外國精選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作為文化的代表,一直受到喜愛,外國民間故事融合各國人文歷史知識。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日本蛇郎蛇女故事

  蛇郎蛇女故事在很多國家中廣泛流傳,是典型的具世界性的傳說和故事。這其中又以日本的蛇郎故事最為豐富,有學者將其分為“神婚與祖先之神”、“英雄的蛇子”、“人神之間的池中之物”、“農夫的女婿”、“原生態的淫者”、“殉情之蛇”六種形態。由圖騰崇拜演化出的以蛇為祖先的神話故事,初露日本文學在描寫愛情、戀情上的悲情傳統。蛇形象喻示的性內涵是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象徵,而蛇與性之間的隱喻關係也一直貫串在本文所歸結的這六種故事形態之中。

  蛇郎:祖先神

  在沖繩的古典文獻《宮古史傳》中,“神靈大蛇與住屋的姑娘”就是一則典型的以蛇郎為祖先神的故事。

  從前,宮古島下里南宗根的住屋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十四五歲的時候, 她懷孕了。她的父母責問她為什麼沒有丈夫卻懷孕了。姑娘羞紅著臉說, 有一個不知名的美男子每晚偷偷來相會。一想起他的來臨,自己就有了夢幻般的心情,不知不覺就懷孕了。

  她的父母想知道男子是誰,就教女兒把穿有麻繩的針插在男子的頭髮上。第二天一早,只見麻繩從門上的鑰匙孔中穿出。他們順著麻繩找到了漲水御嶽***神社的名稱***的一個巖洞,只見一條二三丈長的大蛇躺在裡面,頭上插著那根針。姑娘的父母驚慌失措。

  晚上,姑娘夢見大蛇來到枕邊,對她說:“我是宮古島的建立之神,為了生這個島的守護之神而偷偷地與你相會,你將生三個孩子,等他們三歲時,請把他們帶到漲水御嶽。姑娘將此告訴了父母。不久姑娘即將臨盆,三月初巳日,姑娘採花沐浴,果然生下了三個孩子。

  三年後,女子帶著三個孩子來到漲水御嶽,當上父親的蛇兩眼發光如日月,牙如劍,吐著紅舌頭,以岩石為枕,發著鳴聲。女子見此昏厥過去。三個孩子並不驚恐,一人抱住蛇首,一人抱住蛇身,一人抱住蛇尾糾成一團。大蛇流著淚親吻孩子後昇天而去。三個孩子進入御嶽,消失了身影,成了這個島的守護之神。

  這一種形態的蛇郎故事的基本情節依然是英俊男子夜訪美女子,女子的父母***或女子本人、僕人***通過穿在針上的線發現了男子的原體——蛇。將死的蛇此時已被針的毒氣重創,但有後代留存於人世。蛇的後代有如下幾種結局:***1***成為著名的僧人;***2***成為偉大的人;***3***為蛇子建祠堂;***4***蛇子成為有名的勇士、當地的豪傑;***5***蛇在臨死之前告訴女子,她將生下三個蛇卵,要把蛇卵放在一個箱子裡,沉在水裡六十天才能開啟。可到了第五十七天時,由於箱子裡有騷動,女子忍不住開啟來看,結果三個孩子都成了有名的勇士,因為提前三天開啟,所以不能成為天下霸主。

  這類故事的特點是以蛇子的非凡業績彌補了蛇父的死亡。這是蛇郎身份轉變的一個訊號,同時也是蛇郎故事由神婚轉變為獸婚的過渡形式,這一轉變意味著圖騰觀念在人類在認識世界時不斷抹去神祕色彩而逼近理性的程序。

  農夫的女婿

  這一形態的故事大多發生在田間地頭或漁村,農夫出於某種原因***蛇郎以幫忙幹農活等作為迎娶農夫女兒的條件***,不得不將女兒嫁給蛇。但故事的重心主要放在農夫女兒如何在出嫁的途中與蛇郎鬥智鬥勇。蛇郎帶領女子來到池邊,眼看就要進入池底時,女子把一千個葫蘆都扔到池裡,說這些東西我都要帶去。蛇郎在水裡游來游去,想把葫蘆牽到水裡,但葫蘆一個都沉不下去。蛇郎遊得筋疲力盡,女子又向它投了一千根針,每根針都刺到它的鱗片之下,蛇郎終於死了。

  日本民俗學者認為這裡的蛇是邪神的象徵,女嫁蛇的故事的現實形態往往是女子作為犧牲品在祭祀時獻給蛇。這是留存於民間的一種慘痛記憶,人們因此希望女子在故事中能擊敗蛇。這種故事就是對過去的歷史年代裡人類上演的一幕悲喜劇的完整的隱曲記錄。

  蛇女葬身道成寺鐘

  古時,有個清姬愛上了去熊野參拜菩薩的僧人安珍;安珍身為僧人,毅然離開了清姬。為了心愛的人,清姬千里迢迢追尋安珍而去,一路吃了不少苦,終於追到安珍時已經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安珍被嚇得拔腿就跑,清姬就一路追,安珍搶先一步度過一條大河,清姬追來時已經沒船了,她還是跳進了河裡,上岸的時候下半身變成一條蛇。

  安珍跑呀跑呀跑到“道成寺”裡去了,結果蛇也追來了,寺廟裡的高僧都無法對付那條蛇,就把安珍藏在了大鐘裡。大蛇破門進入鐘樓,尾巴纏著大鐘,無奈大鐘堅固無法開啟,蛇見不到自己的心上人,最後無可奈何,兩眼淌著血淚死去。蛇的毒氣燒灼著大鐘,躲在裡面的安珍也被燒成了骨灰。後世常把道成寺鐘當成懷春少女的象徵。

  這裡的蛇女既是一個因惡魔般的情慾不僅毀人同時也自毀的異類形象, 也是重重的壓制之下弱者藉以傳達心聲的藝術載體。因這一形象的存在,日本的蛇女故事頗具典型性,並且也與中國的“白娘子”形象區別開來。這種因情而生的怨念幾乎可以稱之為“蛇怨”。這個故事實際上是教育人不要有執念,日本文化裡認為,強烈的執念會把人變成妖怪。此類蛇女的故事,傳達出淳樸而熾烈的悲傷,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從以上故事可以看出,在日本文化中,蛇形象喻示的性內涵是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象徵。而蛇與性之間的隱喻關係也一直貫串在本文所歸結的這六種故事形態之中。首要原因在於蛇這一形象所意味的強大的性暗示與性聯想的力量,再者是毒蛇、蝮蛇等旺盛的繁殖力,以及其毒素對敵人的致命打擊。繩文時代文化遺留物裡具典型性的蛇型器物,正是繩文人對躍動的粗野生命力與性的情唸的象徵,所以繩文土偶中的女性神的頭上盤著蝮蛇,石制蛇神體則為棒形,前頭亦有蛇盤於其上。可見,蛇郎故事在日本的誕生及其廣泛分佈有其久遠的歷史文化根源。

  :瓦特的故事

  瓦特是英國的著名科學家。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心過呢?瓦特就留了心。有一次,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壺蓋為什麼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壺蓋就跳動了。”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在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工夫回答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瓦特雖然在他祖母那裡沒有找到答案,但他沒有灰心喪氣。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 ,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

  驀地,壺裡的水蒸氣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像裡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覆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氣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氣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他又想,壺裡的蒸汽能推動一個壺蓋,要是用很大的鍋燒水,產生更多的蒸汽, 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瓦特長大了,一直想著怎樣利用水蒸氣的事。後來,他經過多次試驗,又學習了別人的經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青蛙騎士

  從前,有一個名叫馬丁的吹牛鬼,他常向別人誇耀自己如何如何能幹,但實際上,除了信口開河以外,他什麼事情都不會。

  一天,馬丁到鄰村去玩。在村口,他碰到了一群手拿武器準備到田裡去捉青蛙的村民。他們都認識吹牛鬼馬丁,所以都十分高興,都想拿他來開開心。

  一個村民對馬丁說:“喂,馬丁,我們這兒的青蛙,一隻只都有野豬那麼大。你敢和我們一起去捉嗎?”

  馬丁一聽很高興,因為他很愛吃蛙肉,何況象野豬那麼大的青蛙,他可是連見也未曾見過的啊!所以他馬上應口道:“好啊!我和你們一起去。”

  另一個村民提醒他說:“馬丁,帶一根粗點的大木棒吧,那些青蛙都是很難對付的呀!”

  吹牛鬼馬丁大笑起來:“哈哈哈!木棒?帶木棒做什麼?田裡的青蛙如果真的象野豬那麼大,我就騎到它們的背上去,空手把它們的脖子擰斷。”

  馬丁真的沒帶木棒,就跟著村民們到田裡去了。當然,他一路上沒有忘了向村民們吹噓一通。他的這些大話,卻讓躲在樹葉下的蛙王給聽去了。蛙王把樹底下所有的青蛙都召集起來,告訴它們:“大家注意了,讓我們教訓教訓那個吹牛鬼,看他以後還敢不敢吹牛!”

  這時,村民們都分頭去找青蛙了。馬丁獨自一人向前走著,蛙王緊緊地跟在他後面。走著,走著,蛙王忽然一下子跳到了馬丁前面的河岸邊。它半閉起眼睛,靜靜地伏在那裡,一動也不動。馬丁可不知道這些,他繼續向前走著。路旁的蛙群不停地向他叫著,聲音象打雷一樣。馬丁聽得又驚又怒,就在他實在受不了的時候,突然,他真地看見一隻巨大的青蛙就伏在面前,動也不動。這下,馬丁可高興了,他真地跳到了蛙王的背上。說時遲,那時快,蛙王立刻用一隻前腳緊緊地勾住馬丁的脖子,向河裡跳去。這時,馬丁可有點害怕了,他拼命想掙脫蛙王的那隻前腳,可蛙王的力氣太大了,他怎麼也掙脫不開。這時蛙王說話了:“別怕,年輕人。我帶你遊過河去,我們一面遊,一面唱歌怎麼樣。”說著,他真的張大喉嚨,大聲唱了起來,岸上所有的青蛙也都跟著叫了起來,那個嘈雜,簡直讓人受不了。

  馬丁害怕極了。他更加拼命地掙扎著,想從蛙王的背上逃走,但他已被蛙王緊緊勾住了,一點辦法也沒有。

  村民們聽見這樣嘈雜的蛙鳴聲,都覺得十分奇怪,他們紛紛來到河邊。

  當他們看到馬丁真的騎在一隻巨大的青蛙背上,在河面上遊動時的那副熊樣時,都禁不住笑了起來。

  望著騎在青蛙背上的馬丁,村民們都大聲叫了起來:“喂,馬丁你不是要擰斷青蛙的脖子嗎?‘快擰呀!快擰呀!你不是說你不必用武器,就能捉到青蛙嗎?那就快讓我們開開眼吧!”

  沒過多久,蛙王把馬丁背到河的對岸,用力把馬丁拋上岸,然後對馬丁說:“現在沒事了。今後你還敢再吹牛嗎?”蛙王說著,一跳便不見。馬丁羞得滿臉通紅。回村以後,他對村民們說:“我錯了,我喜歡吹牛,就是因為怕別人笑我,瞧不起我,可結果還是讓人家笑了。今後,我要老老實實做人,再也不吹牛了。”

  真的,從那天起,馬丁再也沒有吹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