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語故事

  成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薄弱環節,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有哪些成語故事

  :大筆如椽

  東晉的文士王玖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後堂直衝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避,唯有王殉鎮定自若,端坐不動。桓溫感嘆他說:“面對奔馬而能穩坐的,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桓溫為了試王殉的才學,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準備發言的文稿。王殉發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chuan***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後,他對家裡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預言馬上成為事實。就在這天上午,晉孝武帝突然死去,由於王殉文筆出眾,朝廷要發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全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

  :打草驚蛇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對付別人的時候,因為一個無心的小動作,卻讓對方覺察到而提防警覺。

  :寸草春暉

  唐代的詩人孟郊,寫過一首題為《遊子吟***的詩。這首詩以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了一位慈母對即將離開自己的兒子的深深的愛。讀來令人感動。全詩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這樣的:

  即將漂泊異鄉的兒子啊。

  你身上穿的衣裳是母親手中的線縫做的呀。

  臨行時讓我把這衣裳縫得密密的,怕的是在外日子久會破損。

  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一樣稚弱的心,

  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一樣的慈愛呢?

  成語“寸草春暉”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