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的歷史故事

  當歸是一種藥材,但是你聽過它的傳說故事嗎?小編帶你看故事啦。

  ***一***當歸的傳說

  早先年間,當歸故鄉有位忠厚老實的小夥子,可憐巴巴的,從小兒就死了爹媽,撇下他一個孤兒,孤苦伶仃地討飯度日。剛一懂事,就給富貴人家放羊、餵豬、掃院、看門;等到十幾歲時,已當一個大人用了,磨面、墊圈、趕車、耕田,什麼活兒都幹。因為他捨得力氣,能吃重苦,腦瓜靈活,手腳麻利,許多富戶人家都爭著搶著要他幹活。後來漸漸成了方圓五六十里出名的種莊稼把式:犁起地來一根線,撒起籽來勻又遠,割起麥來當頭雁,揚起場來象風扇……小夥子,心眼好,為人厚道,村上村下,莊南莊北,誰一提起,都伸出個大拇指誇一陣、贊一番。可是,年歲不饒人,小夥子已經是二十多歲的人了,還沒娶上個媳婦,他著急,窮鄉親們也著急。

  天下的事巧得很哩,離小夥子家鄉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叫“芹”的閨女,命也苦得很:先埋爹爹後葬娘,跟哥哥、嫂嫂一搭裡過著恓恓惶惶的苦日子。窮人家的姑娘,死了爹孃,就像低人一肩、短人一頭,一不嬌,二不慣,上山一雙鞋,下山一背柴,粗活、細活,茶飯、針線,樣樣都能來,叫人打心眼裡喜歡。特別是她做的飯,比一個好廚師做得還好吃哩,手藝真高:提起擀杖一張紙,拿起切刀一根線,下在鍋裡蓮花轉,撈在碗裡賽牡丹,吃起來真可口。懂事的姑娘,上尊哥哥、嫂嫂,下愛侄兒、侄女,是一個賢妹妹、賢小姑、好姑姑。左鄰右舍的人,沒有一個不說她是天底下難得的好姑娘的。姑娘長到十七八,越長越秀氣了,出脫得象山裡盛開的百合花一樣惹人心愛。財東家託的媒婆婆來了,說張員外家:頓頓是猴頭銀耳,熊掌燕窩——山珍海味;說李員外家:件件是綾羅綢緞,羽紗縹綃——旗袍馬褂。叫姑娘點個頭兒。姑娘氣得飯不吃,茶不咽,連個脖子也不給。日頭天天過,月亮夜夜落,媒婆婆越來越多,把姑娘家的門檻踏斷了,把姑娘家的炕簷壓彎了,油嘴滑舌、伶牙利齒的媒婆婆,說得天花亂墜,姑娘的耳朵上磨起了厚厚一層繭,也不能叫員外家的金山銀山打動心。聰明的姑娘,後來聽哥哥說有個窮小夥子託人提親,一下子答應了。

  窮人家的姑娘嫁窮漢娃,不坐轎,不騎馬,大大方方地走到了小夥子家,在一間茅草棚裡成了親、安了家。小兩口男耕女織,勤勤懇懇,你疼我愛,影兒不離,過著比蜂蜜還甜的日子。村裡人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兒,是“月老”下凡親自用紅繩繩兒拴在一起的,一個個都稱新娘子叫“芹嫂”。芹嫂,芹嫂,又親切,又好聽,叫的人嘴裡含著蜜,甜極了!她的人品也跟名字一樣甜,長得白淨秀氣,小巧玲瓏,眼眸子是一汪泉水,嘴脣兒象兩瓣桃花。聽說她孃家房後的那眼青石井跟天上的瑤池相通,用那水吃喝、洗澡,撫養大的姑娘才會跟天上的仙女一般。老人們打趣地說:“小夥子前世燒的長香多,這一世才積遇了這麼個好媳婦。‘外強不如裡壯’,有這麼一個好媳婦、賢內助,小夥子一輩子有受用不盡的福氣,雖說是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可甜日子在後頭哩!”

  俗話說:“天有難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麻繩繩兒偏從細處斷。突然滿天黑雲翻滾,一聲晴天炸雷,原來是那些頭上生瘡、腳底流濃,求親討了個沒趣的財東們,一個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擠眉弄眼,串通勾連,把剛剛結婚不久的新郎抓了壯丁,開到八千里外的邊疆上去屯墾。

  丈夫走了,芹嫂數著比樹葉還稠的苦日子熬煎苦度,天天等親人歸來。愛說的芹嫂不說了,愛笑的芹嫂不笑了,嘴角向下彎著,臉上罩著一層永不消失的愁雲。芹嫂啊,芹嫂,人間最苦是孤雁,你是孤雁含黃連。月兒彎彎月兒圓,月兒圓圓月兒彎,一年又一年,一去多少年,親人啊,你怎麼沒有一絲絲訊息。春天飛來了燕子,芹嫂問:“燕子,燕子,你從哪兒來,你見我的親人在哪兒?”燕子說:“芹嫂,芹嫂,我從南方來,南方雲蒸氣燎,你的親人我沒有見過。”秋天飛來了大雁,芹嫂問:“大雁,大雁,你從哪兒來,你見我的親人在哪兒?”大雁說:“芹嫂,芹嫂,我從北方來,北方冰天雪地,你的親人我沒有見過。”芹嫂一聽心上象扎著把刀子似的,絞痛絞痛的。清晨她舉頭聽喜鵲叫,喜鵲一聲也不叫,撲楞楞飛走了;夜晚她眼巴巴地瞅著燈花,燈花一點也不亮。後來,她日日夜夜地守在村外崖畔上,象個石頭人似的,一動也不動地盼著親人歸來。盼星星,盼月亮,望穿兩眼,不見丈夫歸,只見芹嫂淚汪汪,哭斷腸。狂風吹著她的身子,她一動也不動;暴雨淋著她的身子,她一動也不動。日久天長,終於身瘦體弱,淚水滴盡,倒歿崖坡。

  芹嫂歿了,村子裡籠罩著一片悽楚悲涼的氣氛,樹上的黃鶯不唱了;河裡的魚兒不歡了;岷山綠蒼蒼的,為她披上了青紗;洮河嗚咽咽的,為她低聲哀泣。村裡人一個個都十分懷念她,天天總有人從崖坡下走過,默默地哀悼她。

  春暖花開燕搬家,搬到北方來過夏,三伏一過刮秋風,又回南方去過冬,一眨眼已是雪融花開。第二年春天,崖畔上奇異地長出一種象芹的草來:莖莖兒油綠油綠的,又帶著幾分紫色,葉葉兒翠綠翠綠的,又帶著幾分青色,多秀氣呀!亭亭玉立,就象當年芹嫂的身姿;盛夏時節,開著一朵朵綠白色的小花,那復傘形的花序,就象那一年滿頭綴著鮮花的新娘子——芹嫂的首飾,昂首翹望著遠方,專等丈夫歸來;到了秋季,便結出許許多多個小果實來,說也奇怪,這小果實總是成雙成對地聯在一起。這草馥郁芬芳,香氣襲人,象馬尾形的根又肥又嫩,香氣更濃。老人們說:這是芹嫂身後化成的香草,專等親人歸來,就取名為“當歸”;那成雙成對的果實,意思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千年萬代永不分開,永不分開,是芹嫂對人類的一片希望;那香氣濃郁的馬尾形根,為調經種子的良藥,是芹嫂獻身為人類做的一點貢獻。

  從此以後,人們懷著對芹嫂懷念不已和永久紀念的心情,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在當歸故鄉一下子傳遍了當歸的名字,種滿了當歸這種藥草。當歸故鄉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支“花兒”調的山歌:岷山山高啊洮河水長,芹嫂的恩情永不忘,百病不離當歸治,藥鄉無處不漂香。

  ***二***當歸當歸 盼你歸來

  很久以前,有—對恩愛夫妻,男的叫荊夫,女的喚作秦娘。秦娘得了產後血癥,四處求醫卻仍不見好轉。

  一天,一位老道人告訴荊夫,他住在峨眉山下,種有百草百藥,如果荊夫願去求藥,秦孃的病便可得到治療。荊夫當即隨老道人前往。

  老道人將他領到了一座茅庵旁,指著一種紫杆綠葉、開著蔥白傘形花序的植物說道:“這就是你要找的那種藥。它現在正在開花,而要得到成藥,最少需要三年的時間:今年採籽,明年育苗,到了後年才能栽種成藥。”為了醫好妻子的病,於是荊夫毅然決定留下來栽藥。

  倏忽之間,三年過去了,荊夫辛苦栽種的藥有了收穫,他準備回鄉給秦娘治病了。臨行之時,老道人將藥捆在了一起,交給荊夫說道:“眼下秦娘病重,正盼你歸,當歸,當歸!”

  荊夫即時趕回了家裡,將所帶的藥熬好給妻子灌服。秦娘服用幾天後,病情立時有了好轉,不久便痊癒恢復了神采。治好秦娘病症的這味補血良藥,也因這一感人的典故,而從此得名“當歸”。

  當歸在中醫中的使用非常廣泛,傳統名方中的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都離不開它,因而中藥配方中向來有“十方九歸”的說法。

  ***三***當歸不歸 重振社稷

  三國時期,司馬昭派遣大將鍾會、鄧艾進攻蜀國,蜀主劉禪荒淫昏庸,開門投降。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苦守劍閣的姜維只得假降鍾會,待後視機利用鍾、鄧及司馬昭三者之間的矛盾,策反鍾會,重振蜀漢。

  後來,姜維的母親聽說兒子不是以身殉國,反而率兵投敵時,氣得大罵“逆子無德”,並寫了一封斥責姜維不忠不孝不義的信,偷偷叫人送給姜維。當姜維看到母諭後,心中忐忑不安,如實話實說,又恐洩露天機,壞了大事,枉費一番苦心,如不對老母說,又不忍老母為此而傷心。姜維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一個絕妙方法。於是,他揀了兩包中藥,一包是遠志,一包是當歸,託送信人帶回去給老母。真是知兒莫若母,薑母一看,心領神會,完全理解了兒子的用意,原來是孩子胸懷遠志,打算重振社稷,失去的江山應當重歸蜀漢。為了能使姜維毫無牽掛,一心救國,自己竟撞牆而死了。我們已經無從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是,他依然讓我感動著。

  “雄關商閣壯英風,捧出熱心,披開大膽;剩水殘山餘落日,虛懷遠志,空寄當歸。”這是四川劍閣姜維祠聯,更是後人對姜維忠孝不能兩全的嘆息,對將軍振興漢室、赤膽忠心的崇敬之情。

  ***四***當歸不歸 嬌妻改嫁

  有一個謎語的謎面是“五月底,六月初,佳人買紙糊窗戶,丈夫出門三年整,寄來書信一字無。”猜四味中藥,可能有的朋友知道謎底,不錯,它們就是“半夏、防風、當歸、白芷。”而其中“丈夫出門三年整”一句,謎底就是當歸,意思是丈夫出門已三年,應當趕快歸來,足見妻子對尚在遠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相傳,有個新婚青年上山採藥,對妻子說三年回來,誰知一去,三年仍不見回來。媳婦因思念丈夫而憂鬱悲傷,得了氣血虧損的婦女病,後來只好改嫁。誰知後來她的丈夫又回來了。她對丈夫哭訴道:“三年當歸你不歸,片紙隻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丈夫也懊悔自己沒有按時回來,遂把採集的草藥根拿去給媳婦治病,竟然治好了她的婦女病。“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悲劇教訓著實讓人嘆息不已。

  ***五***心有遠志 不在當歸

  姜維字伯約,是涼州天水郡郡治冀縣人,***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東,涼州範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父親名叫姜冏。

  姜冏曾做過郡裡的功曹***郡守的佐吏***,涼州地處偏遠,有許多世代居住的少數民族。姜維還小的時候趕上了涼州羌、戎等少數民族叛亂,父親為保護太守死於戰場,只剩下他們母子兩人相依為命,朝廷因姜冏殉國就賜給姜維中郎***郎官的一種,屬於國家儲備的人才,到地方上可擔任縣長、副縣長***的虛銜,允許他參謀天水郡軍事。姜維年輕時就愛學習,喜歡當時經學大師鄭玄的學說,後來還擔任了郡裡上計掾***統計郡裡戶口、錢糧、懇田、刑獄等事務的官員,年底要作成文書向上級報告治理情況***,被州府徵召為從事***州刺史的佐官***。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時逼近天水,此時正逢天水郡守馬遵和姜維等郡中佐吏外出。天水郡下轄的許多縣都投降蜀軍,馬遵懷疑身邊的這些人也想投降,於是連夜獨自逃跑到上邽***縣名,今甘肅天水市***,姜維等人隨後趕來,太守不放他們入城。於是姜維等又回到天水郡郡治的冀縣,可冀縣也不信任他們。最後迫不得已才投降了諸葛亮,在和諸葛亮深談之後便被賞識。姜維大為感動,他的人生也因為這次被迫投降而改變。

  由於馬謖在街亭失敗,諸葛亮不得不緊急撤軍,但姜維母親還留在冀縣。母子二人就這樣失散了。後來母親知道了姜維投奔了蜀國,就託人捎信給他讓他回家務農。姜維回信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心有遠志,不在當歸。”意思是說百頃的良田不會在乎多一畝或少一畝土地,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就不會想著回去了。可見,姜維已經立志跟隨諸葛亮為光復漢室而效勞,所以只好把孝順轉化為忠誠,不能聽從母親的話了。

  諸葛亮待姜維很好,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悉心培養,徵聘為倉曹掾***管理糧谷的官員***,封為奉義將軍***雜號將軍,不是正式的武職***,又封了當陽亭侯***亭侯是爵位的名字,例如關羽曾被封為漢壽亭侯***。在寫給相府張裔、蔣琬等人的信中也是極力的誇獎,說他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是涼州的優秀人才。

  諸葛亮試著先讓姜維訓練五六千人的軍隊,又發現他在軍事上的反應十分敏銳,既有膽量又有勇氣,還能瞭解普通士兵的心思,才能勝人。等士兵訓練結束後諸葛亮還向後主劉禪引薦姜維,那時的姜維只有二十七歲。二十七歲真是一個好年齡,同時也是一個既十分巧合又有緣分的年齡。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那時的諸葛亮也是二十七歲。

  如果說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成為劉備化身的話,那麼姜維就是諸葛亮的延續。後來,蜀漢政權的壽命也被這個從敵方投降過來的人物支撐了十年之久。

  ***六***婦科聖藥 當歸

  它,全身是寶,被稱為婦科聖藥;它,藥食同源,能做出千年美味;它,是消費者吃得起的道地藥材。那它到底是一味什麼樣的神奇藥材呢?我們榮幸地請出岷縣當歸研究院院長、高階農技師×××先生作客,為你講述婦科聖藥——當歸的養生知識。

  “當歸是治療婦科的聖藥。古往今來,在幾千種藥物薈萃的本草世界裡,當歸是傳統藥物中最常用的一種,故有“十方九歸”和“藥王”之美稱,特別在用於治療婦科疾病方面更是功效卓著,素有“婦科聖藥”之說。當歸對於治療痛經效果顯著。痛經是血瘀的表現,不通則痛,現代研究表明,當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可活血化瘀。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記載了一個補血、養血的經典藥方——四物湯,由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這四種中藥材組成,當歸活血調經,熟地黃補陰血,白芍既補陰血又活血,川芎活血止疼,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解決女性痛經問題。除了痛經,血瘀還表現在閉經等方面。閉經是指女性沒有到更年期,也沒有到絕經的年齡,卻出現了月經不來的現象。此外,臉上黃褐斑、蝴蝶斑也是血瘀的表現。當歸通過活血作用不僅可以治療婦科的瘀血病,還可以促使血液迴圈保持通暢,讓人看起來氣色好,面如桃花。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有記載,當歸是抗老消斑、美容健膚的“婦人面藥”。

  此外,當歸粉泡水可以美容養顏。用量因人的體質而異,我們可從2克、3克起步,將2~3克的當歸粉擱在杯子裡,熱水沖泡使其融化即可。當歸粉泡水,一天的量2到3克即足夠,可長期服用,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當歸補血功效強。當歸既能活血化瘀,又具有很強的補血作用。在補血方面,當歸尤其適合血虛、血少的人。血虛的表現很多,如面色蒼白或者萎黃、頭暈眼花、容易疲倦等。歷史上用當歸補血的名方有當歸補血湯,它是一首金元時代李東垣在《內外傷辯惑論》中所創造的益氣補血方劑,由黃芪和當歸以5:1組成,方中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氣血之源;當歸補血和營,以充實造血物質,如此陽生陰長,氣旺血生。現代藥理作用研究表明,當歸補血湯還具有抗損傷、增強免疫功能、抗貧血等作用。此外,當歸還可以用來做藥膳,如熬粥、煲湯,燉蛋等。

  當歸的優劣選擇:當歸的優與劣,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辨別。首先看顏色,建議最好選擇外表是咖啡色的當歸,當歸因為含有當歸油,顏色尤其是切片以後的顏色很深,是咖啡色的,外表呈現土黃色的當歸有可能是“硫磺當歸”,也有可能是發黴變質的當歸用過量硫磺熏製的;其次聞味道,聞一聞當歸藥味兒是否很濃郁,當歸含有揮發油,不用貼近就能聞到香味的就是質量比較好的當歸,如果用硫磺熏製過的,當歸的味道就很刺鼻;最後是嘗味道,吃著有回甜的是好當歸,薰過的味道嚐起來是酸酸的。

  當歸道地產區——岷縣。當歸的“當”是個古代名,在唐代叫做當州,大致位於今天甘肅南部和四川北部的交界地帶,即甘肅岷縣一帶。岷縣,自古就是當歸的道地產區,故又稱岷當歸,有“中華岷歸甲天下”的稱號。質樸的岷縣人在這塊土地上種植當歸已經有近1700年的歷史,公元505年,岷縣當地的宕昌國王將當歸作為貢品獻給了梁武帝。從那時起,岷縣當歸就開始被中原所熟知,其後的1500年間,其作為貢品的身份就再沒有變過。

  為何生活中常見地道,而藥材又稱為道地呢?

  道地有一層含義:是真正有名產地出產的。宋嚴羽《滄浪詩話·附答吳景仙書》:“世之技藝,猶各有家數;市縑帛者,必分道地。明湯顯祖《牡丹亭·詗藥》:“好道地藥材,這兩塊土中甚用?”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一章:“那是一柄道地瀘州油紙傘,又重又大。”因此,人們常講的道地藥材是藥材原產地和主產地的普遍稱呼。

  對於岷縣人來說,當歸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藥材,多年的種植歷史已經使當地當歸的選土、採籽、育苗、栽培和加工技術等成為了一種文化、一份傳承。2014年岷縣當歸種植系統被列入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到今天,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僅有兩個是中藥專案,其中一個就是岷縣的當歸。

  當歸部位不同,功效不同。當歸主要分為頭、身、尾三部分,當歸頭是挨著莖的部分,身是當歸中間的部分,等同於人的的腰部,下邊的鬚子則是當歸尾。當歸頭止血,當歸身養血,血虛的時候面色不好就可以用當歸身;當歸尾行血、活血,全歸和血,意思是既可以補血,又可以活血。

  漢代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調補方子——當歸生薑羊肉湯,具有補氣養血之功效。羊肉,滋補之佳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成分,其性味甘、溫,能養肝補虛;當歸補血調經,活血行滯,以增強羊肉補虛溫肝之力,使該湯既補血活血,又能止痛;生薑,溫散,以助羊肉散寒暖胃,又可闢除羊肉之羶味,合而為湯,溫補肝血,散寒調經止痛。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可以製作比較簡易的當歸生薑羊肉湯,選擇羊後腿的羊肉片兒,將羊肉片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去腥後撈出,接著重新在鍋中加入少許清水,此時不能擱油,將羊肉用清水煸一煸,再放入薑片,等水快乾後再加入水、當歸,10分鐘後調味,鹽跟糖的比例2:1,再擱上少許的味精和少許的雞粉,即可出鍋。

  這裡有必要說明的是手心發熱的人不適合用當歸調養。手心發熱的人不適合用當歸調養,這是因為陰虛有熱,當歸藥性偏溫,有熱就不太適合。這類人應該選用甘寒養陰的藥材,比如地黃、鱉甲等。反之,小腹怕冷以及手腳冰涼的人就適合服用當歸,當歸具有活血、補血的功效,可以達到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

  當歸是一味眾所周知的藥材,但我們對當歸的瞭解及用法卻知之甚少。通過本期節目內容的介紹,我們應該有了大致的瞭解,當歸不僅活血化瘀,調理經血,治療女人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病症有很好的功效,而且補血作用強,為補血第一要藥,適用於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頭暈目眩等症。因此,血瘀、血虛的女性朋友們可以多采用當歸進行調養,讓自己的身體處於一個更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