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民間故事

  彝族民間故事是在彝族民間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火把節的傳說

  從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熱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提拉巴,兩人都有拔山之力,沒有人能夠摔倒他們。斯熱阿比聽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領,就從天上下來,和他比試。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門,臨行時,他對母親說:“天上的大力士來找我,請老人家抬一塊鐵塊招待他,就說這是我吃的東西,請他嚐嚐。讓他等一會兒,我馬上回來找他摔跤。”

  說完,阿提拉巴就走了。一會兒,斯熱阿比來了,阿提拉巴的母親真的抬了一塊鐵塊給斯熱阿比,斯熱阿比咬了一口,怎麼也咬不動。他想:阿提拉巴吃鐵塊,他的力氣一定比我大。想罷,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阿提拉巴回來以後,他母親把經過說了一遍,阿提拉巴聽說斯熱阿比咬不動鐵塊,就知道力氣一定沒有自己大,所以,他便跑去追斯熱阿比。斯熱阿比剛剛要上天,就被阿提拉巴追上了。

  “不要走,你既然找我來摔跤,那咱們就比試比試吧!”

  斯熱阿比聽了他的話,就張開雙手,猛地抱住他,兩人就開始摔跤了。他們的力氣真的非常驚人,大地被他們震得格格的響,那些山巒、樹木都抖動起來。斯熱阿比抱住阿提拉巴一摔,阿提拉巴踉蹌一下,被斯熱阿比壓在地上。但他的背脊還沒有著地的時候,阿提拉巴一個挺身,從斯熱阿比頭上翻過來壓在他的身上。斯熱阿比脊背落了地,但他不服輸,還要求再摔一次。這一次。阿提拉巴站成一個騎馬式,斯熱阿比用力摔他,他的兩腳像生了根,一動也不動。阿提拉巴乘對方不留神,抓住對方的一隻胳膊用力一摔,斯熱阿比被摔出兩丈多遠,趴在地上動不了了。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熱阿比口吐鮮血,已經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裡,哪知天菩薩知道斯熱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後,非常生氣,但又沒有辦法對付阿提拉巴,便派來大量的蟲子來吃地上的莊稼。阿提拉巴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許多松樹,領著人們燒蟲子,把天菩薩派來的蟲子都燒死了,保護了莊稼。從此,彝族百姓就把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定為火把節。

  :丁郎刻木

  滇西的巍山、南澗、景東、鳳慶、永平、漾濞、彌渡等縣的彝族群眾,自稱是南詔的後裔,他們供奉的祖先牌位相同,是用一種叫白花木***涼山地區也叫“索瑪花”,學名馬櫻花,映山紅,開白花***做成的小木人,叫丁郎刻木,關於丁郎刻木,在滇西彝族群眾中流傳著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彝族婦女,年輕輕的就死去了丈夫,丟下一個兒子叫丁木林,這婦女決心不再改嫁,孤苦伶仃地帶著兒子過日子。她省吃儉用,讓兒子穿好吃好,自己卻穿麻布衣,吃糠咽菜,過著艱苦的生活。日月如梭,光陰如流水,慢慢地這寡婦老了,兒子長成一個大小夥子。可是,兒子從小嬌生慣養,嫌母親年老不中用,經常打罵母親。母親卻依然疼愛兒子,兒子去做活後,母親在家料理家務,給兒子做飯。兒子卻不然,母親給他送飯遲了,他拿起棍子就打母親;送早了,也打母親;天長日久;弄得老母左右為難,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有一天,丁木林在山上犁蕎地,地邊上有兩窩雀,一窩地頭的灌木叢裡,是一窩還沒有出窩的小雀;一窩在地尾的一棵小樹上,窩裡有一隻瞎了眼睛的老雀。丁木林犁地時,犁出些小蟲子,一群山雀跟在他的犁頭後啄吃小蟲。後他發現有一隻大雀和一隻小雀叼著蟲子,來回地喂那窩小雀和瞎眼的老雀,從中受到了教育。他想:人也是這樣,小時候要父母養;老的時候要兒女養,我連雀鳥也不如。他想到自己對母親不好,非常後悔,於是在心裡發誓,從今以後要學雀鳥一樣,好好地瞻養老母親。這時丁木林已犁到地頭,看見老母親一歪一歪地送飯來;忙解下犁架,準備去接老母親,他忘記放下手中的牛鞭子,就跑上前去迎接母親,母親看見兒子拿著牛鞭子朝自已來,以為是飯送遲了,兒子又來打了,忙放下飯籮,掉頭就往山林中跑去。兒子在後面追著,她在前面跑著。母親想到兒子對自己越來越不孝,活著遭罪受,不如死去算了。她鑽過一蓬棠梨樹,看見前邊有一棵白花木,於是一頭撞在上面死了。丁木林跑到時,母親已氣息奄奄,他把母親抱在懷中,痛哭流涕地說:“阿媽,我錯了,對不起你!今天我是來接你的呀!你快睜開眼睛!不等他說完,母親他一眼就斷氣了。丁木林悔恨自己對母親不孝,造下了今日的後果。他把母親揹回去後,用最隆重的禮節安葬了母親。最後又到山中砍來了母親撞死在上面的那棵白花木和一棵棠梨木,用白花木做了一個小木人,刻上眼,耳、鼻、嘴和心贓器官,分別在上面安上一粒銀子,然後給小木人穿上一套新衣服,再用棠梨木做成靠板,把小木人綁在上面,最後把小木人供在靈堂上。每天吃飯時,先獻小木人,然後才吃飯;天氣冷了,給小木人烤火。太陽出了,把小木人背出屋外晒太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有一天,丁木林把小木人背到屋外晒太陽,並在院壩裡晒了一場穀子,天公老爺有意試一下丁木林的良心,如果是假心對待母親,就要打雷把他劈死。天公老爺施展法術,頓時天昏地暗,狂風暴雨,雷電交加,丁木林看見下雨了,就不顧一切地衝進風雨中,忙把小木人揹回家中,在屋中燒起大火,給小木人烘烤衣服取暖。當他一切搞完再折出到院心裡收穀子時,穀子已全部飄在水中,天公老爺試出了丁木林是真心實意地孝敬母親,沒有打雷劈他。又施展法術,一晃又是天朗氣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空,把他的一場穀子又晒乾了。從這以後,丁木林怕小木人再淋雨,就把小木人綁在靈堂的籬笆上,不再背出背進,每天按時給它燒香獻飯,對小木人非常虔誠。傳說這個小木人就是後來彝族的祖先。丁木林是一個孝子,從那以後。丁郎刻木就在彝族群眾中一代代地傳了下來。凡是彝族家死了人,在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之後,都要由河閉①領著大孝子到山中砍回一棵白花木,做一個小木人,供在靈堂裡。彝族把這種活動叫做接祖。為贖回對母親的罪過,丁木林每天都要出外化緣來奠祭母親。他挑著一挑經書,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跑了一個山寨又一個山寨,不辭辛苦。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母親對他說:“木林,我已託生轉世,變成一條大白狗,你如果想我,可以看到我。”他拉著母親的雙手,正要問她託生在何處,夢就醒了,他感到非常惋惜。幾天後,丁木林挑著經書來到一戶有錢人家化緣。主人家養著一條大白狗,平時這狗非常惡,主人怕白狗咬著人,就用鐵鏈子把狗拴在柱子上。恰好這天主人忘記拴狗,丁木林進去時,大白狗不但不咬他,卻向他搖頭擺尾,用嘴去含他的褲子,表現非常親熱。主人感到非常奇怪,只見丁木林對大白狗說:如果你是我母親,就請跳到我的肩膀上來,不是就請走開。”狗聽了他的話後,前腳一跳就跳到丁木林的左肩上,主人打也打不下來。主人看大白狗和丁木林交誼很深,就把大白狗送給丁木林。丁木林騰出一隻籮筐用來裝狗,把經書並在一個籮筐裡。他挑起擔子,覺得把經書挑在後面不對,換換肩;又覺得把大白狗挑在後面也不對,於是把擔子做橫挑。從此,丁木林走到哪裡就把擔子挑到那裡,吃東西時,都要分給大白狗一份。

  :南詔王世隆的傳說

  在南詔十三代王中,第十一代王世隆是一個嗜戰徒。他即位時;剛好十六歲,年輕氣盛,他隨心所欲地糾集人馬,任意對外發動戰爭。先是發動了掠奪四川西部的戰爭,攻陷了鄧州和成都,掠奪了四川的人口工匠數萬人來到南詔。後來又多次進攻廣西和四川中心地帶,同樣掠奪人口。他連連發動戰爭,年年徵兵,壯年男子都被應徵入伍,到後來連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要應徵,這樣一來,大片土地只好留給婦女及老弱病殘者耕種。時間一長,國家糧庫空虛,政局不穩,地方部酋紛爭,內戰四起;人民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怨聲載道。當時到處流傳著民謠:“鵑啼苦,徵兵苦。男出征,婦農耕。鐵衣單,農田荒。荒山野壩盡冤鬼,千百冤鬼泣黃昏。”這種苦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一直到世隆自己戰死在四川的淨景寺後,才結束。世隆為什麼這樣好戰,這與當時南詔統治者頻於滅亡的政治背景和世隆本人的殘忍密切相關。當時南詔後期正處於佛、道二教相抗衡,道教日漸興盛階段,道教徒們為了頌揚自己的宗教,也從歷史事件中演譯出了宗教神話。在民間,相傳世隆的父親勸豐祜是個嗜教徒,一生尊崇佛教,他當政時期,曾請了西方印度的佛教徒贊陀崛多來南詔當國師,還把自己的妹妹許配贊陀崛多為妻。勸豐祜的這些做法,得罪下了道教張天師,為兒子世隆種下了孽根。勸豐祜還活著的時候,張天師就使出道法來治他。這一年,勸豐祜要選妃子;他命令贊陀崛多去挑選。贊陀崛多帶著許多人馬到各地去挑選,可是奇怪的事發生了:贊陀崛多每到一地,所看見的女人都是怪身形,不是三頭六臂,就是牛頭馬面,沒有見到一個五官端正的女人,更不要說是見到面容姣姣者了。贊陀崛多到了好幾個地方都是如此,最後沒有辦法,只好空手回來了,第二年,勸豐祜又命令贊陀崛多再出去挑選妃子,這一次情況不同了,贊陀崛多帶著人剛趕到離王都不遠的一個小村裡時,贊陀崛多就見到一位美麗異常的姑娘,這位姑娘名字叫師姆,年齡剛好一十六歲。在贊陀崛多看來真有三十二相,十八種美。贊陀崛多就把她帶回來,叫她做了勸豐祜的妃子,勸豐祜也很滿意。但奇怪的是一年、兩年、三年過去了,師姆還不懷孕,請來南詔最高明的醫生診斷,原來師姆貌美卻天生不會生子。勸豐祜眼看要絕後了,他很耽心無人繼承王位。到了第四年春天,勸豐祜只好又命令贊陀崛多第三次出去選妃。贊陀崛多又帶著許多人外出奔忙。後來,他們在一個小漁村裡選到了一位姑娘。這位姑娘名字叫額女,是個漁家的女兒,同師姆一樣長得傾國傾城之貌。額女進了王宮做了勸豐祜的妃子,第二年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師姆因自己無子,對額女生的兒子特別喜愛,時常抱去自己宮中精心照看,不料,到這個兒子長到一歲時,怪異發生了:有一天,師姆正懷抱這個兒子坐在床邊玩耍,侍者突然驚叫起來,說是師姆懷裡抱著的竟是一條龍。接著又有一天,這個兒子熟睡在床上,侍者突然看見有一條青蛇。“嘩嘩”地爬進他的鼻孔中,他醒來後卻又安然無恙。此外,這個兒子的左手還非常特別,一生下來就拳頭緊握,數載以後也依然捏著,直至七歲時方才鬆開。拳頭鬆開一看,掌心紋脈竟是兩個字:“好戰”。這個奇怪的兒子不是別人,就是世隆。到勸豐祜死,他登上王位,果然好戰,連年發動戰爭,應驗了他掌心中的字。相傳這一切都是道教的張天師使出來的道法。張天師因惱怒勸豐祜奉佛不奉道,就弄出了世隆來葬送南詔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