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讀書筆記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告訴我們只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就能成功。讀完臥薪嚐膽,大家都做了什麼筆記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一提到越王勾踐,肯定有不少人都會想到一個成語——臥薪嚐膽。人們常津津樂道于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不忘國恥,勵精圖治的精神。可是當我仔細讀完這篇故事時,卻收穫了更多與眾不同的看法和感想。我在欣賞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不忘國恥精神的同時,也看到了他心狠手辣,為人陰險,固執己見,又忘恩負義的一面。還是讓我們重溫一下故事的具體內容吧!

  越王勾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裔,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允常是勾踐的父親。允常在位時,經常與吳王闔廬打仗,雙方結下了很深的怨仇。允常死後,他兒子勾踐做了越王。闔廬聽說允常逝世,勾踐新立,乘越國有喪事發兵征伐。結果不但沒佔到便宜,吳軍還傷亡過半,闔廬也受了重傷。他臨死前對太子夫差說:“一定不要忘記報仇。”夫差當了吳王,時刻不忘報仇。他加緊訓練軍隊,伺機報仇。勾踐聽說後就不顧大夫范蠡的勸阻,決定先發制人,進攻吳國。這一點就體現了他的固執和心狠手辣。沒想到此役越軍大敗,眼見國家不保。大夫文種自告奮勇兩次去吳軍大營求和。最後吳王夫差終於同意了。於是勾踐夫婦在吳國度過了屈辱的三年,後來,夫差可憐他們又放他們回了越國。按說勾踐此時應該感激夫差的寬容,兩國重修舊好,但是勾踐回國後,表面上對吳國十分恭敬,但暗中訓練軍隊,製造武器,準備伺機攻打吳國。這又表現了他的陰險狡詐和忘恩負義。等到越國羽翼豐滿之時,勾踐乘機兩次進攻吳國。眼看吳國就要滅亡,吳王夫差只好自殺。勾踐平定吳國後威震天下。大夫范蠡十分精明,看透了勾踐的為人,就離開了勾踐,歸隱江湖。他還曾勸文種離開勾踐,文種不以為然。最後,終於被勾踐賜死。可憐一個為國家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的忠臣,竟落得如此下場!這讓我們更加看清了勾踐心狠手辣,忘恩負義的嘴臉。

  俗話說“以史為鑑”,這篇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用媽媽的話說,就是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吳王夫差雖然沉迷於酒色,對大臣的話充耳不聞,但是他也算善良。他同意越國求和,後來又放走了越王,這都體現了夫差的善良和心軟。范蠡,文種,伍子胥這三人都是難得的忠臣,他們一心一意輔佐自己的君王,值得我們後人的欽佩。而伯嚭貪婪好色,不忠於自己的君王,吳國的滅亡與他有很大的關係。他後來的下場也是罪有應得,發人深省。

  同學們,你們在《史記》中讀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

  篇二

  《臥薪嚐膽》這個題目的意思是睡在柴草上,吃苦膽。它是個能使人發憤圖強的小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春秋時代,在長江下游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越國,一個是吳國。他們都想征服對方,使自己的國家更強大,結果越國打了敗仗。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派人向吳王夫差求和,表示願意帶夫人一起去吳國,給吳王當奴僕。吳國的謀臣們紛紛要求滅掉越國,免除後患。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勾踐的請求。勾踐夫婦來到吳國,穿上了粗布衣,住進了石頭房,給吳王養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他們在吳國住了整整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回國以後,越王勾踐時刻都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嚐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兵敗的恥辱。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於轉弱為強,出兵滅掉了吳國。

  每次看到《臥薪嚐膽》這本書,我就會想起一篇文章裡的一個人,這個人叫明明,他喜歡取笑別人,他的班級裡有一個名叫海海的同學,他說起話來結結巴巴的,這樣就成了明明的笑料。但海海不去理會明明,他努力地練習口語,慢慢地,海海的結巴好點了,但明明還是去學海海以前說話的樣子。最後,海海的結巴倒全好了,明明卻成了名副其實的結巴。他很後悔但是來不及了。

  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有不屈的精神,再大的困難,我都要克服。

  篇三

  我懷著敬佩的心情讀完了《臥薪嚐膽》這篇文章。文章的精彩內容讓我十分深有感觸。

  《臥薪嚐膽》說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勞累地思索著,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嚐嚐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嚐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麼?”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裡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豔的顏色,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就這樣勾踐與民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僕,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痺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後,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嚐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於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失敗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無論何時失敗對於我們都是悲傷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踐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心懷大志,暗自充實自己鍛鍊自己,不斷讓自己更強大,然後等待機會,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與其說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說籌備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來成功不可能沒有付出。我們總是看到表面的輝煌,卻很少留意背後的堅信。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就,卻都不願付出人家背後的痛苦。

  有句話說的好“忍別人之不能忍,成別人之不能成。”要比別人成功,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在挫敗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認清前路。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臥薪嚐膽,給自己從頭再來的機會。我們堅信,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