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故事有什麼

  《史記》,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將中國古典史學名著《史記》中記載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編選和生動形象的講述。那你知道史記中的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中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中的故事:大澤鄉起義

  吳廣一向關心別人,戍卒中很多人都願為他效勞出力。押送隊伍的縣尉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跑,以激怒縣尉,惹他當眾侮辱自己,藉以激怒眾人。那縣尉果然鞭打吳廣,縣尉又拔出佩劍,吳廣突然起來,奪劍殺死了縣尉。陳勝又幫助他,合力把押送的縣尉全部殺死。二人隨即召集屬下號召說:“各位在這裡遇上大雨,大家都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即使不被殺頭,但將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都是天生註定的嗎?”屬下的人聽了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心甘情願聽憑差遣。”於是他們假冒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舉行起義,以順應民眾的願望。大家都露出右臂作為標誌,號稱大楚。他們又築起高臺來宣誓,用將尉的頭作祭品。陳勝任命自己做,吳廣做都尉。

  史記中的故事:知音鮑叔牙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與鮑叔牙交往甚密,因而鮑叔牙知道他賢明且有才幹。管仲家貧,經常受到鮑叔牙的接濟,鮑叔牙對此從來沒有過怨言。不久,鮑叔牙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兩人各為其主。後來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接著便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也為此被囚禁起來。於是鮑叔牙多次向齊桓公舉薦管仲,最終受到齊桓公的赦免並得到了重用。

  管仲說:“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裡貧窮。我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反而使他陷於窘境,更加困頓不堪,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卻認為是我正時運不濟。我曾多次做官,但都被國君驅逐,鮑叔牙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多次打仗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己置於管仲之下。於是他的賢良也影響了他的子孫後代,鮑叔牙死後,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都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贊***叔牙能夠識別人才。

  史記中的故事:再立奇功

  不久,秦國攻打韓國,軍隊駐紮在閼與一帶地區,準備一舉滅掉韓國,韓國向趙國緊急求救。看到韓國的危急情景,趙王感同身受,想出兵解救韓國。於是召見廉頗,向其詢問對策說:“寡人能否出兵救援韓國?”廉頗回答說:“由邯鄲***今河北境內***到閼與這段路程,是既遙遠,又險峻狹窄。但對秦軍來說卻是以逸待勞,疲憊的軍隊怎麼能戰勝虎狼之師呢?恐怕救援十分困難,臣覺得大王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吧!”於是,趙王又召見另一位樂乘,向他詢問同樣的事情,樂乘的回答與廉頗如出一轍。最後,趙王就此詢問了趙奢的意見。趙奢回答說:“雖然路途遙遠、險峻、狹窄,但是,我軍一定要去救援。臣覺得,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趙王任命趙奢為,率軍前去閼與援救韓國。

  軍隊離開邯鄲只三十里,趙奢就對部隊下命令說:“軍中如果有人敢以進諫來干擾將領指揮的人,一定以軍法處死,決不寬恕。”軍隊前進到武安以西地區,駐紮在那裡。趙奢在那裡整訓軍隊、操練士兵,武安城裡的屋瓦都被趙軍操練的鼓聲給震得嗡嗡響。不久,軍中一個負責偵察敵情的軍侯,建議趙奢應該立即援救閼與,趙奢果然馬上以軍法將他處斬,全軍一片譁然,從此沒有人再敢上前說一句如何行軍的話。之後,趙奢堅守營壘,停留了二十八天,沒有向前進軍一步,反而不斷地增築防禦工事,沒有人能猜透他們這位稅吏大人在想些什麼。卻又不敢問,因為沒有人不想保住自己的腦袋。

  秦軍派間諜潛入了趙軍的營地,以探聽趙奢的意圖。卻被趙奢發現,結果不但沒有殺死他,反而好吃好喝地進行款待,最後還送他離去。這個間諜回去後,把在趙營的所見所聞報告給了秦軍的將領。秦將聽後,高興地說:“趙軍離開邯鄲只三十里就停止不前,又忙於增築堡壘,看來,這個趙奢是個膽小鬼,他根本不敢和咱們強大的秦軍作對。如此看來咱們閉著眼睛就可以輕鬆地拿下閼與。”但是,秦軍哪裡會料到,趙奢送走了秦軍的間諜,就立即下令全軍開拔,全速向閼與進發。結果,趙軍只用了兩天一夜就到達了指定地點,趙奢命令他的精銳部隊在距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駐紮下來。等秦軍得到了這個情報,慌慌張張地全副武裝,傾巢而出,衝向趙軍時,趙軍的陣地已經修築得十分堅固了。

  此時,軍士許歷請求向趙奢陳說對敵之策,趙奢破例接見了他。許歷說:“秦軍意料不到趙軍的行動有如此之快,他們來勢凶猛必定是想一口氣吃掉我們。一定要嚴密我軍的陣地,做到集中兵力,嚴陣以待。否則,我軍就會被擊敗。”趙奢說:“我接受你的建議,下去聽候命令吧。”於是,許歷接著說:“現在,請按軍法處死在下。”趙奢則說:“等回到邯鄲以後再處理吧。”不久,許歷再次請求陳說計謀,他說:“誰率先佔據北山,誰就會取得最後的勝利。”趙奢認同他的看法,便迅速發兵一萬人,佔據了北山。秦軍隨後趕到,也想佔據北山,於是全力猛攻,但是始終沒有攻下來,反而損兵折將。趙奢看準時機突襲秦軍的側翼,結果,大敗秦軍。最終,趙軍解除了秦軍對閼與的包圍,凱旋而歸。

  趙王論功行賞,趙奢功勞最大,趙王賜其封號為馬服君。許歷也被趙王任命為國尉。從此,趙奢與廉頗、藺相如等人並駕齊驅,成為趙國的三叉戟。同時趙奢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趙國成為當時一流的軍事強國,遠近的國家沒有敢欺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