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專業職稱論文

  近幾年計算機控制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相應的機電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煤礦機電裝置管理研究

  摘要:裝置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點是如何管好、用好、維護好礦山裝置,提高企業的裝置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機電裝置;管理;安全生產;措施

  中圖分類號:TU8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由於煤炭生產條件和生產過程的複雜性,對機電裝置的安全執行提出了更高自動化和更嚴格管理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煤礦企業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裝置,礦井採掘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效能優良的機電裝置、電子儀器被廣泛投入使用。但先進技術的應用,也造成了機電裝置管理的難度增大。據統計,我國煤炭企業約60%的固定資產是機電裝置及其設施,用於機電裝置能耗、配件、維修及人員工資等費用佔煤炭生產成本的40%以上。它們在礦山生產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煤礦機電裝置管理的意義

  1.1煤礦機電裝置的資金投入大

  在礦井實際生產中,用於機電裝置的資金約佔全礦井總生產成本的45%。因此,建立一套嚴謹科學的煤礦機電裝置管理程式十分必要,能夠排除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隱患,保證生產企業的經濟利益。

  1.2機電生產和管理崗位人員多

  據統計,在煤礦企業中,約20%的工作人員在從事機電生產和管理的相關工作,因而,些許疏忽所造成的停工,都有可能導致礦山生產的停止,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

  1.3機電裝置管理的優劣是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公佈的資料,在煤炭企業發生的井下煤炭和瓦斯事故中,40%左右的事故是因失爆電氣的電火花引起的,80%以上的井下重大火災是由機電裝置管理不健全造成的。因此,井下事故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用金錢來估量的,同時,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

  2 煤礦機電裝置管理的現狀

  2.1水平普遍偏低

  隨著我國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煤炭需求量也大幅攀升。一些煤礦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盲目追求產量,忽視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其管理理念還處於20世紀80年代“裝置何時壞何時修”的水平。由於觀念落後、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機電事故率約佔總事故的40%。另外,對於煤礦機電裝置的管理沒有跟上資訊化、系統化、智慧化的現代化發展步伐。例如:我國電牽引採煤機只能實現部分執行引數的檢測,多種智慧化控制尚屬空白。而國外電牽引採煤機均具有建立在微處理基礎上的智慧化監測、監控和保護系統,可實現人機對話、遠端控制、無線電搖控,具有工況監測、執行狀態顯示、資料採集、故障診斷及預警、自動控制等多種功能,保證了採煤機最低的維護量和最高的利用率。

  2.2職能部門未充分發揮作用

  現有的煤礦企業中,大都設定了機電管理部門。然而大部分機電管理部門都承擔著機電裝置管理和機電生產兩種職能。機電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將主要精力放在組織生產上,而未充分發揮管理職能。另外,一些地方煤礦的機電管理部門大量縮緊機電管理人員,使得人手不夠、專業組織不健全,管理網路經常中斷,機電管理職能部門的作用逐漸淡化。

  2.3監察力度和深度欠缺

  機電安全監察的專業性很強,但從事專業監察的人員少,機電運輸系統戰線長、範圍廣,因而普遍採用抽查的方式進行機電安全監察,監察的隨機性大,缺乏全面性和主動性。現行的執行標準中,一些方面沒有詳細的操作說明,甚至還有一定的迴旋空間,沒有十分清晰、明確的界限,這就無法避免地在監察過程中出現難以把握的情況。

  2.4裝置本身存在安全隱患

  機電裝置提升系統缺少緩衝、託罐裝置,電控系統、制動系統保護不全;一些固定裝置的電流表、電壓表、壓力錶、真空表、安全閥未按規定定期校驗;井筒裝備鏽蝕嚴重,未能定期防腐;井下電氣裝置沒有按規定做電氣試驗,過流保護整定過大,有的使用銅、鋁、鐵絲代替保險絲;漏電保護、煤電鑽綜合保護、照明訊號綜合保護、輸送機保護、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甩掉不用或試驗及記錄不規範;井下區域性接地極及連線的材質、工藝不符合要求,安裝不合格;非阻燃的電纜、輸送帶仍在井下使用;電氣裝置失爆現象常有發生。

  2.5技術手段落後

  尤其在地方煤礦,技術人員嚴重缺乏,技術管理無法指導生產實踐,“以政帶技”現象非常普遍。井下供電“三大保護”未能按技術要求進行整定、測試、檢查,一些儀器儀表老化不全,測試手段和方法落後。從事機電工作的職工沒有受過機電專業培訓、理論知識不夠、實踐經驗不足,違章作業時有發生。裝置故障率較高,因電氣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幾乎年年發生。

  3 加強煤礦機電裝置管理的相關措施

  3.1建立健全裝置管理制度

  充分調動職工的能動性,把工程技術人員、普通人員組織到管理活動中來,樹立安全運轉的思想意識,學習先進的煤礦機電管理理念和經驗,逐步提高機電管理水平。

  3.2針對性地建立機電管理機構

  煤礦機電管理機構的人員配備、體系結構、組織形式等方面都要針對性地進行設定,做到因地制宜、因礦而異,切不可採用單一模式,同時還應保持管理機構的相對穩定。對於井型較大、基礎工作比較紮實的礦井,可設定機電管理科,實行全礦機電工作的統一管理,並負責工程技術、裝置管理、機電工作排程等。

  3.3計劃管理,綜合平衡制度

  計劃管理是機電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應根據機電裝置的技術狀態、礦井生產計劃、企業財力和物力、機電施工技術力量、技術條件手段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要求等制定機電工作計劃。建立健全綜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機電管理人員值班制、機電工作生產例會、車間班組每日計劃檢修制、採掘運機電區長和維護班組長例會制等。

  3.4夯實基礎,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煤礦企業需要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大力提高礦井機械化水平,擴大機電裝置在生產中的應用;促進機電裝置的使用與更新,降低煤礦事故的發生率;多管齊下,消除煤礦機電裝置從採購到應用各環節的安全短缺,以提高安全生產係數。

  只有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穩紮穩打地搞好機電裝置管理工作,確保礦井機電系統安全、可靠、高效運轉,才能為煤礦企業帶來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使企業不斷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曹永軍.淺談加強機電裝置管理工作[J].陝西煤炭,2004

  [2]黃榮舉.加強煤礦機電裝置管理確保裝置安全運轉[J].煤炭安全,2001

  [3]尹偉,梁麗芬,秦宇鵬.煤礦機電裝置管理系統的優化[J].煤,201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