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論文

  對於已經進入現代化的中國,法治國家建設已成為我國的首要任務,鑑於國民法治意識並不完善,普法任務勢在必行。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和逐步完善,大學生法律意識與權利意識也逐漸有所提升,但在認知水平仍存在不少問題。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全文如下:

  【摘 要】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責任意識、自強不息精神、人本精神、秩序意識等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養成具有積極作用,而注重“仁”、“忍”的傳統文化以及功利主義學習目的等內容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養成具有消極影響。通過法制宣傳等方式有助於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傳統道德;大學生;法律意識

  0. 引言

  當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法治國家能否建成。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傳統道德影響最大。本文通過分析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並提出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建議,以供參考。

  1. 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養成的積極影響

  法律意識的強弱與傳統道德息息相關,傳統道德中有很多因素與法治文化契合,對增強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有積極作用。

  傳統道德中的責任意識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傳統道德注重家國教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旺,匹夫有責”等名言警句都激勵人民無論你是身居廟堂的領導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應當關係國家大事,“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只有一個關係民族和國家命運的人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被視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從小就被寄予了厚望。大學生的這種責任意識,要求他們學習法律,捍衛憲法和法律的尊嚴。

  自強不息的傳統文化為當代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提供精神動力。傳統道德要求人民努力奮鬥,用勤勞換取勞動成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許多大學生的座右銘。隨著依法治國成為國家治理方式,學習法律、運用法律、增加法律知識成為大學生的共識。

  傳統道德的人本精神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民貴君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等人本思想是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傳統道德要求的內容,當代大學生必須健全其人格,實現全面發展,掌握和了解未來工作中需要的法律法規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法律知識。唯有人格健全、能力強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傳統道德中的秩序意識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三綱五常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糟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這種秩序意識在封建社會對穩定社會秩序有其積極的作用,傳統道德中秩序意識,要求當代大學生掌握現代生活的中規則即法律,只有掌握了法律才能瞭解自己行動的界限,明確自由的限度,知悉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2. 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養成的消極影響

  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養成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具體體現在:

  傳統道德容易導致法律虛無感。傳統的道德過分誇大“仁”、“忍讓”“德”的作用,認為一個高尚有德之人不與小人計較個人得失,如果維護自身權利被視為降低了自身的道德標準,與小人處於同一水平。高尚有德之人要用仁愛之心及高尚的品格打動其他人,遇到侵害自身權利的人要忍讓,甚至主動放棄自身利益。這種思想的存在產生以下弊端:第一,受害人不願意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因為一旦通過法律手段維護權利被視為與小人一樣的人,受到周圍人的鄙視[1]。第二,讓人產生只要通過忍讓良好的德行就可以解決日常糾紛,法律並不是維護權利的主要手段,是迫不得已的最後手段。

  傳統學習觀對法律意識養成產生消極影響。“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點深入人心,從當前考公務員熱就可見一斑,當官成為學習的重要目的。當代校園仍然存在死讀書的學生,只有教材和老師,這種讀書方式限制了大學生的視野,讓大學生不關心國家大事,不關心經濟發展,更不會去主動學習法律。

  傳統道德將法律視為統治工具的思想對法律意識養成產生消極影響。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一直佔據的主導地位,法律被視為輔助工具。由此產生的消極影響包括:第一,法律一直被作為輔助工具,被作為懲治犯罪分子的工具。第二,法律沒有被信仰。作為輔助工具的法律從來沒有被信仰過,人民還是習慣於通過人情關係解決問題。第三,民商法律的發展滯後。由於法律被視為統治工具,導致法律主要集中於刑法,民商法發展相對滯後,最終導致我國現行民商法律大多借鑑外國的法律。

  3. 加強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措施

  改革法制教學工作。我國傳統法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授課老師所學專業是思想道德教育專業,未受過系統的法學教育,不瞭解其中的法治思想,難以真正擔負起法律教學的任務。

  第二,法治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統一歸屬於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教授,導致教學中法律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工作沒有分開,課程設定上也不盡合理。

  第三,法學教學停留在傳統的法條介紹,沒有法理的解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要求學校要做好相應的改革工作。第一,要選擇專門法學教師進行教學工作。公共課程教學工作雖然與專業教學不同,但是法制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在沒有受過專業教育的情況下,無法解讀具體法條背後的法理。有專業教師任課,可以將法條背後的法理向學生解釋,也可以根據課程進度講解實踐中發生的案件情況,通過案件分析不僅可以充分說明其中的法理,而且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及法律意識有著積極作用。第二,做好課程改革工作。現行課程體系中將思想道德教學與法律教學作為一門課程,此導致法律教學內容課時較少,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因此應當將法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公共課程,增加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

  加大法制宣傳工作。學校應當在國家憲法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節日時做好相關的普法宣傳工作。

  第一,可以通過學校廣播、海報、有獎知識問答等形式積極宣傳法律,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法治宣傳,法治建設的工作中來。

  第二,學校可以與律師事務所、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等部門溝通聯絡,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前來做講座,通過講座的形式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第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開設第二專業的方式讓更多有興趣的大學生學習法律。

  建立法治校園建設。第一,建立完善的制度。制度是法治前提,通過制度建設使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第二,強化執行,良法必須要有效的的執行才能產生效力。在班級選舉、評優等方面要依據制度辦事,做到公開透明,讓學生的合法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只有學生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學生才能相信法治、踐行法治。第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監督是執行的重要保障,沒有監督的制度是沒有執行力的。可以通過公開的信箱等方式,公開提出問題,公開回復問題,讓問題暴露在陽光下。

  4. 結語

  傳統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影響最深,其中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通過改革法制教學工作、加大法制宣傳、進行法治校園建設等措施,有助於消除傳統道德中的消極方面,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