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之解讀網路自拍文化

  自拍,英文名為self-timer,網路自拍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繁榮併成為時尚,成為人們舒緩壓力、展現自我的方式,也成為人們追名逐利的渠道。天涯社群的網路自拍欄目“天涯真我”自創立兩年時間以來,帖子已經超過50萬,貓撲的貼吧、網易相簿也有著驚人的點選率。QQ空間相簿、人人網,還有各大婚戀交友網站,網民也都樂此不疲地上傳自己的自拍照,網路自拍圖片以女性為主,其中不乏一些性感挑逗的自拍照。網路自拍帶來了巨大的點選率和商業利益,越來越多的網站開始經營網路自拍。

  1.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滲透

  網路自拍既是私人行為,又是公共行為。新媒體的發展使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相互交織,並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界限,出現了公共空間私有化和私人空間個人化的特徵,梅洛維茨將其稱之為私人情境併入公共情境,自媒體的發展使人們的後臺行為前臺化,使人們積極地進行自我呈現,建構虛擬空間的自我身份認同。網路自拍是網民自我展現的方式,部落格等個人主頁雖然屬於私人領域,但是卻有公共領域的性質。批判學派的哈貝馬斯提出“公共領域”的概念,“公共領域”意指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領域,某種接近於公共輿論的東西能夠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開放這一點得到了保證。網路具有公共領域的特徵。

  網路自拍使私人領域不斷向公共領域滲透。傳統上,裸露身體的自拍照屬於個人隱私,然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網民開始敢於展示自己的身體和隱私,網路的匿名性推動了網路自拍的發展,眾多網路美女以自拍的方式迅速躥紅,也刺激著人們通過個人化的隱私書寫成為新的文化精英,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把隱私鎖在自己心裡,而是開始尋求欣賞自己的觀眾以及和有著相同志趣的網民互動。他們只是把網路自拍看作是一種展示自我和尋求認同的方式,由此導致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界限日益模糊,這是新媒體時代互動、參與、分享精神的體現。儘管如此,我們也應該看到,私人領域向公共領域的入侵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這也是***門等各類事件產生的原因。

  2.隱私保護與自曝隱私

  隱私是人類本身所固有的天性。我國法律也明確規定公民享有隱私權,禁止以窺視、竊聽、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然而網路自拍的興起對隱私權的維護提出了新的挑戰。由於追逐功利,隱私自曝的尺度不斷增大,而網民的邊緣需求增多,更熱衷於緋聞、豔遇、色情資訊,網路自拍即迎合了這種需求。

  人們依賴隱私保護自我、實現自我,同時也窺探他人隱私以追求快感體驗。網民有權利公開自己的隱私,但是公開的隱私還是隱私嗎?自曝隱私是為了與別人互動、分享,然而自我暴露應當緩慢到溫和的程度、緩慢到足以使雙方都不感到驚訝的速度。自曝隱私滿足了別人的偷窺欲,也滿足了自己渴望被接納、被欣賞的心理需求。大多數網民自曝隱私是為了吸引眼球,而有的人自曝隱私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宣洩,而是基於一定的目的,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炒作行為,其背後甚至是網路推手的操作。網路自拍也逐漸變成吸引國民目光的手段,網民的媒介素養仍有待提高,隱私的自曝與保護都需要有一定的限度,我們也應該注重培育網民積極健康的隱私文化,而不是刺激他們熱衷於消費隱私。把自由和責任統一起來,尊重別人的隱私,也珍惜自己的隱私,才能促進網路自拍文化的良性發展。

  3.網路自拍文化中的女性主義

  網路自拍中,女性比例較高,這也體現了女性的覺醒,荷蘭女學者洪美恩對電視劇《達拉斯》的研究是現代女性主義研究的典範,體現了有關男人不再凌駕於女人之上的想象的政治。網路自拍滿足了女性的虛榮心,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她們實現自己夢想的橋樑,如芙蓉姐姐本是一個失意者,而正是藉助於網路自拍,她找回了自我,追求自己的理想,成了明星。

  網路自拍文化打破了傳統的男性主流文化,扭轉了現代由男性主導觀看女性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女性操控他人來觀看自己,並藉由自拍創造更多的觀看方式,女性的身體,男性的目光。因此有人給網路自拍貼上了性解放的標籤。然而,在潛移默化中,是男性規定了網路自拍中女性的身體,男性通過符號權力在網路中重構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權力關係。面容姣好、身材性感的女性更容易得到男性網友的垂青。與其說網路自拍的女性主動俘獲了男性,不如說這些女性主動迎合了男性。[3]網路自拍文化體現了女性的覺醒,但僅靠裸露自己的身體迎合男性的目光無法獲得心靈的滿足,女性更應該展示自己的內涵與修養、理想和追求,從而真正贏得男性的尊重和仰慕。

  4.文化解構與身份建構

  網路自拍其實是一種解構主義的後現代文化。它打破了傳統的精英壟斷文化的局面,網路上不再僅僅是明星、政客們的面孔,草根和精英都是平等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社會資本不容易帶入,普通網民也可以通過網路自拍展現自己,更有人藉此成為網路紅人。網路自拍是一種文化解構,以德里達為代表的解構主義的特徵是反傳統、反權威、反理性,追求多元化與差異,以無中心反中心,以解構消解結構,以互文代替模式,以遊戲攻擊精神,以讀者抗拒文字,網路自拍文化即具有鮮明的解構主義特點。網路自拍文化體現了草根文化對主流文化的解構和對身份平等的追求。

  網路自拍文化在解構主流文化的同時,也建構了自我身份認同,建構了青年亞文化。網路自拍族勇敢、自我的風格詮釋了新媒體時代打破文化霸權的勇氣。傳播學者阿伯克隆比和朗斯特提出“觀展、表演”正規化,描述了新媒介環境下的受眾變化,認為受眾不僅是資訊的接收者和文字的闡釋者,而且他們也在利用媒介進行表演,並經由這種表演建構自我身份和尋求他人的認同,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手機、相機等越來越普及,降低了媒介的技術門檻,自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這種積極的自我呈現與表演體現了公民主體意識的增強,也體現了現代人的自戀文化,網路自拍族不僅展示自己的自拍照,同時也表達自己的個性、理想、追求等,與志同道合的網友進行互動,建構虛擬社群中的自我身份認同,促進了虛擬社群的發展。麥克盧漢認為人類的發展歷程經歷了部落化—脫離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程序,網路自拍的社群化即是經歷了脫離部落化後重新部落化的階段,只是從傳統的聯絡緊密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的社群向跨越時空限制的、結構鬆散的、以趣緣為基礎的虛擬社群轉變。他們在積極的自我展示中收穫使用的滿足,建構自我身份認同。

  5.創意產業和文化工業的交會

  網路自拍文化體現了創意產業的性質,創意產業即讓有創意的藝術或文化形式通過產業的手段創造經濟價值,並通過市場對文化消費的普及反哺創造實踐和公民的文化精神。它是由網民自己生產,表達自己需求的文化形式,然而由於商業利益的侵蝕,網路自拍文化逐漸呈現出了文化工業的性質,“文化工業”是法蘭克福學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在《啟蒙辯證法》中提出的概念,文化工業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標準化、娛樂性的特點,迎合低階趣味,其中滲透著“宰制的意識形態”,是對個性的泯滅,是一種精神麻醉劑,具有隱匿的欺騙性。文化工業的每一個運動,都不可避免地把人們再現為整個社會所需要塑造出來的那個樣子。[4]網際網路為創意產業提供了平臺,網民通過網路自拍表達自己,收穫使用的滿足和社會資本的增長,既鞏固了強關係,也加強了弱關係,而同時網路媒體收穫利潤的增長。然而現在網路媒體卻更多看重網路自拍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網路自拍族大多按照網路審美標準展示所謂的自我,追求非主流。燈光、PS製作等自拍技術製造了太多千人一面的美女。而過分追求自我身體的展示,也許忽略了個人內涵修養的魅力,而這些魅力恰恰最不易在網路世界中展現出來。一味地追求自我形象的展示也許只會造成淺薄和自我的畸形發展,從而使網路自拍文化逐漸發展成為淺薄、低俗的文化。

  網路自拍文化生長在創意產業和文化工業交會的地帶,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為文化工業鏈條上的一環。二者的張力在於獨特與複製、交往與私有化、超越與重複之間的矛盾。文化工業的運作更多強調產品的獨佔和市場利益的最大化,窒息了網路自拍文化和創意產業的發展,阻礙了網路自拍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使消費文化逐漸取代了審美文化,由此導致網路自拍文化逐漸由多元化走向同質化,因此我們應該保護創意生成的土壤,鼓勵網友不斷創新,避免使其走向同質化、淺薄化,陷入文化工業的漩渦。

  6.網路自拍文化的抵抗與收編

  網路自拍文化促進了亞文化的繁榮,有助於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正是由於網路自拍文化對主流文化具有解構的威脅,主流文化勢必要對其予以遏制和收編,傳統主流文化和網路自拍文化不斷博弈、對抗。當網路自拍文化不斷繁榮時,媒體、司法、市場從各個層面試圖對其進行界定、貼標籤、遏制、散播、利用,試圖把亞文化的風格整合和吸納進統治秩序中。網路媒體早已意識到網路自拍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業價值,正在逐漸將其收編到主流文化當中。網路自拍引發了群體無意識的圍觀,迎合了部分網民低階趣味的需求,各種***門事件不僅構成了對個人隱私的侵犯,也助長了媒介的資本傾向和窺私文化。網路媒介則充分利用了網民的心理需求,推波助瀾,網路自拍面臨著由展現自我到裸露自身的危險。網民逐漸忽視了對自我精神的追求,更多地追求虛榮和名利,網路自拍內容的庸俗化趨勢也日趨嚴重。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媒介利用網民的創意吸引眼球,追求商業利益,網路自拍文化逐漸被商業力量所操縱和利用。

  網路自拍文化是通過風格化的方式挑戰主流文化以建立集體認同。在網路自拍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博弈中,網路媒體起到了微妙而關鍵的作用,媒體再現亞文化的方式讓它們看起來更加奇特,與此同時,商業收編也悄然而至。網路自拍文化為了抵抗主流文化和商業主義的收編,不得不轉變自己的風格,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網路自拍文化一旦被主流文化所收編,它就喪失了創意和靈性,逐漸消融、消失。因此,對於網路自拍文化,我們應該持寬容的態度。不管網路自拍是自娛自樂,還是自愚自樂,網路自拍的快樂肯定來自靈魂的最深處。網路媒體在關注商業利益的同時,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公共利益,文化格局的多元化有利於滿足人們不同方面的需求,更有利於促進網路文化的健康發展。

  7.結 語

  網路自拍給予網民展示自我的新的方式。網路自拍在解構主流文化的同時,也建構了虛擬空間中的自我身份認同,自曝隱私挑戰了傳統觀念,也體現了女性主義思潮的勃興,然而由於商業主義的侵蝕,網路自拍文化正在被主流文化所收編,逐漸呈現出文化工業的特性。我們需要把握好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界限,不斷提高網民的媒介素養,同時網路媒體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強把關,促進網路自拍文化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