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對於“人才培養模式”這個概念我國很多學者都對其下過定義。1998 年在教育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普通高校教學工作會議上,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周遠清同志曾對這一概念作出過闡述,他認為所謂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或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探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探究全文如下: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各高等院校已逐步認識到原有的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我國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需求。本文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初步分析了高等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中潛存的問題,積極探索了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措施,以實現高等藝術類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藝術專業 人才培養 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大力發展的一項專業就是高校藝術專業,因為它能夠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適應。依據藝術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來看,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一直落後於實際教育需求。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構建適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就要求高校應該學會改革和創新,以此使其培養體制更加完善。本文就目前我國在構建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策略。

  一、現存問題

  ***一***培養模式過於落後

  我國之前的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太過於簡單,跟當前快速的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因為藝術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涉及到傳播、工學等各領域,直接關係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我國部分高等院校缺乏管理藝術專業的良性體系,他們主要借鑑國外的優秀培養模式,直接將其應用到高校教學中,而不依據自身發展特點及本地需求,選取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因而導致了高校藝術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

  ***二***跟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藝術專業才初露端倪,而中央美院的培養模式又是最原始的,其他各地方的高等院校都向中央美院的培養模式看齊,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對多樣性的人才培養很差,沒有揚長避短,利用好自身的優勢,這就使得所培養出的藝術人才和社會所需要、所希望的人才有很大的不符。

  ***三***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各大高校比較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停留在只重理論知識的層面,沒有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我們應向國外各高校的藝術專業學習,充分汲取校企聯合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此培養實用型的藝術人才來帶動本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還應學習國外高校優秀的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我國獨有的經濟體制,為我國文化發展繁榮培養更多的儲備力量。

  ***四***評價體系比較單一

  當前高等院校的以藝術專業的研究深度作為人才評價體系,將解決藝術專業的相關問題為基礎,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能力。伴隨多元化文化在我國的發展,人們也希望高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能適應時代需求。傳統單一的人才評價體系已無法滿足改革後的高校藝術教育,以往使用的傳統課程評價體系會嚴重束縛藝術類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更好地應對多元化社會,高等院校要著力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性藝術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法

  ***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力量是高校搞好藝術教育工作的基礎,而實際情況卻與此不符,大多數教師藝術技能不強,實踐能力和藝術應用不過關,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使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有所提升,那麼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要重視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相結合,多培訓教師藝術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2.採用雙師能力培訓方式,引進有名教師,把校外權威的技能引進學校,藉助名師的言傳身教,不斷的培養優秀教師;3.選擇部分專業教師到有關行業和公司進行實踐、鍛鍊,以豐富他們的實戰經驗和實踐能力,進而將藝術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加強實踐性教學

  高等院校的藝術類專業具備藝術類及工程技術類等專業的相關特徵,同時也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這就需要在教學的時候多進行實踐性教學,讓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憑藉實踐性教學,既可以提高藝術類學生的就業率、應用型職業技能,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所以,高校應不斷的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和學科知識體系,強化實踐性教學,並努力創造條件促進社會實踐、生產勞動和教育教學相結合。

  ***三***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高校課程考試會影響高校藝術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培養模式的構建,作為課程考試的評價者,教師要樹立發展性的評價觀,不再將考試作為甄別、獎懲學生的主要手段,而要督促學生改進,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實踐能力才是學生更應該掌握的,要在實踐能力提升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通過更新學業考核評價觀念,建立全面發展、查漏補缺的綜合考評體系。

  三、結語

  在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由於不同行業對藝術類人才的技能及素質的需求各異,各大高校需要根據本地區特有的文化特點,不斷創新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模式,逐步建立獨具區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藝術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互結合,通過藝術類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培養多元化的複合型藝術類人才,最終順利完成高校藝術類教學目標,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