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新聞編輯及新聞編輯工作的認識論文

  做好油田電視新聞編輯,是關係油田新聞效果的關鍵。我根據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談幾點認識。一、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新聞編輯工作,要求新聞編輯必須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加強創新編輯素質是做好電視新聞編輯之本。電視編輯要有強烈的敬業自覺和較高素質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對新聞編輯及新聞編輯工作的認識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對新聞編輯及新聞編輯工作的認識全文如下:

  摘要:何為編輯?從職業角度看,編輯就是新聞資訊的“整合人”,”把關人”及“發言人”。一篇報道從記者的採訪,寫作到見報,是一個反覆思考,醞釀和修改的過程。而編輯工作則是這個過程的最後環節。本文將淺析作者對“新聞編輯”角色的理解及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以例證的方式簡單分析新聞編輯工作。

  關鍵詞:新聞編輯;新聞工作;能力

  新聞編輯人員是新聞產品產生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新聞資訊的整合,把關到見諸報端,是一個細緻而又繁雜的環節。編輯人員如何在這樣一個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正確引導輿論導向,使廣大受眾接收到最真最實的資訊,就要看編輯人員自身的能力及多方面的修養了。

  一: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

  1:新聞資訊的“整合人”

  如何將繁雜的資訊加以整合,給實時資訊以傳播價值定位,使新聞的社會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是新聞編輯人員應履行的職責。新聞資訊的統一過程,實際上是新聞資訊的價值定位過程。這要求編輯人員對新聞資訊與社會現實及資訊背景有準確的把握。2013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要聞版第二版以《讓孩子們成長的更好》為大標題做了多方面關注兒童的報道。如近幾年,我國兒童福利指標不斷改善,津貼政策逐步覆蓋各類困境兒童的《兒童福利指標不斷改善》 報道,各界多方關注的安全座椅問題,豐富藏區兒童精神文化生活的《百場優秀劇目少兒免費觀看》 ,改善兒童營養的《“營養包”覆蓋100縣》 ,《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成立》 等旨在更好地為兒童提供醫療救治服務的報道。將其聯絡在一起,很好的詮釋了《讓孩子們成長的更好》 這個主題。在這個屬於孩子的節日裡新聞編輯們從食品健康,嬰幼兒安全,兒童福利,精神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面整合新聞資訊,喚醒人們關注身邊最需要保護的群體。從版面來看有圖片文字的結合,給人們以直觀視覺效果。以上例證可見,新聞編輯要有很好的洞察力,結合現實背景,為新聞資訊準確定位和有效的整合。

  2:新聞資訊的“把關人”

  如果把資訊統一作為編輯人員的巨集觀新聞資訊控制的話,“把關”就是對新聞資訊的具體控制。“把關”所體現的是媒體組織的立場和方針,個人也一般是從媒介組織的角度定位出發行使把關權的。

  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錯,也包括其事實的技術性差錯。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報刊登了《北京“的哥”:坐上了我的車》一文,引起全國一片沸騰。不過,經過查證,證實大公報的報道是虛假新聞,令千萬群眾無比失望與唏噓。當日下午大公報就此次失誤向廣大讀者公開道歉。雖然道了歉,但讀者對媒體的信任卻打了折扣。這是典型的因新聞編輯人員沒能把好關,而出現的嚴重失誤。作為新聞資訊的“把關人”,編輯人員應避免這樣的失誤發生,畢竟編輯人員肩負著

  3:新聞資訊的“發言人”

  新聞編輯的職責不僅僅是在組織報道新聞事實上,還要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對新聞素材進行“再認識”與“再創造”,並表達對新聞事實的評價。此外,編輯還要根據新聞報道內容撰寫與之相配的言論,對新聞事件直接發言,闡明觀點。例如編者按,它是編輯人員對一篇文章或一條訊息所加的意見、評論等,常常放在文章或訊息的前面,表明編者的態度和意見。

  電視編輯的編輯理念,報道方針及節目策劃,編排等都影響著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眾口難調,如何在當下眾多節目中脫穎而出,就要看電視編輯是否具備創新意識和較強的策劃能力。

  2013年4月,禽流感爆發,作為中國最具權威的新聞欄目《新聞聯播》 ,在每天的直播中,卻佔用極少的時間來簡報疫情的發展及國內外應對情況。雖然沒有大篇幅的播報,但還是做到了資訊的透明,公開化。同時欄目的編導們還很巧妙的在每天的直播中安排了《探潮亞馬孫》及《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系列報道,以這樣輕鬆的資訊消除了人們對疫情的擔憂。《新聞聯播》的此舉,證明了節目自身的形式及風格在發生變化。公眾希望改變對它的刻板印象,也希望它能“活”起來。新聞聯播的正能量是巨大的,一方面源於其較高的收視率;更重要的是,它是國家和中央的心聲,方針政策的方向所在。

  二:新聞編輯人員應鞏固基礎能力

  雖說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新聞編輯人員的各項能力及要求也在提高,但萬卷不離其宗,把最基本的能力培養好,鞏固好,才能更好的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1:新聞編輯人員要細心篩選和認真修改稿件

  編輯人員要反覆細緻的閱讀記者,通訊員發來的稿件,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稿件的內容和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判定所要報道的資訊是否具有新聞價值,認真思考稿件是否要進行大的改動。修改新聞稿件時要注意,有無符合客觀事實,有無政治方面的錯誤,除此之外還要多留心原稿的語句,語法,邏輯,人物名稱,級別,地名等方面有沒有遺漏和錯誤。因此,對於新聞編輯人員來說,眼睛要尖,態度要認真,責任心要強,缺一不可。選稿時必須堅持正確把握新聞輿論導向,始終要和黨的政策保持一致。緊扣主題,滿足讀者的需求。

  2:改好稿件的基礎上定個好標題

  貼切又有新意的標題,能使讀者掃一眼就產生閱讀的慾望。作為新聞的視窗,新聞標題要把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資訊呈現給讀者。被稱為“新聞的眼睛”的新聞標題是一篇新聞的概括,它引導受眾理解新聞的綱要,是幫助受眾選擇新聞資訊的嚮導。新聞標題的製作重要且有意義。所以,給稿件什麼樣的標題就註定了這篇稿件的命運是好還是壞。

  3:讓好的版面吸引讀者是新聞編輯又一項重要能力

  編輯人員要想真正在報紙版面設計上發揮作用,使所在報紙的版面設計既能真正反映本報的辦報宗旨,同時又照顧到受眾的需求,真正做到“第一眼效應”,就必須具有較高、較全面的素質。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處於把關人的地位,握有新聞報道及版面設計的生殺大權。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這首先體現在對新聞報道內容的選擇上,同時也體現在報道的配置和合成等方面。其次要精通版面設計。報紙的版面設計,是新聞價值判斷的綜合表現,是新聞編輯過程中的最後一道工序。最後還要有創新精神。由於各家報紙都提高了版面設計的意識,因此使報紙版面設計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就要求版面編輯及相關編輯隊伍必須具有很強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新聞編輯,也許真的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本文只是從較淺的層次和作者自身的理解分析了編輯這個角色。編輯人員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重積累和鑽研,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能力,才能做好編輯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