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中級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職稱論文是工作水平、工作業績的證明檔案之一,是運用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於的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獨著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或在CN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兩篇以上;***本條件所指論文指本專業或相近專業論文,均不含增刊、特刊等。期刊必須有CN刊號,應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技術價值,不少於3000字。業績與成果、論文與論***譯***著、技術報告等是指執筆人。***

  獨著或作為第一作者,公開出版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譯***著***或技術手冊***,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

  主持撰寫過兩篇專項研究報告或技術報告,經同行業專家認定,具有較高學術、技術水平並對安全工程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市***廳***級或大型企業立項科研課題及其技術報告,經主管部門或歸口部門組織同行業專家評審認定具有獨創性見解,具有實用價值。

  關於營口醫學職稱論文

  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方法通過檢驗方法的提高和理念的更新發展來分析。結果伴隨著臨床化學、臨床血液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臨床分子診斷學等學科的發展,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進一步走向深化與細化。結論只有建立現代化的檢驗醫學專業,醫學檢驗才能獲得新生。

  關鍵詞:醫學檢驗 檢驗醫學 轉變分析

  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高技術的滲透必將不斷引申生物醫學領域深刻的革命。醫學檢驗從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發展成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操作。從內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標記技術的出現為代表,為醫學檢驗賦予了新內容和新的發展空間。迴圈醫學的提倡,又為檢驗醫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隨著實驗醫學、臨床醫學飛速發展以及二者不斷結合,使醫學檢驗這個以實驗技術為主的學科逐步走向前臺。以下從三方面闡述由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

  一、檢驗技術水平的轉變

  1、儀器方面的轉變

  目前大型醫院的儀器從單機自動化到成組儀器組合例如將血液分析儀、自動血塗片染色機、網織紅細胞計數儀及血凝儀構成一個血液學分析儀模組式組合以至整個實驗室通過傳送帶連線各種儀器,構成全實驗室自動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簡稱TLA***。

  2、檢驗方法實現標準化

  過去測定一種化學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種方法,具體步驟也有微細差別,所得結果和參考值也不一致,給臨床醫師、病人以及檢驗人員帶來困擾。現在國內外不少學術組織都在研究和推行一個國家或地區以至全球的方法標準化。方法標準化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使全球方法和結果表達得到統一,有利於統一診斷標準,而且更便於試劑生產,質量控制和保證檢驗準確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這個人性化的時代,除了準確快速地檢驗出各項生理指標外,病人在各個醫院甚至不同地區醫院的化驗結果能夠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醫學檢驗的標準化就是為實現“一單通”提供保證。

  二、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發展促使轉變

  1、隨著大量有關人類組織細胞結構、功能、代謝及分子間相互作用的資訊被發現,醫學研究的目標均是通過一組資料全面反映人體特定組織器官的功能、代謝等。過去檢驗醫學多是對特定單一專案的定性、定量分析,難以反映疾病發生髮展的全貌,如今眾多的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戰,科研力量的強大使得檢驗專案向整體化方向發展。

  2、工作理念的轉變,檢驗管理更加科學化和人性化

  醫學檢驗是聯絡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紐帶,是多學科的組合體。現代的醫學檢驗是一個龐大的部門其業務範圍不斷擴大,能夠進行上千種試驗,每天發出成千上萬的報告。如何管理好這一龐大部門,保證其正常地科學地執行,特別是保證其發出報告的可靠性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幾臺顯微鏡、離心機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規工作,有一臺目測比色計就可完成大多數生化測定專案,依靠醫師的知識和經驗就能管理或控制檢驗科的檢查質量。

  三、檢驗醫學發展中的問題

  從“醫學檢驗”轉變成“檢驗醫學”,不僅是文字順序的顛倒,但確蘊藏著深刻的內涵。檢驗學科發展的理念與定位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檢驗科工作的重點已不再是方法學的研究,而是在及時、準確提供報告的同時,協同臨床進行診斷和治療。此外,是為提高醫療質量、加強醫院管理,或是循證醫學的發展,都要求加強檢驗與臨床溝通。檢驗通過與臨床有效溝通,可促進f臨床標本的正確採集和檢驗結果的正確解釋及應用;同時又可從臨床獲得許多反饋資訊,藉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方法學及其臨床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並推進新專案的開展和普及。

  四、結論

  1、實際上,檢驗學科的發展更多體現在檢驗醫學理念的變化上。目前檢驗技術正在逐步向“小型化、簡單化、床邊化”發展,各類床旁試驗***pointofcaretest,POCT***使檢驗人員可在患者身邊進行各項試驗並即刻得出結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臨床,充分體現了人性化。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醫院檢驗科從事檢驗工作,醫生或病人把標本送到實驗室,再將檢驗結果報回臨床被稱為“醫學檢驗”。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實驗室工作不再是機械的標本檢查,要綜合病人變化、臨床診斷,結合資料做判斷,還要對臨床醫生得出的試驗診斷提供諮詢,稱為“檢驗醫學”。從“醫學檢驗”到“檢驗醫學”不僅是一個詞彙順序的變更,對學科發展理念、服務模式、工作範圍、知識結構都有深遠影響。過去檢驗科“以標本為中心,以實驗資料為目的”,而現在檢驗醫學“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目的”。

  2、“檢驗醫學”與“醫學檢驗”屬於不同的學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學、技術和臨床三方面知識,而後者主要是應用技術知識。面對新的形勢,社會需求的不僅僅是技師型檢驗人才,更需要複合型檢驗醫學人才。儘管國家教委規定醫學檢驗系本科定位於“檢驗醫師”,但高校的專業設定取決於市場需求。我國檢驗科大多沒有醫師崗位所以本科畢業生是在從事技師工作,從而導致高校培養模式仍是培養技師型檢驗人才,尚不能就臨床問題與醫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檢驗人員將報告單送臨床醫師參考,但並不負責解釋其臨床意義。而臨床醫師又不甚瞭解檢驗專案的原理及過程或對檢驗結果存有疑慮,久而久之造成檢驗與臨床之間隔閡愈演愈烈的現狀,正如楊運昌教授所言:“現行獨立建制的檢驗科不具有什麼特色,是沒有跟上現代醫學潮流的落後體制。只有建立現代化的檢驗醫學專業,醫學檢驗才能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