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中級職稱論文字數

  職稱論文條理清晰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於的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獨著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或在CN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兩篇以上;***本條件所指論文指本專業或相近專業論文,均不含增刊、特刊等。期刊必須有CN刊號,應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技術價值,不少於3000字。業績與成果、論文與論***譯***著、技術報告等是指執筆人。***

  獨著或作為第一作者,公開出版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譯***著***或技術手冊***,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

  主持撰寫過兩篇專項研究報告或技術報告,經同行業專家認定,具有較高學術、技術水平並對安全工程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市***廳***級或大型企業立項科研課題及其技術報告,經主管部門或歸口部門組織同行業專家評審認定具有獨創性見解,具有實用價值。

  關於教師的職稱論文

  論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 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 發展提供 實踐舞臺,教師與課程改革共同成長;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參與者與研究者;課程改革會促使教師不斷完善智慧結構、人格品質,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注重人文關懷。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has offered practice stage for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and curriculum reform grow together. Teachers are participants and researchers in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reform will encourage teacher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ptitude structure 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 and it will also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hasize on human care.

  關鍵詞: 教師;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

  Key words: teacher;curriculum reform;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238-02

  1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契機

  1.1 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方向在課程改革之前,教師已經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教學 哲學、教學觀念和教學技能。它們在既有的課程與教學的運作中卓有成效。但是,課程改革要對原有的課程與教學進行根本性變革,這樣,教師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技能就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因此我們說,課程改革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方向,教師必須根據新課程的需要重新設計、規劃並進行自己的專業發展,重建自己的教學哲學、教學觀,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從而適應新的課程與教學。

  1.2 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動力課程改革必然會產生某種新意,這種新意打破了教師已經習慣的常規的 教育教學模式,給教師的專業活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從而給教師造成了渴望瞭解新知識的強烈的動機,這就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 心理基礎。同時,課程改革在本質上是課程價值觀的重大調整,它以新的課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課程與教學,倡導新的課程形態以及新的教學方式,體現出課程與教學的“正規化轉換”,從外部給教師提出了專業發展的要求,使教師面臨新的挑戰。[1]無論是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強烈動機,還是外部“正規化轉換”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都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推動教師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各種專業發展的活動,從而提升自身專業形象和專業素養。

  1.3 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途徑教師在自己專業上發展的一般渠道就是在職進修。它通常是一種制度性的規範,基本上沒有相對大的內部需要以及外部的壓力。所以,教師對此也沒有很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而,課程的改革給非常規的教師專業帶來了新渠道,這些渠道是制度性的需求不能給予的,它是院校採用的一些措施方案來應對改革的,進而達到自身的發展以及滿足教師的需求。

  1.4 課程改革促使教師角色的拓展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變化。傳統意義的教師可以用“傳道、授業、解惑”來形容,即強調教師的權威地位和知識的傳授。在新課程中,教師必須放棄對學生學習內容的絕對權威和壟斷,從知識權威拓展為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傳遞者拓展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組織者和引導者。

  2教師專業發展對課程改革的意義

  2.1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參與者在課程實踐中,教師難免會遇到一些常常不能解決或者經常遇到但是不認為是對的問題,其實,改革課程就是在幫助教師處理這些問題。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並付諸實施,評價效果。所以說這次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積極參與,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課程參與,即一種區域性的被動的課程實施,而是教師全程主動、合作地介入到課程改革中的課程開發、決策、實施、評價等一系列活動,它意味著教師帶著對課程的理解與體驗來 體會課程的生成和運動過程。正是這種教師積極參與下的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參與分享課程設計、選擇、評價的權力,使教師既分享權益,也感受重擔,更讓教師敢於負責,成為富有創意的問題解決者。而且,由於伴隨著教師充滿激情的教學,使得課程的改革變得有生機活力。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課程改革中教師的參與和負責任的態度比課程改革的文字更加重要。

  2.2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新課程中的“有些理論不一定能解決具體實際問題,但能影響人們的觀念,能豐富思想的寶庫”。“而直接面對現實的理論主要是操作層面,它能解決現實中的許多具體問題……”。換言之,這類理論的生命線在實踐而且這些理論主要來自於在教學實踐一線中教師的研究,因為他們最貼近實踐,並因教學實踐而存在。自然他們對於怎樣教、教什麼、為何而教,最有發言權。因此,教師在實踐中遇到問題不是交給外在研究者,而是通過他們在現實情境中所進行的自主反思性探索,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使實踐活動與研究一體化,實現自己的革新行動,這就是教師作為研究者的真義。[2]

  3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要求

  3.1 完善教師的智慧結構成為 職業型的專家教師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教師若想適應時代的發展,就應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我國的教育界通過研究調查發現,一名專家型的教師要有複合型的知識,其中包括四點:①在一定的層次上,能夠意識自己,而且自知方面也能夠完善,也就是教師要有自我評論的知識。②熟練的掌握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並對其有較深的理解。③要有基本的一些科學人文方面的知識,也就是一般的知識。④教師要有教育科學知識,能夠將她 應用到教學世家過程中,最佳地達到教學目的。

  3.2 完善教師的人格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現代教育學對教育實質的深層次研究表明,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育的意義並不在於讓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在於教師本身在育人過程中有沒有具備和諧的人格。教師將自身的潛心鑽研、無私奉獻、寬闊心胸以及公道正義的精神轉變為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生活的準則。在資訊時代,創新教育已成主流。當代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髮揮出創造精神。支援學生大膽創新,即使是一種單純幼稚的想法也要給予鼓勵,消除人為設定的障礙,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3 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成為學生學習的“活水源”在現代資訊化和科學技術告訴發展的今天,知識在不斷的更新,職業的頻繁流動,學生在校學到的知識已不再能適應其全面以及長期的發展了。為了適應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要終身的去學習。作為教師要去正確的引導和加強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生在校獲得的知識好比是“一杯水的容量”,而在 網路化的 社會當中,知識好比是“一桶水的容量”,顯然,將“一杯水”倒進“一個桶”裡以不能滿足其需要。所以,教師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地追求真理,授學生之漁而非授其之魚,成為學生的“活水源”。

  3.4 注重人文關懷,迴歸教師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物件是人,其功能也是關懷人。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理念在教師身上就是要體現出關照學生的生命意義。在科技迅速發展的資訊化的今天,人們不僅得到了物質方面的享受,而且也給他們的精神方面帶來了困惑。體悟生命的意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作為傳遞人文關懷的教師,用自己豐富的 經驗、水淡性泊的品質滲透進學生的思想之中,讓他們理解人生,成熟心智,還他們一篇心靈淨土,真正的讓他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深層次上體現出人性的關懷。另外,對於學生目前的生存狀態,教師應有長遠的發展目光,在學生的人生大道上鋪一層堅實的基石,這樣在實現學生人生價值的同時也浸潤了教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旭東.教學生活批判與重建[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

  [2]劉旭東.關注生命價值與創新教育瑣談[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