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論文有無字數要求

  職稱論文條理清晰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那你們知道職稱論文有沒有字數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於的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職稱論文是有字數要求的,獨著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或在CN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兩篇以上;***本條件所指論文指本專業或相近專業論文,均不含增刊、特刊等。期刊必須有CN刊號,應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技術價值,不少於3000字。業績與成果、論文與論***譯***著、技術報告等是指執筆人。***

  獨著或作為第一作者,公開出版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譯***著***或技術手冊***,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

  主持撰寫過兩篇專項研究報告或技術報告,經同行業專家認定,具有較高學術、技術水平並對安全工程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市***廳***級或大型企業立項科研課題及其技術報告,經主管部門或歸口部門組織同行業專家評審認定具有獨創性見解,具有實用價值。

  關於教師的職稱論文

  從聲樂專業學生到聲樂專業教師的角色轉換

  摘 要: 聲樂專業是一項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從聲樂專業學生歷年畢業就業情況調查來看,從事專業教學的職業是藝術院校聲樂專業學生選擇最多的職業,無論是在中小學,還是在大學中從事教學,都涉及一個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在此,本文就聲樂專業畢業生到大學聲樂專業教師這一角色轉換的問題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探討,以諮共勉。

  關鍵詞: 聲樂專業 學生 教師 角色轉換

  一、大學聲樂教師的來源

  對相關大學聲樂教師師資構成的調查表明:大多數聲樂教師都是由應屆聲樂專業***包括是聲樂表演專業***和師範的學生經學習、助教學習後擔任的,當然也有少部分是來源於各專業團體的知名歌唱家、藝術家。關於歌唱家和演員與教師角色轉換的問題,前人相關論述已充分地闡述了,下面我就聲樂專業學生與聲樂教師角色轉換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積累和心得,作簡要的論述。

  二、我國藝術院校培養聲樂專業學生的歷史情況

  說起我國聲樂專業人才的培養,也只能從上世紀辛亥革命前後,新學堂內設的“樂歌”課說起,真正中國專業聲樂培養的開始,是在20世紀60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後,蔡元培等倡導正式辦的專業音樂專科,同時一些外國基督教會在中國所辦高等院校也有。20世紀初在上海建立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標誌著我國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陸續建立的各大藝術院校為我國的專業聲樂發展在專業性、規模化和質量上都有很大的貢獻。而這些聲樂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大多是以培養專業演唱者、歌唱家為目標,而聲樂教學者除了師傅教徒弟那樣的拜師學藝的情況外,授課方式如教學法、教學手段還是多以口口相授、言傳身教等基本形式為主。歌唱家和剛畢業的聲樂專業學生直接擔任教學任務的情況在每個院校都是非常多的,不足為奇。

  三、聲樂專業學生與聲樂教師的素質要求

  ***一***作為學生的要求

  歌唱家自然不作討論,大多數能擔任教學任務,而聲樂專業畢業生,在校所學到的技能主要是紮實的歌唱基本功,如良好的歌唱呼吸、良好的歌唱發聲、良好的歌唱共鳴、良好的歌唱語言等,另外就是有一定的聲樂表演的技巧,能夠面對聽眾時有積極的歌唱心理,用良好的歌唱去表現聲樂作品。如果這一切都只是一個聲樂表演者具備的專業素養,那最好的情況便是優秀的聲樂專業畢業生可能還有文人的氣質,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和比較注意學習其它藝術,閱讀較多的各個時期著名作者的經典之作,吸取其中一些精華,同時也對各個時期的社會狀態有一定的瞭解。

  ***二***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點只是一個演唱家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若退後十年或幾十年,按音樂教育的要求,就專業來說,這些演唱家就可以直接從事專業教學了,在教學過程漸漸明白如何教。但是,聲樂教學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極強的音樂藝術學科,是區別於其他文化、理論教育的特殊育人方式,它不僅包含歌唱本身的個性、歌唱教育的特殊性,也包括教學中進行的品德、美學的人生觀的引導問題,現在,它實際上是融技術性、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為一體的教學活動。而聲樂教師在教學中則處於先行者的角色,在面對內容豐富、物件不同、情況千變萬化的聲樂教學時,要求教師的不僅僅是技術性,而多的是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的東西了,所以一名聲樂教師僅僅有歌唱家的良好修養是不夠的,還應該對聲樂教學的原則如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形象、直觀、啟發誘導等能正確掌握,較好實施,這就要求聲樂教師有多方位的視角、多領域的知識,諸如瞭解各種教學法、教育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等相關知識。

  四、聲樂教師素養的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

  聲樂教學這一行,對教師的要求比較苛刻,這不僅是聲樂教學需要普通意義上的教師素養,更重要的是聲樂學習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特殊意義上的教師素養。

  ***一***普通意義上的教師素養

  普通意義上的教師***這裡主要談高等教育的教師***既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承擔者,又是某一學科的專家和研究者。普通意義上的教師素養包括:

  1.專業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有較紮實的理論基礎,較深的學術造詣。

  2.治學態度嚴謹,能起到設計、指導教學的作用。

  3.具有團結協作精神。

  4.具有繼續學習、積極探索研究的精神。

  ***二***特殊意義上的教師素養

  1.聲樂教學是特殊性很強的教學

  ***1***教學形式特殊

  聲樂教學從起始至今,多是用一對一、面對面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是符合聲樂藝術人才培養的規律和需要的。主科老師在教學中處於主導地位,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在學生心目中,聲樂教師就是他們在專業上投石問路的嚮導,是生存發展的依託,而聲樂教學並非理論教學,不能脫離實際練習直接進行理論說教。而是通過演唱的教學實施,達到技巧、理論、思想的同步教育,聲樂教師在這種教學形式中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就這方面來說,這個角色是很特殊的,當然對聲樂教師的要求就相應與眾不同了。

  ***2***教學物件的特殊

  我們認為,能從事聲樂學習的人應該是有一定條件的,嗓音條件自然不必說,好的嗓音是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然而要培養一名成功的歌唱演員或優秀的聲樂專業學生,有好的聲音條件和好的樂感是其中關鍵的一方面。所謂好樂感就是指學生有敏銳的感知活動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靈敏的情感共鳴、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在感覺心理方面也有較強的能力。調查表明,從事聲樂及有關表演專業的人,其性格大多是感性外在的而非理性的。當然聲樂教學的物件也多是感性思維超過理性思維的學生,心理活動特別豐富、心理感受特別靈敏的人,他們區別於一般理性化思維強的學生群體,因而對這樣的專業、這樣的學生來說,其教學方法就要特殊化。

  ***3***教學內容的特殊

  聲樂教學不僅是生理意義上對歌唱技巧的教學,更是心理意義上開啟意識大門的教學,這就是說聲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的原因。生理意義上的教學指的是解決如何利用人喉部的天然樂器即聲帶來進行科學發聲的教學,它涉及人的身體各部分參與歌唱活動的肌肉、腔體及器官的整體協調運動;而心理意義上的教學則從情感入手,通過歌唱來體驗情感並表現情感,從而進行情感交流活動。

  歌唱的教學內容既不是可照課本宣讀和解釋的文字,更不是可用多媒體演示具體影象的運動,而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用聽覺、視覺器官去感受,用內心情感去體會和領悟的音樂。它的神祕在於不可直觀感知或觀察,只能領會、領悟,通過聲音刺激,產生情感共鳴。它是特殊的內容,也是抽象的內容,所以對教師的教學法要求就會不一樣。

  2.對聲樂教師的特殊要求

  以我的淺識來看,聲樂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具有以上特殊性,當然對教師這個角色的要求就有所不同,普遍來說,聲樂教師至少要具備以下素養。

  ***1***規範的聲樂示範能力

  聲樂學習既是一種意識領域的抽象活動,又是極其複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技能性強,其教學方法很多,與中國傳統戲曲的口口相傳相似,最常用的教學法是示範教學。這種教學對學生有直接的技術示範作用,學生可以在專業學習初期通過看、聽、感受然後去模仿學習。聲樂教師的“直接榜樣”作用,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教育的影響,有效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歌唱的慾望。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場所,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同樣,聲樂教學中好的示範會比理論教學效果更佳,特別在學生對科學的歌唱觀念不明確的情況下,示範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使學生在認知領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目標,形成一個可感的目標意象。這就是為什麼當一位老師在作示範時,學生會更多地注意其演唱姿勢和技術形成的外觀過程,因為示範不僅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直觀呈現給學生該演唱的目標影象。

  ***2***準確的判斷能力

  沈湘先生曾經講:“耳朵中沒有分辨歌聲的標準,教師對細微的變化之好壞,對錯能否分辨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①

  在教學行為中,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聲音時,通過觀察學生演唱的外觀過程,結合自己的專業認知,來判斷學生演唱肌肉、腔體及發聲各器官的運動狀態和他的心理狀態,從細微之處的表象準確判斷出形成這種細微差別的原因,發現問題採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對症下藥”,從而達到改善教學的目的。除了對演唱肌能狀態的準確判斷外,教師還要對音準、節奏的判斷要準確,這裡說的音準問題,應當稱為“高階音準”問題,主要指因技術性問題或注意力問題而造成的歌唱的音準在相應音高上略偏低偏高的問題,這些細微的差別可以反映學生在技術上、注意力上和表達作品情況上的問題。如果教師不能敏銳地感知、判斷這種對錯,就不能相應地解決學生歌唱的問題,這對作品的美的表達將是影響甚大的。

  ***3***瞭解歌唱生理知識

  聲樂教學與聲樂學習不同在於:聲樂的學習主要調查自己整體協調的發聲運動,並用情感去做主線,來正確演繹作品達到情感共鳴的目的。而聲樂教學不僅要求老師要知道怎樣唱,還要知道怎樣解決歌唱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歌唱學習中每個階段原會出現或者要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預見性。也就是說既要知道好的聲音是什麼,還要知道怎樣才能唱出好的聲音。所以瞭解相關歌唱發聲的原理,如人體樂器的諸部件和發聲機理,知道如何指導調控各部件有意識、有取捨的運動,才能準確把握歌唱中語言與發聲、發聲與共鳴、咬字與氣息的對抗關係,以及對鬆與緊、動與靜、呼與吸等歌唱中辯證關係有一定的理解,教學才具有效性。

  ***4***較高的音樂文化綜合素質

  聲樂藝術不僅屬於藝術領域也屬於人文科學領域,是社會精神活動的外在載體,它所展示的美的規則、語言生衍、內容思想和情感意境是人的生活經歷、心理歷程、文化素質、審美取向性格特徵的綜合。一位好的音樂傳播者就應該有較高的音樂綜合素養,它包括視唱練耳曲式分析、音樂美學、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發展歷史、鋼琴伴奏及文學鑑賞等綜合素養,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的鋼琴彈奏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音準、節奏、速度、意境外,更主要的是要帶著情感與歌唱一起成功塑造藝術形象,這要求的不僅僅是鋼琴彈奏的能力,更多的是文學、美學、音樂學、心理學、人文學等綜合學科所承載的底蘊交融、渾然一體而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所以說聲樂教學是技術性與藝術性結合一體的工作。教師綜合素養的高低是判斷教書匠與藝術家的重要標準之一。

  五、從學生到聲樂教師的角色轉換

  聲樂專業學生和聲樂專業教師這兩種角色既是獨立的又是密切聯絡的,就像兩個同心圓,有共同點卻也有較大的區別。當然師不必優於弟子,而弟子也不必不如師,學生在個人演唱能力上往往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是很可能超過老師的。但是要從學生這個角色轉換到教書育人的教師角色則還是要經歷一個知識和能力的擴容***如下圖***才行。

  ***一***聲樂專業的學生

  這個角色首先就要會學,把自己既要定位在普通學生角色也要向著演員的素質目標前進。

  首先,要對聲樂學習有足夠的熱情和清醒的頭腦,學習紮實的基本功,如歌唱的呼吸、咬字、歌唱的共鳴等技術性的學習,知道音樂學習是循序漸進、曲折前進,從自然到不自然然後再回歸自然的漫長過程,不要好高騖遠,盲目追求聲音的共鳴、亮度、力度或者追求迅速跨步的聲音發展,也不要遇到困難就缺乏歌唱熱情放棄學習,一有進步得意忘形,刻意玩弄技巧,而應該理智地學習,熱情地歌唱。

  其次,要廣泛學習相關聲樂知識和基礎理論,閱讀優秀文學著作,提高自己對聲樂的敏感性和對美的更深層次的認識。我們通常說的天賦的直覺、敏銳的聽覺、豐富的情感並非完全與身俱來,主要還是因為各種綜合藝術的薰陶和積累。對聲樂的敏感性來源於我們對聲樂作品接觸的數量、質量,聲樂基礎理論掌握程度,以及對文化知識、對社會文化的理解深度。我認為一位內心蒼白的人,即沒有分析理解和感受歌曲創作思維的能力,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去演唱歌曲所表達的音樂性,就算有漂亮的嗓音和華麗的演唱技巧,也不能稱之為完美。“聲有發乎情,情動而辭發”,“情慾信”而“辭欲巧”這是顛撲不破的歌唱藝術真理。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沒有情感的歌唱,是不可能感動人的,而情感的積澱卻是廣泛體驗的結果。所以作為一名聲樂專業學生,技巧的學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對情感、樂感的敏銳性。要用歌唱家的角色來要求自己。

  最後,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當然任何一種學習都需要這種精神,對聲樂學習者來說,更強調此,因為它的學習是技術性和藝術性很強的,有不斷重複、不斷鞏固、抽象、空洞的特點。由簡至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較長一段時間是通過發聲練習來掌握歌唱基本要領,顯得枯燥無味,易造成心理壓力。作為學生,要堅信自己,並要有不怕吃苦、持之以恆的探索歌唱精髓的精神,抱以積極的學習心態,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二***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

  從事聲樂教學,作為教師就有與學生角色不一樣的地方,當然前提是我們仍然應該以學生的態度不斷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做到以上幾點。

  在此前提下,教師還應該從理論上、心理教學法上,甚至從專業技能上不斷擴容,做好為授學生一碗就要備教師一桶之量的準備。

  1.心理上

  認真對待自己的教師角色,調整心態,為人師表,在對自己的要求上就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問題,而是做人做事,師德修養上的問題。特別是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要儘可能地加強修養,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公平,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時不能將個人情感帶入教學中,甚至對學生存有偏見,要有長者、為師者的風範。

  要對在教學中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作一定的瞭解和估計,從心理上去消化問題,適度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面對問題,進而在未來教學中可以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另外,在對待學生心理問題上,要深入地掌握現代大學生特別是聲樂專業學生的心理,及時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理狀態和不良習慣進行調解,有效消減,保證從心理上解決聲樂教學的問題,啟用他們的歌唱慾望和學習興趣,這樣也有助於自己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法上

  要研究教學法,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設計有序的、優化的、本著好的手段好的結果的教學方案,制定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針對學生個性特點特制訂教學方法,突出其個性發展,當然在教學中也需要講究藝術性,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把自己當作長者、當作觀眾,或當作指揮,還可當作演員來看。

  ***1***要像長者一樣關心學生,提供關懷盡力幫助其解決各種問題,讓學生在情感上尊重你、依賴你,從而贏得學生的喜愛,這樣就使教師的教學就有感召力,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積極的迴應,進而達到在知識上、思想上、人格上對其產生積極影響,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達到育人的目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就是這個道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歌唱的方法,更從中受到美德的教育。

  ***2***要像指揮一樣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在實施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非常重要,既要激發學生的歌唱慾望、學習興趣,更要善於引導學生隨著自己設計的教學方案去努力、去體會、去提高,並且嚴格做好每個階段的計劃和訓練工作,同時,還要把自己正確概念、歌唱技巧,對作品的理解、細節的處理、思想的昇華等要素進行合理組合,傳授給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完成每一個階段的學習任務,順著教師的指揮一步步演繹聲樂學習的交響曲。

  ***3***要像觀眾一樣傾聽學生的內心感受,學會做傾聽者。要想在教學中取得有效的成果,成為一名出色的聲樂教師,除了歌唱方法的科學性外,還要真正地靜下來去聽學生,包括他們的歌唱和心理感受。大多數聲樂專業都開設有各種形式的演唱實踐課,如果說在小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以長者、指揮家、批判評論家的身份來引導學生的話,我認為在這些藝術實踐課上就應以觀眾的身份來鑑賞學生的演唱,去判斷學生演唱中的優缺點,讓學生感受到觀眾的存在和希望得到觀眾的肯定,這樣就可以客觀地從學生的演唱中找到問題,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並有助於改進教學方法。

  另一種聽,就是真正成為學生可以傾訴的物件,讓學生感到教師是一位可以信賴可以傾訴的朋友,願意把學習的感受與教師交流。實際上這是一種好的情感交流,有利於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要像演員一樣去進行二度創作,表演示範給學生看。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難就難在如何將抽象的聲音概念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理解、明白,從而早日建立科學的發聲概念。

  成功演員就是有較強的模仿和神形兼備的表演能力的人。而教師在實施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就需要這種演員的素質,當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方法或感受表示茫然時,如果只是單一的採用示範,無論教師技巧多好,實踐證明效果還是不太良好。如果加點態勢語言、肢體、手勢、表情等予以輔助,則會讓教師的示範形象生動簡單易懂,例如當教師要求學生將上顎要自然抬起時,做一個微笑的表情,或者用手勢暗示雙頰,學生就會比較容易領會,再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演唱作品時,想讓學生明白自己所要求的作品中角色和情緒的處理,不妨演給學生看看,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自己用心去歌唱,把自己對該曲的情感體驗展示給學生看,來感染學生。

  3.理論上

  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勇於探索創新,當自己的角色從學生轉變為教師時,這些良好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才能幫助自己真正有方法地設計教學方案,創設教學情境,採用多角度、多樣化有創造性的教學手段。

  學習理論自然是作為教師的必修課,只有懂教育學,瞭解學生心理的教師才能設計有創造性的針對學生個體的教學方案。有創造意識和科研意識,才能對聲樂專業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而才會有效地指導感性認識。

  另外,教學方法的創新往往能使教師所想要傳遞的聲樂資訊比以前更快捷、更簡明、更有效。而知識技能的傳遞又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以,它又直接影響了教學效率。

  對心理學有一定了解的教師往往明白,聲樂教學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演唱激情,通過某個學生的言行表現瞭解其性格品質、接受能力、學習態度、意志的堅韌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心理方面的差異。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如果把生理意義的教學與心理教學結合起來因材施教,效果會很不錯。比如有一類學生就是情感豐富、細緻、性格內向、膽小、怕出錯,又過分要求完美,他們在演唱時往往容易失態,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對待這類學生,教師就要根據其心理特徵,採取的教學方式就不應是狠狠批評,過於指責,而是要耐心、熱情,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就要表揚。另外,上課時要適度創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調動起學生的歌唱慾望,增強其學習聲樂的自信心。

  六、結語

  我從當前高校聲樂教師的角色要求著手,展開淺析,著重就學生與教師角色轉換方面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淺顯的看法。但是應明確的是,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教育觀念的變化或許會對這種適應教師角色的要求有所不同,因為對教師要求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我希望所有的應屆畢業生能儘快地調整好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適應這種角色的轉換。

  註釋:

  ①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11:262.

  參考文獻:

  [1]聲樂教學必須重視心理心態的研究.音樂研究,2002.6.

  [2]關於聲樂教師能力結構的思考.黃鐘,2003.3.

  [3]聲樂教師的角色定位.中國音樂,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