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營銷勵志的文章

  銷售員都想知道如何做到成功銷售的,怎樣才能把產品推銷出去,那麼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為您整理的吧。

  :銷售勵志小故事及啟示

  一、精準客戶

  計程車司機因為長坐,而容易生痔瘡。在一個交通繁華地段,如果用打車軟體,用語音或者文字推送一個賣痔瘡藥的資訊,絕對是最精準的營銷。據說,一條訊息會有5個人回覆。這個主意簡直是太絕了!當你看不明白的時候,別人已經在行動了!

  【銷售啟示】透過本質,看到的士師傅身上的痛苦,比如痔瘡、腰椎等問題,深入挖掘客戶的需求,從而輕鬆成交客戶。

  二、提高利潤

  在一菜攤前看見兩堆菜。

  客戶問:“這邊多少錢一斤?”

  答:“1塊。”

  再問:“那邊呢?”

  答:“1塊5。”

  問:“為什麼那邊的賣1塊5?”

  答:“那邊的好一些。”

  於是買了1塊5的。

  後來發現攤主快速把1塊的一分變成兩堆。很快,1塊5一斤的又都賣光了!

  【銷售啟示】當你只有一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只有買與不買,當你有兩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變成了“買好的”還是“買差的”。而更多的客戶在日常用品上選擇了買好的,這無形間為你增加了利潤。

  三、促進客戶重複購買

  一家賣高檔男士商務裝的服裝店,推出的會員服務是:每個月免費為你乾洗本店購買的衣服。普通會員1次,銀卡2次,金卡3次。那麼這家店賣出去的衣服,他們的會員再把衣服拿回來乾洗,每次來在等著取衣服時,都要看看這家店的新款服裝,看久了,買得也就多了。這家高檔男士商務裝店通過免費的乾洗服務,鎖定了足夠多的客戶在那裡消費。你瞧,贈品就是這麼厲害!

  【銷售啟示】用一個小小的增值服務,讓客戶心甘情願重複地到店裡來,從而輕鬆鎖定客戶。

  四、借位提升形象

  某日用品生產廠商進駐中國市場後,做了一件讓很多同行看不懂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直營店開在了房租非常高,成本非常高的城市中心廣場,其左邊一家店,就是著名的頂級品牌:香奈兒。很多人一開始不理解,後來才慢慢明白了。原來,客戶心裡認為:能夠與香奈兒做鄰居的產品,一定也是高階產品。聰明的廠商,用一個形象店的成本,直接提高了產品在客戶心中的位置。

  【銷售啟示】借位,即巧妙借力於其他品牌的位置,樹立自己在客戶心中的位置。你在客戶心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與誰在一起。成功的核心,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幫助過多少人!你的轉發將驚醒別人的偉大!

  五、經濟學課堂

  一少婦去買牛奶。小販說:1瓶3塊,3瓶10塊。她很無語,於是掏出3塊買了1瓶,如是三次。然後她對小販說:哈哈,看到沒,我花9塊就買了3瓶。小販:哈哈,自從我這麼幹,每次都能一下賣掉3瓶。

  【銷售啟示】這也許不光是一種銷售的手法,更是一種讓你的工作生活充滿創意的思考方式!

  六、銷售心理學

  夫婦逛商場,女的看中一套高檔餐具,堅持要買,丈夫嫌貴,不肯掏錢。導購一看,悄悄對丈夫說了句話,他一聽馬上掏錢。是什麼讓他立馬轉變?導購員對丈夫說:

  “這麼貴的餐具,你太太是不會捨得讓你洗碗的。”

  【銷售啟示】人的觀念沒有什麼不可改變,關鍵是角度,要善於揣摩客戶心理。

  :一個老太太的銷售妙招

  一個旅遊團早上等大巴,一個老太太拿著一包雨傘向遊客兜售。老太太說:“孩子們,黃山頂上經常下雨,上黃山都得備雨傘!”之後她拿出當地地圖,地圖上的旅遊須知裡提醒要帶雨具。緊接著老太太又說:“你們馬上要出發了,路上沒得買,山頂上買很貴的!”話音剛落,大家一擁而上,5塊錢一件,賣出去近20件。

  這個小金額買賣非常經典,我們解析一下

  1、建立親和力信賴感

  我們都會覺得老人不會騙人,老太太利用年齡,很容易取得信賴感。她叫客戶“孩子們”,親和力瞬間出來。

  2、找傷口

  這個環節老太太比較厲害,直接給客戶創造了傷口,告訴客戶需要雨傘,解決了三套軟體中的價值觀問題;緊接著她又拿出地圖,解決了信念問題,讓大家相信她說的是真的。

  3、撕傷口

  老太太不懂這個環節,沒有撕傷口的動作,否則一件雨傘的價格至少還能翻一倍。比如說山上溫度低,下雨淋溼了會感冒,沒法開心地玩了,等等。一旦傷口撕開了,客戶就肯付高價了。

  4、解除抗拒

  老太太沒學過“迴應術”,但也碰巧用了一點點。“現在不買省5塊錢,但到山上可能要付出幾倍的代價”,利用你相信的信念——旅遊區裡的東西肯定比外邊貴,一句話解除客戶抗拒。

  5、價值交換

  她讓大家感覺是交換價值,最後很高明地限制時空角——“你們馬上出發,不買沒時間了”,收網成交。

  老太太並不懂這些原理,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銷售,一定是做對了什麼。其實,說服一個人很簡單,讓客戶掏錢也很簡單,只要扣住潛意識三套軟體 — 價值觀、信念、能力!

  :"10-1=0"的經營真諦

  有一個古老的數學命題:樹上有10只麻雀,被槍打死一隻,這時樹上還有幾隻?幼稚的孩子往往這樣回答:還有九隻;而聰明的孩子則這樣回答,一隻也沒有了。道理很簡單,雖然打死一隻,但嚇飛了九隻,當然也就一隻沒有了。這自然是測試兒童智力的趣味數學,然而卻給人們以許多啟迪。

  某商店的打火機櫃臺前一位中年顧客買了一隻打火機,但到其它幾樓轉了一圈後,就發現打火機不太靈,便來調換。然而營業員橫豎不肯換。顧客與之擺理,而她則叉腰瞪眼,惡言訓斥,顧客只好憤然而去,在場的其他顧客本來打算購買打火機,但看到如此場面只好“敬而遠之”,光顧別的商店了。

  從上述“打死麻雀與怠慢顧客”兩則內容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怠慢顧客雖與打死一隻麻雀的性質不同,但道理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得罪了一個消費者嚇跑了一批有購買意向的消費者;不僅如此,倘若這些人把其遭遇目擊廣為言傳,無疑會使該店的信譽一落千丈,使人們不敢也不願意光顧商店了,若此商店不採取補救措施,生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補救則需花相當一番功夫,正如南朝鮮三星集團前總裁李秉吉先生所說,趕跑一個顧客只需幾秒鐘,幾句話,而要重新拉回這個顧客,挽回既成的信譽損失,卻要說車載船裝的好話,要花若干的精力和補救措施。

  然而,我們有些經營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知道得罪一個顧客沒有什麼了不起,而不知道如此這般會產生的連鎖反應,往往孤立地看顧客,看經營,而不是把前因後果,聯絡起來想問題,看事情,說到底是隻顧這一點不顧那一片,如此作生意當然不會成大器。但願某些只知“10-1=9”而不知“10-1=0”道理的經營者能領悟這個經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