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激勵工作文章

  員工是每個公司的資本,如何發揮員工的最大價值,就是需要不斷地激勵員工,是他們充滿信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不把自己當老闆,你永遠都混不好

  今天晚上一來京出差的老哥們找我喝酒。詢問近況,他抱怨了很多無奈,滿滿都是負能量——工作興趣不大,老闆也不好伺候,想跳槽卻沒好去處;同部門一個資歷差不多的傢伙沒什麼真水平,就是會來事兒能巴結,最近人家剛被提拔;和女友辛苦攢錢湊首付中,本來就過得緊巴巴的。但一想到未來還有房貸、小孩、身體都不是太好的父母老人照顧,更是覺得苦悶日子沒個頭……

  這哥們和我都是定向生,幾年前畢業都分到了軍工所,在一個城市一起待過兩年。他其實是非常聰明一個人,平時也很勤奮,但當初在體制內乾的就不是很順心,後來就跳槽出來了,說想要換個環境去重新闖闖。

  今天喝酒聊起,他說自己活的一直是“緊著”的狀態,覺得彷彿怎麼努力也好不起來。他說羨慕我現在回學校讀研的自在生活,羨慕我還有和朋友鼓搗個網站產品創業的衝勁兒,他說想起畢業時的意氣風發和現在的苦熬堅持,覺得社會的浮躁和不公平怎麼儘讓我們這代人攤上了,過得好累。

  聽他一直在吐槽自己的老闆和奇葩同事,想起他之前還在體制內工作時的做一些蠢事兒,我想問題還是因為工作——大多數人生活的不如意,其實最大問題還是因為工作上不如意。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做事的心態到現在還仍然是小孩兒。與個人是否聰明無關,他可能從來就沒把自己的位置擺對。

  我跟他講了我一直挺得意的幾件在研究所工作時的小事兒,全是細節。

  有次拓展訓練的晚飯後,所長突然蒞臨,準備犒勞慰問下職工。在大部分同事已經散場回家的情況下,部門領導只得留下各科室主任和一些表現好的年輕小夥子,等候所長指導。

  我看到室裡的兄弟都回去了,悄悄和主任簡單溝通後,打了幾個電話叫了好幾個回來。飯桌上向領導自我介紹時,一下站出好多個我們科室的,而其他科室基本沒人……回去後部長專門點名表揚我們室,我們室主任非常高興——當著很多人的面,他當然不能打電話自己去找人,怎麼辦?我替室主任想到這些,我幫他完成。

  另外一件事兒,當時有一個我負責的外協專案聯合除錯,某老師從外地趕來和我一起處理問題。由於進展一直不怎麼順利,在每晚加完班我把老師送回住處後,我常常一個人再回到辦公室工作到凌晨十二點後。

  後來專案彙報時,這位老師很意外的發現我完成的工作量大大超出他的預期,而且我已經解決了大量他未曾考慮細緻的問題。非常高興的告訴我的領導,“要是我招研究生,我就喜歡招這樣的!”——有時候客戶或者合作方一句讚揚的話,其效果甚至高於你一個月在你自家領導那裡的努力表現。

  我喜歡這樣一種工作態度:Thinking as a leader。說得簡單點,就是工作要有責任心,說得高階點:工作時要像領導一樣思考。腦袋裡裝著這種理念,卻是能反應到你工作的的每一個細節中。這些並非裝出來,而是你真正本著一顆負責任的心,以主人的心態去解決,而不是推脫給其他同事或責怪老闆不給力。

  今兒喝了很多也說了很多,我不知道哥們回去酒醒後會怎麼想。胡寫一通發來版上與各位共勉,畢竟路還長,我們還年輕。

  :升職,你準備好了嗎

  文/陳果

  我們公司每年都有一次公開競聘,流程是自己報名或領導指定,當事人小範圍做一次述職演講,時間為半小時。

  今年的初級管理考評,我當了一整天評委。評委有20人,10個是各部門的管理人員,5個是邀請的行業內大佬和合作單位老總,還有5個是外聘的職業管理專業人士。

  本次述職的大部分人我都認識,對他們平時的工作也有些瞭解,有幾個人印象特別深刻。

  有一個男孩子,之前在技術崗位,我對他的基本印象是寡言、耐心、實幹、肯吃苦。他的報告做得很一般,在現場講了很多技術性的問題,沒有涉及管理的部分。我瞭解他的能力,希望他能競聘成功,於是在提問環節,我就問他:“你要競聘的這個崗位和你之前的工作有很大區別,對此你有什麼想補充的?”他想了想說:“我現在講什麼都是空談,還不如等做了再說。”這個答案我自然是不滿意的,如果你對新的崗位沒有任何想法,何必要來參與競聘?很多時候從技術崗位升到管理崗位是有門檻的,必須是你有這個意願和能力,別人相信你能勝任才會給你機會。之後其他評委也問了一些問題,他的回答也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後來我看別的評委給他打的分數都特別低。

  還有一個女孩子,她的性格怎麼說呢,舉個例子,有一次,她來問我幾個專業問題,我很耐心地解答了,之後她笑著說:“專業還不錯!”她的職位比我低,但語氣聽起來像是在對我進行考核。還有一次,她所在的部門空降一個領導,是她的直屬上司,那人來第一天,她把人家叫到會議室,把人家過往的經歷都問一遍。新來的領導搞不清狀況,就一五一十回答了,出來之後才知道她是自己的下屬,就怒了。後來發現,她太喜歡充老大,領導就把她扔到了新成立的部門。5個月時間,她換了3個部門。然而她的競聘報告做得非常好,之後的問答環節也很棒。如果我不認識她,我肯定就像外聘的評委一樣給她高分。

  另外一個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外派幾個月,臨時被拉回來的同事,他因為趕得匆忙,就直接做了現場演講。可能因為比較疲倦,他演講的邏輯性非常差,聽起來就像是對公司的不滿和控訴。他的演講還沒結束,他的直屬領導直接問了句:“你不想做了是嗎?”他趕緊說不是,他的領導就借題發揮,把他罵了十多分鐘。我雖然很同情他,但還是在想,這要是我的下屬,這種場合給我丟人,我也得罵他。

  像我們這樣的公司,人多,部門也多,很多時候下屬的工作,除了自己的直屬領導以外,其他部門的人或者大領導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時候,領導的一句話就變得很重要。很多公司都會有像第一個男孩那樣的員工,工作踏實,做事認真,領導有心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在職位上有所提升,但無奈的是,這樣的人不會表現自己,永遠是撥一下走一步,機會來了也未必能抓住。也會有很多人像第二個女孩那樣,能力不一定強,未必能討夥伴喜歡,但總有辦法抓住每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也有些人像第三個男孩一樣,平時兢兢業業,心態卻很差,甚至還有點像個小憤青,他比所有人都愛這個公司,才會期待公司的改變,哪裡知道滿腔熱血灑錯了地方。

  在大公司會有很多升職的機會,但能升職的,也不過區區幾個。很多時候,你沒有升,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你沒有做好準備。你努力沒努力,很多人都看在眼裡;別人有沒有問題,大家都心知肚明。怎樣做,不過是個度的問題,要知道,說和不說是兩碼事,說得好和做得好也是兩碼事。

  都是學問,世事洞明罷了!

  :為什麼實習經歷很重要

  有天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飯,聊到公司新來的實習生小朋友。剛好趕上公司運動會,大家都穿了運動服上班,小姑娘第一天來,穿了整齊的小西服,還畫了淡淡的妝,雖然有些拘謹,但是比我們這群嘻嘻哈哈的姑娘們看上去職業不少。於是午飯的時候大家一致對著我感慨:現在的學生看上去真成熟,比小北看著都大。我想了一下說:那是因為成熟的小姑娘才知道出來實習,像我這樣的還在大學圖書館談戀愛呢。大家一想,也對。又不禁慶幸起來:幸好早生了幾年,不然畢業的時候簡歷一片空白,還找得到工作嗎?

  現在實習經歷好像越來越重要了,在迎接生網申的時候,不同的實習經歷甚至在簡歷打分過程能得到不同的加分。

  可是,為什麼畢業前要有實習?實習經歷是不是真的很重要?

  如果換做幾年前,所有讀書時光都用來享受生活,所有寒暑假都用來吃喝玩樂的我一定覺得這個問題匪夷所思——只有最後幾年自由時光了,不娛樂不快樂。可是工作了這麼久,再回頭,才覺得自己彼時真是很傻很天真。

  所以今天專門來說說,為什麼企業喜歡有實習經歷的應屆生。

  我做工廠招聘的時候,每年會在當地的大中專院校招聘一些在校生做實習生。而在招聘實習生的時候,我們和學生聊得最多的是他們除了學習以外還做過什麼。

  我們的小朋友,應聘的是工廠初級崗位。他們學歷不會很高,學習成績也不算突出。所以真正吸引我們的就是,他們如何利用課餘時間。他們有人每天下課後到肯德基打工,能在面試中背誦下完整的前臺點單流程;有人每天去茶餐廳打工,分享起客戶投訴頭頭是道;還有人在暑假跟著電器安裝工人去實習,給我們分享如何根據買家身高安裝壁掛電視機。

  事實上,這些事情和我們招聘的崗位毫無關係,但是卻有一些通用的東西讓我們參考。比如他們知道崗前要熟記操作流程,知道遇到問題要如何解決,知道工作時要以客戶為導向。都是簡單樸素的道理,在工作中,他們作為個體,自己會有自己的領悟和處理方式,也許不足夠,在很多初級崗位中,卻比學校學習到的知識有用的多。

  所以這類學生會成為我們工廠招聘的首選。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說,不就是打了個工嗎?誰做過誰都會知道。確實,這些都是簡單樸素的道理,不足以支援一個學生在漫長的職場生涯中一直領先。也因此,企業喜歡實習生,絕不是貪圖他/她有過的工作經驗。所以,到底是什麼呢?

  來分享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叫Z吧。Z是當地本科院校的學生,比起一同面試的大中專生,要相對成熟一些。Z頭腦靈活,溝通流暢,英語成績不錯,業餘愛好是足球。但是面試中打動我們的不止這些。Z所在的學校在當地算是知名度不錯的學校。我們都知道,大學生掙外快的一個主要渠道就是當家教,Z也不例外。但是Z牛在哪裡呢?現今社會,很多初高中生的家長最怕寒暑假。因為寒暑假期間家長天天上班,沒人在家看孩子,既要擔心孩子安全,又要擔心孩子不好好讀書。不知道別人怎麼樣,反正我就算知道這個事情,也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Z不同。他在家教期間和家長建立了很好的聯絡,通過家長認識家長,很快組建了一個暑假學習班。Z不是本地人,沒有場地組織小班補習,就租了民房,自己花錢把房間裝成教室,還安裝了空調。場地解決後,家長們高高興興的把孩子們送到他這裡去,一個暑假下來,Z穩穩地賺了幾萬元。

  我很欣賞Z,因為在這個小故事裡,他視問題為機會,敢於承擔風險,積極實踐,並創造利潤。我當時就相信,他能做的絕不只這麼多。

  Z加入公司以後,和很多應屆生一樣做起基礎崗。但是又和很多人不一樣,他能很快完成工作,並承擔額外的工作任務。所以在入職到半年,他就因為參加一些工作小組,而經常在辦公室區域出現。也是很偶然的機會,我正在組織一次30幾人的面試,因為候選人多,筆試時我很抓狂。在辦公室看到Z,我毫不猶豫的抓他幫我去監考。Z的第一反應不是YesorNo,而是,你需要幾個人?我去和我老闆說。就這樣不到10分鐘,他帶了兩個人一起來幫我監考。筆試結束時安排兩個人分別收試卷和草稿紙,他則帶著候選人到指定區域休息,完全幫我平息了一場混亂。那以後我每次跑人才市場,跑校園招聘,在公司裡做較多人次面試,都會跟他老闆借他。他每次都會積極主動承擔很多工,不用我多說,就把事情做得妥妥的。

  Z這樣的人註定會閃光的,所以他工作滿一年的時候,就在公司獲得了升職。現如今已經在公司工作的好好的。

  所以為什麼企業喜歡有實習經歷的人?我總結了這樣一些理由。

  第一,因為他們在實踐中已經初步明白了學校和公司的不同之處,並能夠用成年人的方式處理和解決問題;

  第二,因為他們的實踐經歷分享能給幫助面試官更準確的發現他們的優勢和劣勢,以識別他們是不是招聘職位的合適人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他們願意比同齡人多想一些。當我想著這是我最後的自由時光,他們想得是要為以後的工作生活多些積累。放到職場上,當我想著要如何把工作做完,他們想得是如何把工作做好。

  所以,並不是所有實習經歷都能讓你在眾多候選人中勝出,但是當你決定去實習,你已經比同齡人多邁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