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中國哲學必讀經典

  抱朴子是中國哲學經典的一部分。想了解中國哲學,必然要讀讀它。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內容簡介

  《抱朴子》東晉葛洪所撰,分為內、外篇。今存"內篇"20篇,論述神仙、煉丹、符籙等事,"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外篇"中《鈞世》、《尚博》、《辭義》、《文行》等篇中還涉及有關於文學理論批評的內容。全書總結了戰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並繼承了魏伯陽的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

  《抱朴子》在道教經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研究我國晉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無論是修道、習醫,還是從政、經商都能在此書中找到獨特的方法和新的觀點。《抱朴子》一書是中國為世界科技花園貢獻出的一顆璀璨明珠,尤其是書中的養生煉丹術被無數修道之士視若祖傳的珍寶,愛不釋手。

  :文學思想

  葛洪的文學思想深受王充和陸機的影響,並有所發展。

  他要求文章發揮社會作用,移風易俗,諷諫過失。認為"立言者貴於助教,而不以偶俗集譽為高"***《應嘲》***。他反對貴古賤今,認為今勝於古,指出"且夫《尚書》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優文詔策軍書奏議之清富贍麗也。《毛詩》者,華彩之辭也,然不及《上林》、《羽獵》、《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鈞世》***。

  他認為文學風氣當隨時推移,指出"古者事事醇素,今則莫不雕飾,時移世改,理自然也"***《鈞世》***。葛洪提倡文學創作要雕文飾辭,並主張德行與文章並重。他說:"文章之與德行,猶十尺之與一丈,謂之餘事,未之前聞"。

  :擢才篇節選

  抱朴子曰:華章藻蔚,非矇瞍所玩;英逸之才,非淺短所識。夫瞻視不能接物,則兗龍與素褐同價矣;聰鑑不足相涉,則俊民與庸夫一概矣。眼不見,則美不入神焉;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焉。且夫愛憎好惡,古今不均,時移俗易,物同價異。譬之夏後之璜,曩直連城,鬻之於今,賤於銅鐵。故昔以隱居求志為高士,今以山林之儒為不肖。故聖世之良榦,乃暗俗之罪人也;往者之介潔,乃末葉之羸劣也。

  弘偉之士,履道之生,其崇信匪徒重仞之牆,其淵澤不唯呂梁之深也,故短近不能賞,而淺促不能測焉。因以異乎己而薄之矣,以不求我而疾之矣,不貴不用,何足言乎?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疒有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獨立,曾叄蒙劫剽之垢,巢許獲穿窬之謗。自匪明並懸象,玄鑑表微者,焉能披泥抽淪玉,澄川掇沈珠哉!夫珪璋居肆而不售,矧乃翳於槃璞乎?奇士扣角而見遏,況乃潛於四羊藪乎?

  孫臏思騁其祕略,而司馬刖之;韓非願建治績,而李斯殺之;賈誼慷慨,懷經國之術,而武夫排之;子政忠良,有匡危之具,而恭顯陷之。和氏所以抱璞而泣血,禽息所以發憤而碎首也。夫玉石易別於賢愚,愛寶情篤於好士,以易別之寶,合篤好之物,猶獲罪截趾,歷世受誣。況乎難知之賢,非意所急,讒人畫蛇足於無形,奸臣畏忠貞之害己,體曲者忌繩墨之容,夜裸者憎明燭之來。是以高譽美行,抑而不揚,虛構之謗,先形生影。又無楚人號哭之薦,萬無一遇,固其宜矣。


哲學必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