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如何進行估值

  一家創業公司是怎麼做到估值的呢?創業公司的估值應該怎麼做才好?創業公司如何估值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創業公司如何估值?

  對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如果是有盈利的,肯定最重要的是看傳統的財務指標;如果沒有收入和利潤,肯定是看公司的流量、排名、客戶黏性這些指標。大公司收購小公司也相似,當然還會考慮和自身業務的關聯性,有些公司可能在別人看來不怎麼有價值和吸引力,但是如果和收購企業的既有業務有很強的互補性,收購企業可能也願意以溢價來進行收購。

  天使怎麼估值?

  天使的估值隨機性比較大,每個案例都不太一樣。一方面要看這個公司這個時間點的價值如何,還要看投資人帶來的增值有多少。因為天使不光是投錢,還可以帶來很多資源,一起共同創造價值。

  對同一家公司,不同的人給的估值是不一樣的。很多天使都是共同創始人模式,就是跟創業者一起創業,帶來附加價值,那麼估值就會相對低一些。有些標準的投資人,不參與企業管理和經營,估值就會高一些。

  估值在100萬美金到300萬美金,算是天使投資一般的範圍。

  這中間的差距先看主要創始人。創始人之前的創業經驗,他的基因和能量,這是估值裡面佔比最多的一部分。雷軍創業的話,當然能夠拿到一個很好的估值,企業家本身的信譽和經驗都是很值錢的。

  第二就是看這個公司的發展階段,是從零開始,還是已經有一部分產品開發出來了,或者產品已經被客戶認可了,進展不一樣,也會在估值上有不同的安排。

  這幾個因素在整個估值裡沒有一個明確的百分比,但是人的因素佔比最多,如果非要弄一個百分比的話,應該佔百分之六七十。

  也部分投資人認為,天使階段的投資,主觀的東西會更多一些。投資本身就是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的一個概率,投過十幾家或者幾十家,有一個大的回報就足夠了。

  一般來說估值如果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話,基本上就是已經到了天使投資範圍的上限了。如果一家公司真的值這麼多錢,已經有能力去找風投,那他也不會要天使投資那種小錢了。但如果估值沒有500萬、600萬,基本上人家也不想要你的錢。所以天使就在500萬到2000萬人民幣之間,雙方商量價格。你情我願了,就可以投。

  VC怎麼估值?

  網際網路行業中,併購的估值沒有一個非常科學的量化的方式,關鍵還是說公司對收購者的價值有多大。

  第二就是公司要賣的積極性有多強,因為大部分創始人都不希望半途就把公司賣了,他的積極性強弱也決定估值的高低。

  尤其是那些沒有收入沒有利潤,只有業務量的創業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就是靠上面的兩個因素來互相博弈。如果公司有收入有利潤,那可能用比較科學的方式,比如市盈率的估值方式,用利潤乘以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得到大概的估值。

  另外,VC階段,不同行業估值的差別會很大。要投網際網路行業的話,一方面會看公司的財務表現,另一方會看經營業績的表現,比如UV、PV、排名等等。同時也會參考這個企業家到底自己放了多少錢,比如說企業家自己只放了100萬塊錢,非要說這個企業值一個億,顯然中間的溢價太貴了。

  另外,投資人通常會參考其他VC在這個行業裡面投了哪些類似的公司,是什麼樣的估值。這跟投資於比較成熟的企業肯定會參照上市企業估值是類似的。同類公司的估值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標準。

  所以VC的估值也是一個綜合決定的因素。

  VC們投資的時候,會再加上比如市盈率這樣的計算方法。但即使是這種方法,也有很大的隨機性。如果你喜歡這個人和你合作,願意一起弄個東西出來,那麼這家公司的估值可能就更大一些。可以說真正好的創始人,是不太糾結於小範圍內差多少錢的估值的。

  使用者價值如何體現?

  使用者數量是一個折算的考慮因素。在第一輪網際網路泡沫熱的時候,估值都是按使用者算的,也有按眼球率算的,或是按照這個公司有多少個博士算的。沒有估值體系的時候,大家都要找一個標準,當然這個標準是不是科學和合理就很難說了。

  有些收入不多或者沒有收入的企業,活躍使用者數量已經相對穩定,這些公司從長期來看是有價值和變現能力的。但是在某個階段,戰略上還沒到變現為主的時機,那麼對使用者量進行估值,也是一種方法。

  不同型別的使用者價值是不一樣的。使用者一年在你這裡穩定花兩萬,和一年花50塊錢,肯定不一樣。

  比如說國外的兩個社交網站,使用者量差很遠,估值也差很遠,但是你把估值用使用者數除一下,會發現其實估值低的那家,每個使用者的價值反而高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這家公司每個使用者的轉化率比較高。

  再看國內,很多跟遊戲有關係、跟電子商務有關係的app,都是直接能賺錢的。那每個使用者能給你提供的價值就高,應用的估值就會更高一些。

  確定使用者價值也是很主觀的,時間點也挺重要。兩家公司可能使用者數量和使用者屬性類似,可是如果有一家賣得比較早一點,那個時候大家覺得使用者的價值比較高,賣的價格可能就會好一些;另一家賣得晚一點,那時候大家對使用者的價值看得比較清楚,可能賣得價格就沒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