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的人性化追求

  以人為本 是中外企業家和企業管理思想研究學者在經過長時間實踐、研究、探索之後,總結出的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本文從企業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演變和企業發展角度闡明瞭人性化管理的必然性,同時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探討了人性化管理的具體表徵和在現代中國企業中的現象,下面小編給大家講。

  現代意義的企業管理學自產生伊始,就一直在效率與人性這兩條主線的引導下,不斷演化和發展。一條線是科學主義正規化,強調企業管理要追求功利性的效率與利潤,這是企業存續與發展的根本前提。另一條線是人文主義正規化,強調企業要滿足員工情感需要和價值實現,這是企業需要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

  所有的管理理論和技術,都可以大致歸到這兩個陣營,或是以效率為主導,以理性計算系統為特徵的科學管理,或是以人性為主導,以情感價值系統為特徵的人本管理。全部管理實踐,就是在探索如何把握效率與人性之間的關係,獲得最佳的意義和效果。

  企業講效率,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會注重以制度、技術與流程等規則來協調和控制各種管理要素。因此,通過對組織進行最大程度的優化設計,持續完善調控系統以克服不確定性,就成了管理的基本構成,也是現代管理的核心理念。現在許多講績效管理、流程管理、人資管理和贏在系統的培訓課程,多是以西方科學管理為理論基礎的內容,有的甚至提出對辦公室的知識工作者進行流水線管理,每天要填一張工作記錄,以便加以監控。

  企業講人性,追求人性情感化,就會注重以倫理、精神、關係等觀念來整合和激發所有組織成員的動機。因此,通過對組織願景、文化、信仰的塑造和傳播,實現決策、執行、溝通、行動的效能,成為組織凝聚力與向心力的來源。受文化傳統和民族心理結構影響,這種人情化的管理,在中國的企業管理中表現更為突出。近年來的所謂中國式管理,還有一些論述文化建設的文章,多是以人性、情感、關係為理念基礎的內容,有的特別指出員工不僅僅是一雙手,更是一顆心,愛就是一切。

  在現實的管理中,誰也不能迴避效率與人性這兩個命題。企業正是一個效率與人性二元弔詭與互動的綜合性實體,這正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儀。過分強調效率或過分強調人性都會導致組織績效的降低。西方管理的理性工具我們要學,但絕不能照抄照搬、生吞活剝。中國傳統的忠愛關係要講,但也不能走向極端、推崇備至。我們必須追求科學與人文的辯證統一,在效率與人性中尋找平衡。

  企業是一個組織,其核心是人,企業管理學走到最後一定是人學。效率也好,人性也罷,都是一個人的問題。如何讓員工發揮才智、激情與創造力,獻身於共同事業,實現個人價值,真正體面勞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又如何讓企業能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穩固良好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創造財富,所有企業人都要為此尋找破解之道。在中國特色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人性這個大課題,確實值得關注與探討。中國企業才走過短短三十年時間,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知識、一些經驗、一些體悟,但離創造出一套我們自己的理論和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性化定義

  自然定律

  ***1***人的生理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要求擁有快樂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貶抑。”

  ***3***人的心靈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希望有長久的目標而不是虛度一生。”

  社會屬性

  ***1***對行為後果的考慮。

  ***2***對自己長遠目標的考慮。

  ***3***對人生價值的考慮。

  意義

  企業只有瞭解了人性中這些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才能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職工的行為和動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管理,才能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提出更高的更能發揮全員潛能的管理目標。

  人的社會屬性受心靈支配,而心靈則是一種思想意識,是人類社會屬性產生的源泉,可以通過人類一代代傳承下去,並不斷得到豐富。

  思想意識在現代管理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意識的先進性是社會進步、企業蓬勃發展的動力之源,因此,抓教育,抓培訓、抓文化已成為現代管理成功的必由之路。企業家必須牢牢掌握企業文化對企業成長的作用方法,根據不同的企業特點,塑造自己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