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的規範化管理

  規範化管理則是與泰羅的科學管理相對立的,強調的是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人的價值,而不是把人當作一個機器上的螺絲釘和齒輪,是在對人的本質特性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通過確立一套價值觀念體系來引導下屬員工的意志行為選擇。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一、企業管理是企業經營的基本保障

  有經營規劃,才能有管理,所以您現在不是落實制度的問題。而是建設管理模式的問題。企業經營和企業管理是兩個重要的構成,企業經營包括經營專案的選擇、產品服務的定位、價格定位、銷售渠道的定位等。用通俗的方法來解釋,就是你的想法***你想怎麼幹***。而企業管理就是保障企業經營***你的想法***能夠得到落實。比如,你要組織旅遊活動,你要提前計劃好,要去哪、用多少時間、要投資多少錢、要達到什麼效果。

  這就經營規劃。但是能否在執行當中達到預期,就需要有管理。管理的核心目標是“降低問題發生的機率與避免問題重複出現”,這就意味著,隨著你目的地的不同,而你的管理也是不同的,你要去東北,就要提前準備棉衣,規避了被凍傷的問題,你要去美國夏威夷游泳,就要在家先帶泳裝,因為當地的泳裝要比國內貴十倍,這就規避了資金浪費的問題。如果您的企業沒有一個系統的發展規劃,就意味著不可能存在有效的管理,任何制度都不會順利的落實。有制度也是花架子。

  二、完善企業管理需要的是一個系統的模式

  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是樹根和樹葉的關係,沒有樹根,樹葉就是枯葉。完善企業管理,需要一個系統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幾個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是樹根和樹葉的關係,沒有樹根,樹葉就是枯葉。這就是導致很多企業出現管理制度執行不下去的根本問題之一。管理模式是由若干個管理體系構成***根據企業的經營規劃而定***,管理體系又是由若干個流程而定***根據要規避的問題而定***,在流程的基礎上才能體現制度,這樣的制度才能得到順暢的落實。

  三、管理制度越有針對性越好。

  能夠規避“問題”的管理制度,才是好制度。“6P-企業管理模式”有一個理念,“能夠規避問題的制度才是好制度”,這就意味著,制定管理制度的人即要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要有處理管理問題的經驗。否則就會漏洞百出,失去制度存在的意義。但是能夠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才在中、小企業是比較少見的。

  建議還是選擇專業的管理顧問來幫助設計最穩妥。靠自己邊實行邊改是一個辦法,可有管理經驗的人很清楚,員工最討厭制度改來改去。這也是很多企業都存在制度執行不下去的潛在原因。

  四、管理制度的意義是工作標準

  其功能發揮在問題出現之前,所以必須在制度推行之前進行制度說明講解及教育培訓。制度的推行,不能“霸王硬上弓”,要給員工瞭解與學習的過程,特別是以前散慣的老員工,公司一定要組織學習管理模式的內容與意義。要讓他們認識到,管理模式的推行將會為大家代來的意義,而不是“捆綁”。

  五、讓各級管理骨幹參與到管理模式建設的過程中

  既有利於管理模式的執行,還能夠提高大家的管理能力。根據我們麥格顧問在為客戶企業匯入“6P-企業管理模式”的經驗,讓各級管理骨幹參與到管理模式建設的過程中,既有利於管理模式的執行,還能夠提高大家的管理能力。

  規範化管理的目標:

  ①以達到“八零”境界為目標;

  ②以滿足“十化”行為要求為基本標;

  ③通過健全完善一套公開透明、上下認同的遊戲規則;

  ④為管理的實施構造一個抓手,以保證“4E”控制標準的實現;

  ⑤在達成“八化”措施上不斷努力;

  ⑥以協調企業發展的利益關聯主體相互之間的關係;

  ⑦誘導他們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資源的意志行為。

  企業規範化管理所尋求的效果標準:

  “八零”境界——決策制定零失誤、產品質量零次品、產品客戶零遺憾、經營管理零庫存、資源管理零浪費、組織結構零中間層、商務合作伙伴零抱怨、競爭對手零指責。

  規範化管理的4E控制標準

  企業的每一個崗位、每一個活動、 每一份資產、每一個時刻,都處於受控之中。

  企業管理規範化的行為標準

  決策程式化、考核定量化、組織系統化、權責明晰化、獎懲有據化、目標計劃化、業務流程化、措施具體化、行為標準化、控制過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