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的典型例子都有哪些

  不放棄,始終懷揣著創業夢想,總會有成功的一天。這樣的典型例子其實生活中數不勝數。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創業成功的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業成功的典型例子篇1:應向陽

  教室裡,學生們都在安靜地聽老師講課。突然,他設定成振動的手機響了起來,他趕忙悄悄俯下身接聽:“韻達快遞,校門口取件。”他噓聲說:“上課呢,取不了。”“那就明天吧。”那頭結束通話了電話。他抬起頭,面對聚攏過來的目光,十分尷尬。

  實驗室裡,他正在程式設計,手機響了,摸過來一聽:“圓通快遞,校門口取件。”他遲疑了一下,還是去了,因為這個件實在急用。可等他從校門口跑回來,思路卻被打亂了,不得不重新再來,這讓他很是懊惱。

  在大學裡就是這樣,網購容易取件難,快遞送貨時間不固定,每次快遞車來了,都是集中在一個地方,要取快遞的都得自己跑去領,如果沒及時領,就得等第二天了。他雖然常讓同學代領,可這依舊是個煩心事,因為他要領的件太多了,平均每個月都在100件左右。原來,這是他的團隊研發新技術用的電子配件,為了節約時間、節省成本,才從網上訂購的。雖然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可這個80後的西安小夥,已經在福建省高新技術創業園開辦了兩家軟體公司。

  他從小就對科技比較痴迷,最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和愛迪生等發明家的故事。中學時,他經常看一些商業英雄的傳記,馬雲、馬克·扎克伯格成了他的精神導師,從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以後我也要過這種創業的生活,讓自己過得更加精彩。”

  大學期間,他發明的“藍芽防盜器”等5項新技術成功申請了國家專利,多次在福建省和全國各類創業、軟體大賽中獲獎。正是大賽評委對其市場潛力的肯定,堅定了他創業的念頭,使他更加沉浸於創新之中,沒料到收件這樣一個簡單的事情,卻成了每天困擾他的難題。

  後來,他發現為收快遞而發愁的不止他一人,其他人也都感到非常不方便。放暑假回到家,他發現收件同樣是問題,由於他所在的小區物業不負責代領快件,他必須一接到快遞員電話馬上下樓,趕到小區門口取件。有時候碰巧人不在家,那就只能等到第二天。不過,煩惱也給了他靈感,讓他嗅到了商機。他想,能不能設計一種產品為大家取件營造便利。他馬上聯想到超市的儲物櫃,將它接入網路,問題或許能得到緩解,他的想法得到了團隊的一致認可。2012年9月,他和幾位同學共同出資創辦了一家公司,開發物聯網的智慧快遞終端,以解決快遞派送的“最後一公里”難題。

  想起來簡單,做成功卻並非易事。為了蒐集必要的資料,他帶領團隊到快遞公司當快遞員,細心觀察和記錄著所在區域每天的快遞收派件量、滯留量、不同體積快件的比例等情報,同時還要到社群、企事業單位調查市場需求。白天奔忙,晚上還要和團隊掀起頭腦風暴,苦思冥想設計技術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歷時6個月的研發,一套“智慧便民寄存繳費系統”誕生了。這一智慧快遞終端是一種聯網的儲物櫃,快遞員將快件送達指定地點後,只需將其存入儲物櫃,系統便自動為使用者傳送一條簡訊,包括取件地址和密碼,使用者在方便的時間到達該終端前輸入密碼即可取出快件。

  2012年11月底,他為這項專利技術申請了國家專利。2013年3月,他的第一個智慧快遞終端試點落戶在福建省交通運輸廳,之後便得到了不少社群、企事業單位和快遞公司的廣泛認同。目前,他們已簽訂了幾百萬元的訂貨合同,每天來自全國的電話諮詢達二三十個。對於未來的發展,他樂觀估計,如果專案運轉順利,3年後,智慧快遞終端將能為公司帶來20億元左右的年收入。

  雖然這還只是一個前景誘人的藍圖,但他卻已經被列入了《福布斯》中文版2013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理由是:這些已經表現出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的青年,他已經具備很強的創業能力和顛覆潛力。他就是25歲的應向陽,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專業2009級學生,福州友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創業成功的典型例子篇2:張天一

  離畢業只有半年的時間了,張天一卻連一份簡歷都還沒投出。在身邊的同學四處奔波、“狂筆狂面”的時候,張天一正在各個高校進行著自己新書《90’s不為烏合不從眾》的籤售和分享會。這也是他新晉的身份——作家和自由演講人。從藝人經紀人、保險推銷員、創業老闆,到現在的作家、演講人,在校園的五年裡,張天一來來回回折騰了不下十份職業,也因此在北大BBS上一夜走紅,被戲稱為“北大十業哥”。

  譭譽參半的“十業哥”稱號,闡釋了他“不為烏合不從眾”的人生態度。他說,幹了這麼多事情,就是想要找到畢業生除了“出國考研找工作”之外的“第四條路”——創業。

  創業是為了“精神自由”

  張天一將自己新書的出版稱之為“第二次創業”。他的第一次創業卻沒這麼有文化氣息——賣餃子。之所以會走上創業的道路,張天一給了個最現實的答案:因為錢。

  “剛上大學那會兒,我還是一個愣頭兒青,整天老琢磨著思想獨立、精神自由這些事情。最後發現現實很讓人鬱悶,思想上不敢和老師頂牛,怕被老師‘記恨’;精神上不敢和父母叫板,因為他們掌握著我的經濟命脈。”

  大二上學期的一天,張天一忽然有了個想法,然後給家裡打電話要錢,準備大幹一場。“我媽聽我說完之後,罵了我句‘神經病’,就把電話給掛了。”張天一現在已經想不起,當時那個讓老媽罵出“神經病”的想法是什麼了。但是這件事情卻給了他很大觸動。“馬克思是對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想精神和人格獨立,經濟必須得先獨立。想來想去,創業是賺錢的最有出息的做法。”

  在此之後,張天一開始混跡於北京的各個投創圈和投資者沙龍,有時候排好幾個小時的隊,只是為了能跟投資大咖們搭個腔,抓住那幾分鐘的時間,跟對方闡述一下自己的創意。

  “一開始我覺得只要有一個很牛的點子,一份漂亮的計劃,再加上一張會忽悠的嘴,拿到風投就不是夢想。後來發現自己實在是太幼稚了,所謂的好點子,同一時間想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個圈子最不缺的就是點子,最重要的是執行力。”

  大二的一次思想政治課上,張天一替同學去送課堂作業,耐著性子聽了大半節課。突然間,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張天一。“現在肯德基、麥當勞這種標準化的西餐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非常巨大。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家全球有影響力的標準化的中餐企業。”

  張天一靈光一現,覺得找到方向了。

  學生會主席成了“餃子王”

  在還沒有詳細的計劃之前,張天一就在同學當中放出訊息,說自己要做快餐。“如果不是身邊的同學一直追著問‘什麼時候到你的餐館吃飯’,我這個點子可能又要黃了。”

  最開始,張天一的餐館定位是為學生提供蓋飯外賣服務。房子租好了,自己試吃了上百份蓋飯確定好了選單,大廚也請好了,卻發現自己為了省錢租下的民居,排煙排油功能根本沒法支撐起外賣巨大的排油量。

  “我一開始把這件事情想得特別簡單。送外賣嘛,一個人做飯,一個人送餐,兩個人就夠了。當時連需要找個接電話的人,都沒想到。”

  遇挫的張天一,根據自己的場地限制,迅速調整了戰略,決定由油煙大的蓋飯改為送水餃,並取名為“天一碗”。為了研製出菜餡的最佳定量配方,張天一跟從老家請來的廚師,連續幾天都以餃子為食。“每天包了就吃,改進了再嘗,一天平均要吃三到五頓的餃子。吃到最後,真是吃不下去了。”店中的員工都比天一年齡大,因此,天一每天都穿得老氣橫秋,儘量讓自己看上去顯得老成,顯出“老闆範兒”。

  張天一至今還記得自己接到的第一筆大單。那是他利用自己在學生會工作時積累的人脈,爭取到了迎新點上的300多份外賣單。迎新前一天,張天一和大廚師傅忙活到了晚上十一二點鐘。第二天中午十一點左右,“天一碗”的餃子開始陸陸續續地出現在了各個迎新攤位上。到了十二點,還有不少外賣沒有送到。張天一開始著急了,從迎新點跑回店裡,親自當起了送餐員。一直到下午兩點多,300多份餐才全部送完。“當時把我給急得啊,人家是照顧我生意才把單交給了我,結果不但送得不及時,有的餃子送到的時候湯都灑了,只好四處跑著道歉。好在還有不少老師誇我們的餃子還挺好吃的。”

  每接一筆大單,張天一都會緊張半天。“外賣是個拉回頭客的生意,第一次你送晚了,以後人家都不會吃你家的餃子了。”

  張天一試圖做出承諾,“半小時內送到,超過三十分鐘免單”。為了兌現這個承諾,他親自跑去現場踩點,計算好每條路線花的時間。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上,這樣一條“將時間最大化利用”的規定,卻讓員工不以為然。“他們不覺得29分鐘和31分鐘有什麼區別,在他們眼裡不過是2分鐘的不同。”後來,張天一在多次無效的溝通失敗後,慢慢意識到,像他這樣一個“作坊”似的企業,最忌擺譜,管理更多需要靠人情。想讓餐館的一切流程化、標準化的想法,只不過是學生受到的“教條主義”的僵化思維,在現實中難以行得通。

  關閉了生意留下了經驗

  如果說拿著自己的創意在投資沙龍上四處碰壁,還沒有挫傷到張天一的熱情。那“天一碗”則讓張天一每天都在體驗著什麼叫做“在絕望中重生”。

  最開始難倒張天一的是一張操作檯。在買操作檯之前,張天一一直以為淘寶是萬能的。結果操作檯繁雜的型別、多樣的材質,讓張天一在網上挑花了眼。最後決定跑去近郊的市場,看過實物之後再做決定。

  “第一次去黃村的時候,開了大半天的車到了市場,才發現我們連臺面的尺寸都沒有量,等於是白白跑了一趟。”

  開門營業的前半年裡,“天一碗”處於持續的虧損狀態。每天剩下的菜用不完,扔了可惜。天一不得不放下“張老闆”的身份,在菜市場上擺起了攤。現在提起那段擺攤經歷,張天一還是津津樂道。“每天都會遇到城管,中午一趟,晚上一趟,次數多了,我就總結出了經驗。我們擺攤的那條大街是個丁字路口,攤位一定不能擺在街口或街尾,要儘量往丁字路口交叉處湊,這樣城管來了跑得快。”張天一說,自己的擺攤經歷,讓他意識到城管其實才是弱勢群體,“他們怕小販怕得不得了,就算抓到了,一般說幾句也就算了。”

  在虧損最嚴重的時候,張天一還曾硬著頭皮,大晚上跑到宿舍樓裡,一戶戶地敲門送外賣。“送夜宵確實挺掉價的,厚著臉皮上門問人家吃不吃餃子。有一段時間,我一晚上送夜宵掙的錢,比一天送外賣賺的錢還要多,你可以想象店裡當時是有多慘了。”

  慢慢地,張天一發現,自己“作坊”所在的小區裡,開始有大爺大媽從他這裡買了水餃回家煮著吃,前天晚上凍在冰箱的餃子開始慢慢變得供不應求。張天一覺得是時候把“作坊”從地下轉到地上了。於是在2010年上半年和年底,分別在魏公村和五道口租下了“天一碗”的堂食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天的流水穩定在1萬元左右。

  可是在本科畢業時,張天一卻選擇結束這樁生意。“把‘天一碗’繼續做下去,無非是開第三家第四家的問題,以後就得全身心投入當事業做,可是我還不確定這就是我未來的方向,我還想多讀書,再多沉澱沉澱自己。退一步說,以後哪天再開‘天一碗’,分分鐘都可以開起來,因為經驗學到了,這就夠了。”

  創業成功的典型例子篇3:王凱歆

  前面80後勵志網介紹過《98後16歲女孩高二休學創業,神奇百貨APP已獲百萬投資》,這個95後女孩叫王凱歆,1998年出生,15歲開始創業,16歲高二休學,創立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9月,公司旗下電商平臺神奇百貨APP安卓版上線,2015 年10月IOS版上線。據媒體最新報道,半年時間個人資產已超千萬。

  2016年1月14日王凱歆參加北京一檔創業真人秀《我是獨角獸》時贏得在場所有投資人的肯定,以6000萬元估值,為其公司旗下的電商平臺拿到了1500萬元融資,被譽為“霸道女總裁”。

  在真人秀節目中,對於嘉賓關於“17歲能註冊公司嗎?”的疑問,王凱歆解釋,可以註冊公司,但法人是代持的,意思是說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大股東委派。她找的是她非常信任的人當代持法人,她自己是可以持有股份的。

  17歲女孩王凱歆的成功融資,被國內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同時也引發很多爭議。據瞭解,她所創立的電商平臺主要面對95後和00後,在真人秀中,她以時尚的裝扮、流暢的思維、出色的業績、面對犀利問題高超的化解能力,贏得了投資大佬的一致認同。

  記者電話聯絡到還在北京的王凱歆,她告訴記者,1500萬投資後期已追加到2000萬,很快將在北京開分公司。為什麼會在高二時決定退學創業?王凱歆說,不建議大家向她學,讀書、學習非常重要。目前她已經被一家國際商學院錄取學習CEO課程,計劃20歲之前出國讀書,繼續學習商業經營。

  王凱歆說,公司才成立半年,現有60多名員工,全部營業額超過1000萬元,使用者達到五六十萬,而她個人的資產也超過千萬元。王凱歆說自己初中學習成績不錯,高一後開始不愛學習,不喜歡單調的生活,成績也不咋樣,覺得課本知識不能滿足自己對新鮮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圖為王凱歆和她的團隊。

  王凱歆告訴記者,父母經商,家境普通,自己從小就愛做生意,喜歡賣東西。中學時成績平平,同學們都在追星,她卻整天琢磨各種商業模式,琢磨怎麼賺錢。上高二時,王凱歆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發現95後消費市場巨大,卻沒有相對應的垂直電商。於是,她針對95後開始在QQ空間賣一些個性化的新奇產品。結果超出了她的想象,從中賺了好幾萬元。

  王凱歆覺得這是個大生意,於是決定退學創業,一開始父母堅決反對,甚至一度和她斷絕關係。她一個人拖著行李箱從西安飛到深圳,這是第一次離開家獨自來到這麼遠的地方。隨後在一次創業大賽中拿到了首位投資人的投資,王凱歆的團隊平均年齡90後,如今取得不俗的成績。

  王凱歆在朋友圈中談到小時候父母的“刻薄”,造就了現在的自己。小時候父母非常嚴格,想要得到任何東西“都需要費盡心思”,那時“總是羨慕身邊的同學可以輕易就擁有一雙球鞋甚至一部手機”。

  王凱歆說,她覺得父母給她最寶貴的禮物就是“從來沒有讓我輕易得到任何一件東西”。因此創業後也非常拼,熟讀各種商業奇才的人物傳記,在員工心目中是個十足的工作狂。“團隊裡所有人都比我大,但我和他們相處很好。”

  從小做生意,天生愛創業:

  她從小就喜歡賣東西,小學的時候賣漫畫書給同學;中學的時候,王凱歆成績平平,同學們都在追星,她卻整天琢磨各種商業模式,琢磨怎麼賺錢。高二的時候,16歲的王凱歆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敏銳的發現了95後消費市場巨大,卻沒有相對應的垂直電商。於是,她針對95後開始在QQ空間賣一些個性化、二次元的新奇產品。結果超出了她的想象,最好的時候一個月有幾十萬流水,她從中賺了幾萬塊。

  王凱歆覺得這是個大生意,於是決定休學創業。她不顧父母反對,託朋友買了一張機票,隻身一人飛到深圳。為了儘快地搞懂網際網路,她開始混各種創業圈子,每天學習各種創業知識,結識更多的圈內人。在一個週末的創業活動中,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伯樂——深圳創新谷投資人朱波。

  2015年6月,王凱歆拿到了朱波的百萬級天使投資,創立了神奇百貨。

  小時候父母的“刻薄”,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小時候父母對我非常嚴格,嚴格到可以用刻薄來形容。導致我想要得到任何東西都需要費盡心思,花費大量的思考。那時候總是羨慕身邊的同學可以輕易就擁有一個球鞋甚至一部手機。現在才恍然大悟,原來,父母給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從來沒有讓我輕易得到任何一間東西。”

  上面這段話來自萌妹子的朋友圈,她說那是造就了她現在性格的真正原因,也是讓她能做到毅然決絕一個人去創業的原因。

  凌晨三點熬夜寫演講稿,超越常人的努力才能成功:

  2016年1月17日,王凱歆在神奇百貨年會上做了題為《我們如何贏得這個時代》的演講,贏得了所有在場人員的讚賞。事後,她發朋友圈寫道“凌晨三點熬夜寫的演講稿,第二天也能一字不差的講出來,希望每個人都是打雞血的狀態[奮鬥臉],公司發展靠的是激情和執行力!”

  其實,他們已經打雞血式的拼了快一整年了。她想成為公司最勤奮最不要命的,但發現她的員工比她更拼命,有時為了讓顧客儘快收到貨,他們發貨忙到凌晨三四點。

  夢想很大,路還很長。王凱歆說她只有咬牙堅持下去,超越常人的持之以恆,才能獲得超越常人的成功。

  低調做事,絕不炒作:

  “再怎麼公關炒作,只是輔助作用,最重要的是,你這個公司有沒有對社會提供價值,有沒有盈利的能力。有的話,你不需要做公關營銷,三五年一樣可以上市”。

  和很多公關炒作不斷的90後創業者不同,王凱歆只想做一個低調的98後CEO,甚至覺得自己98後CEO的光環也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公司的商業價值。因此,如此優秀的她很少在各類媒體上曝光,2015年11月我邦最美記者寫的《98後都創業啦!16歲女孩誓要拿下95後電商市場!》算是媒體對她的首次報道。

  17歲的年紀,25歲的成熟!

  王凱歆和同齡人一樣喜歡自拍,微信頭像還是自己的噘嘴萌照,但是她的偶像卻是孫正義,她還喜歡並熟讀商業奇才的人物傳記,對馬雲、巴菲特、稻盛和夫的創業故事如數家珍。

  超出年齡的成熟有時也來自超乎尋常的打擊。9月底的一天,一位運營負責人帶著整個運營團隊集體向王凱歆提出辭職,要去重新創業。那時神奇百貨勢頭正旺,團隊出走後,王凱歆抱頭痛哭徹夜失眠後,決定咬緊牙關重新扛起,她先是挖來了禮物說的早期合夥人,後又相繼挖來唯品會和內涵科技的兩名高管,出事兩個禮拜後,她重新組建起團隊。

  17歲的萌妹子總裁,在員工眼裡是怎樣的?

  “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凱歆都會管,有時候連我們中午飯吃什麼她都會管~”

  “凱歆就是個霸道總裁,她一拍桌子一瞪眼,我們覺得好害怕~”

  “她很有想法,目標很清晰”

  “天天都很仰望她!”“她的野心很大,她每天都跟我們說她是一個要成為一流企業家的女人”

  “我覺得凱歆她是一個很逗比的人!”

  “她還是個工作狂呢,她好像每天都只睡很少的時間,又一次她半夜三更打電話給我,我一看到電話號碼我就嚇死了~”



1.創業成功名人老闆的故事成功案例

2.名人成功緻富創業經典事例

3.成功名人創業故事案例

4.十位90後創業故事成功案例分析

5.創業成功人生勵志故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