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班症應如何對待

  導語: 厭班症是指一些工作單位的職場新人在畢業一兩年後仍未從心理上真正畢業,他們懷念大學時代的美好生活,以為自己懷才不遇,對職業遠景焦急不安。專家指出,面對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職場新人應積極調整心態,擺脫厭班症。

  當壓力不斷增加,相當一部分白領就會越來越焦慮,一些白領出現了職場倦態症,而一些白領甚至出現了厭班症,尤其是職場新人。剛進入職場,面對巨大的壓力,職場新人如果適應能力太差,或者不能改變自己的心態,就很容易產生厭班症。那麼,當產生厭班症,職場新人如何擺脫?

  能夠見證中國上班族巨大壓力乃至“壓力山大”的各種證據,無論直接還是間接證據、微觀還是巨集觀證據,無疑都十分豐富。比如,普遍超長的工作時間,比如,每天2到3小時乘坐公交或地鐵,比如,每天最多6到7小時睡眠,比如,吃著三流的餐飲,呼吸著二流的空氣,卻承受著各種一流的價格。有調查顯示,中國職場人士每週工作時長超過40小時的達76.3%,其中28.8%超過50個小時。

  處於壓力下的人們應該積極主動減壓,培養業餘愛好,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當面對各種壓力時,學會科學減壓,懂得行之有效的放鬆和減壓方式。比如運動排毒,可以將負面情緒排解出來,還應該多學學“情緒管理”,關注物質財富的同時,也要關注精神愉悅度和幸福感。

  厭班導致一時的工作效率低下,並不是罪無可恕的事,長此以往才會屢屢被失敗感包圍,產生身心不適甚至自我厭棄。因而我們不妨放鬆點,做個深呼吸,告訴自己問題遠不如想象中嚴重,找對方式進行自我調整,那麼“厭班症”就只不過是提醒我們對工作、乃至家庭和個人狀態進行審視的契機而已,我們有能量將壞事變好事。

  正視工作的重壓會令人厭煩、允許自己有“厭班症”,就能正視罷工和玩耍是應有的權利,特別是當厭班情緒爆發時。這就好比一直被繃緊的彈簧,需要放鬆才能重新恢復活力。但還是那句話,玩耍,也得選對時機。同時建議我們還可以試試做這些有益身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