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培訓心得3篇

  幼兒園教師培訓告訴教師,教師要全面觀察,針對幼兒生成的活動隨機進行個別化的指導。下面是帶來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後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幼兒園教師培訓心得範文

  今年暑假,我們老師有幸參加幼兒園教師暑期繼續再教育。我參加的是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時間是7月20日至7月23日,地點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這四天裡,我們的具體安排是這樣的:20日上午開學典禮,師德教育,下午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問題幾評析。21日幼兒園集體活動設計,下午自由討論。22日上午幼兒園課程的世界視野,下午幼兒學習的型別與機制。23日上午幼兒園教研活動的園本化組織,下午講解教師的自我成長。

  雖然天氣炎熱,但是我們依然每天頂著酷暑去培訓,收穫挺大的。首先,我們聽了教育局領導對我們的講解關於幼兒園教育未來發展形式,很受鼓舞。我覺得在當下,我們教師先要端正思想,要做到愛崗敬業,積極進修,提高自己的能力,言談舉止為人師表,觀念及教育理念要與時俱進,隨時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其次,針對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設計方面做了一些介紹。包括活動的目標,準備及過程設計中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的剖析。如我們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常見的問題是1,內容與目標不完全對應2,內容脫離幼兒實際生活,3,內容與幼兒知識經驗水平不相稱,4,水果拼盤式的內容組合。今後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及制定各專案標時都應遵循這些原則:1,我們為誰選擇?2,孩子有怎樣的學習特點?3,孩子需要什麼?4,孩子有怎樣的生活背景?5,希望孩子獲得怎樣的進步與發展?反思我們的理念與行動,我們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嗎?我們是怎樣設計教學活動的?在教學目標中,我們想讓幼兒得到什麼,幼兒需要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幼兒從中可能得到什麼,通過什麼讓幼兒得到,就是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選擇時可分析教材,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選擇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結合幼兒生活實際,挖掘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幼兒可能會怎樣去獲得,怎樣讓幼兒得到,這就是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教育的崗位上,不是說你有多少年的教齡你就有多少的經驗,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學海無崖,學無止盡,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才跟得上幼兒教育的步伐。

  篇二:幼兒園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特有的學習氣氛、經驗共享及 其對幼兒產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學形式所無法替代的,集體教學所爆發的教學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學形式無法達到的。理想的集體教學活動可以實現師幼互動,實現幼兒的有效學習以及教育內容內涵的整合。因此,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顯得極為重要。

  報告中指出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有效性面臨的困境:

  困境一:理念與實踐操作之間吻合度不高。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教學活動是否可行。能否被幼兒很好的吸收或者產生共鳴,是最為重要的,但目前有許多幼兒教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隨意性太大。或者依靠某幾本參考教材照搬照抄,或者將外出聽課所見的觀摩活動全盤皆收,根本沒有考慮是否適合本班幼兒具體情況。而對於所選的內容是否符合該年齡段幼兒的需要,是否擁有豐富的內涵,是否能為幼兒的能力得到本質上的提升也欠考慮周全

  困境二:目標的制定比較單一整合度不深。一個活動的教學目標,是指導該活動的綱領,目標設計的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活動的優質與否。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一直處於核心位置。它既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也是它的終點;既是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評價的標準。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落實卻並未引起真正的重視。

  很多時候教學目標是從書上抄下來的,寫在備課本上,等需要時等下翻出來看”。我在準備教學活動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集體教學活動的教學設計上,而忽視了對教學目標的研究。聽了報告後,我知道在設計目標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注意由淺到深、由表及裡、從具體到抽象、從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循序漸進的提出目標,目標的確定要控制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範圍之內,讓孩子跳一跳,能夠的著,不可過高,亦不可降低。要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體驗和知識技能,瞭解孩子已達到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水平,還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和活動當時的心態與動機,也就是說要建立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並有讓孩子獲得提高和發展的空間,具有挑戰性,並不是一個目標適合於所有孩子的

  困境三:內容的預設與生成間關聯性不緊。生成是指在預設的現場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即時生成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包括互動交流和質疑爭議中產生的問題、情境或行為等資訊。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對生成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反應了教師設計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這是一名教師教學智慧的突出體現,也是提高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活水”。因此我們要特別關注生成資源,在活動前,教師要仔細鑽研教材,瞭解幼兒的情況,預計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活動中,教師應憑藉靈活的教學機智對活動的發展進行引導,使生成資源不被忽視和擱置,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成為我們很好的內容。

  困境四:流程的安排比較呆板靈活度不大。活動設計的合理性是達成目標的有效保障。我們可以從縱向和橫向來分析。從縱向看,它反映了活動流程,要求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圍繞目標而展開。從橫向來看,它反映了某一環節的佈局,要求別具匠心,在吸引幼兒的前提下實現活動目標。

  困境五:策略的運用比較花哨實效性不強。每個活動如果特別注重花哨的包裝,比如過多的操作材料或者教具之類,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的確能做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不便於教師收放,進入下個環節也比較困難。所以,關鍵是注重有效的教學活動。重點是結果,過程需要你腳踏實地的環環相扣。

  篇三:幼兒園教師培訓學習心得

  我園在體育活動組織的起始階段,採用的是班級輪換活動式,感覺效果比較好。因為幼兒園活動的面積有限,只有各班輪流玩。即:教師和幼兒熟悉了各區域,初步形成了區域運動常規後,再來開展年級同齡共同活動式。在年級同齡活動式基礎上再開展混齡共同活動式。總之,各幼兒園在實施中可以根據本園區域的地理特點、班級和幼兒數等情況循序漸進、有步驟地開展區域體育活動。

  在區域體育活動的開展中,我們一般是老師帶領著幼兒園的孩子玩統一的器材和做統一的動作。比如,在老師預先佈置好的墊子上扮演小猴一個接一個做統一的翻滾、鑽爬等動作,有的在教師的帶領下圍成大圓十幾個人一起做“拋大包”。雖說幼兒都在運動,但這是教師預設的、有組織的集體運動,與區域活動的指導思想、特性不符。幼兒只是參與性的在活動。

  我們老師要明白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因而在活動中應該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器材、自主選擇夥伴、自主選擇活動方法。而教師只是提供個別化的間接指導。這樣幼兒的參與性也高了 ,也提高了我們上體育活動課興致。

  在活動前,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搬運活動器材,佈置活動場地,大班則可以完全由幼兒自己商量佈置活動場地。活動開始,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簡短的活動要求。例如,取放器材的常規、活動時的安全、活動中的保育要求等。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全面觀察,針對幼兒生成的活動隨機進行個別化的指導。如,對活動積極、玩法有趣的幼兒及時鼓勵:發現某個孩子的創新動作,可引導其他幼兒模仿;對膽怯、拘謹的孩子,應引導他們一起活動,以自身的“動”來引導幼兒的 “動”。讓幼兒玩得盡興,也仍每個幼兒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我園能為幼兒提供的玩具不多,但戶外場地還可以,陽光也很充裕。活動開展起來也比較容易。根據我園特點要摸索出了一條結合自身條件的、具有自身特點的區域體育活動道路,特別是廣大幼兒在具有開放的、自主的、多樣的、教師間接指導的體育區域活動中。逐漸構建了自己的、具有個性化的對運動的態度、情感、技能、知識等。取長補短真正的為幼兒提供開心高興玩的地方。也實現了我們為什麼要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