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創業初期合夥人

  創業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在世界各國,創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aaa,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潘石屹的創業故事

  1.在清水:小潘拉糧等人幫忙

  1963年,潘石屹生於甘肅天水農村,小時候父親是“右派”,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命運的第一次轉變出現在1977年,這年秋天,父親平反了,一家人從農村戶口變成城鎮戶口,搬往清水縣城。

  回城之前,潘家必須將家裡所有的糧食拉到縣城糧站交公,換成甘肅省糧票,這個任務落到了長子潘石屹的肩上。200多斤糧食,一輛平板車,20多裡土路,成年之後的“老潘”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幾,對當年14歲的“小潘”來說,這趟送糧路的艱辛不言而喻,“兩個坡道怎麼拉也上不去,只好在路邊等人幫忙。”

  不久,潘石屹轉學到縣城高中,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從農村到縣城,感覺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認為,這是他人生的開始。一年後,潘接到來自省城蘭州一所中專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2.在蘭州:自我介紹引來鬨堂大笑

  由於通訊落後,潘石屹很晚才拿到錄取通知書,當他一個人踉踉蹌蹌來到蘭州的時候,學校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了。站在教學樓前,一身行囊的潘石屹不知道應該找誰報到。

  “趕了10多個小時的火車,太累了,坐在樓梯口一會兒就睡著了,”潘石屹回憶說,中午時分,迷迷糊糊的他才被人推醒過來。“你是我們班的,跟我來吧!”叫醒潘的是他的班主任金老師。

  金老師將這個遲到的學生帶到了教室,介紹給同學們認識。“我忘記當時自己說了一句什麼話,印象很深的是我剛一開口,全班便鬨堂大笑。”潘石屹猜測,那可能和自己的口音有關,直到今天,他的西北鄉音依然無改。

  “那時候,整天都是低頭走路的,從來不看天,到畢業了也不知道學校教學樓究竟有多高,不像現在,每到一個地方一定要先看看他的高樓。”潘說,那是一段埋頭讀書的日子。

  兩年後,在全年級600個學生中,潘石屹以第二名的成績考進位於河北的石油管道學院,三年大專畢業之後,分配到了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

  3.在深圳:花50塊搞“偷渡”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廣州、深圳。“從冰天雪地的北方來到鳥語花香的廣州,突然覺得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個人都過得那麼開心。”

  春節一過,潘石屹便變賣家當,辭職南下深圳,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後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由於沒有邊境通行證,這筆“創業資本”首先是花了50元請人帶路,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現實中的深圳並不像走馬觀花時看到的那麼美好溫馨。潘石屹為三餐而奔波,不久進了一家諮詢公司,“其實就是皮包公司,電腦培訓、給香港人當跑腿的、接待內地廠長經理旅遊,什麼能掙錢就幹什麼!”

  由於語言不通,飲食不適應,深圳的生活始終讓潘石屹感到非常壓抑。兩年後的***,公司正好要到剛剛建省的海南設立分號,認為“不能錯過歷史機會”的潘主動請纓南下海南,迎來了他自認為最多姿多彩的人生階段。

  4.在海南:炒房炒出了膽量

  “初到海南,感覺就是熱鬧。街道上談戀愛的、作詩的、彈吉他的,什麼都有,每個人都有夢想,就是沒錢。”回憶這段歷史,潘石屹眼睛發亮。

  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個磚廠,潘石屹出任廠長。這個廠高峰的時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時候也有100多號人,地處山區,管理起來並不容易。

  “小偷經常光顧,夜裡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內被偷過三次,”潘石屹像講電影故事一樣:“人剛剛躺下,電燈突然滅了,那肯定是發電機被偷了,於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動了、棄機而逃。”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有一天,潘廠長正在自己的臥室———一個廢棄的水塔裡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著頭皮下去跟他們談!”

  半年後磚廠停產,潘石屹重回海口。隨著經濟低潮的來臨,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決定留下來碰碰運氣。“理個髮兩塊錢還要砍價砍成一塊。晚上睡在沙灘上,還要把衣服埋在沙堆裡,生怕被人偷了。在別人房間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半,便被人家趕走了。”

  1991年8月,潘石屹與人合夥註冊成立萬通公司,高息借貸1000多萬元炒房,隨著海南經濟第二波熱潮的到來,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裡,萬通積累下了超過千萬元的資金。“雖然後來又賠掉了,但讓自己找到了膽量。”1992年8月,預感到海南房產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離海南,北上京城。

  5.在北京:彙報工作時汗珠如豆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的潘石屹,無意中聽旁桌的人講,北京市給了懷柔幾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

  潘石屹抓住了這個機會。很快,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進入設立程式。正在潘石屹暗自歡喜的時候,卻接到了有關部門的一個電話:“你們捅婁子了,幾個部委領導要聯合聽你們彙報工作!”

  潘石屹來到國家體改委。“一進門,幾十位‘大人物’排成一排,我在前面講,一邊念一邊豆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材料上。”

  一位領導提醒潘石屹:“小夥子別太緊張,我們只是來聽聽新政策的實踐情況的。”最後,一位司長拿著潘帶過來的“股權證”樣本稱讚道,北京人做事就是規範,一張股權證都這麼正規,外地企業有的就拿收據代替,這算是對北京萬通的一點正面表揚。這一次,北京萬通挖到數億元的利潤,潘石屹開始嶄露頭角。

  1994年4月,潘石屹認識了在華爾街高盛銀行工作的張欣,同年10月兩人結婚。1995年9月,潘石屹離開萬通與妻子創辦紅石實業,隨後開創出SOHO中國的大局面。

  潘石屹教你創業

  創業者應把盈利放在第一位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上,創業分三步,第一步是剛剛改革開放時期的農民,創業的衝動就是吃飽飯,冒著包產到戶以及各種各樣的風險,他們真正解決了中國的吃飯問題,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好多閃光點。

  當中國人吃飽飯之後什麼都缺,穿的也缺,用的也缺,房子更缺了,第二批創業者就是我們開發商。在過去的15~20年間,使中國人的居住條件得到很大的變化。我一直在冷靜觀察著中國房屋居住質量的變革,改革開放初是人均住房面積7.4平方米,沒有廚房,沒有衛生間的房子。到到現在已經人均城鎮住房面積接近40平方米了,而且這些房子的質量和五年前、十年前比的話,質量大大提高了,我覺得這裡面還是有房地產開發商的功勞。

  今天要創業,我覺得這個創業是跟以前任何一次創業,和歷史上任何一次變化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後面有一個成熟的網際網路的技術。

  這個網際網路的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就是整個社會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使這個社會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我記得有一個經濟學家寫過一本書,就是社會資

  源組織得好不好,就看這個國家的人能不能吃上香蕉。因為香蕉的運輸,如果時間太長了就壞掉了,現在中國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之上,都可以吃到香蕉了,因為運輸香蕉的效率到幅度提高了。

  一個全新社會秩序到來,這個全新的秩序到底有一些什麼樣的特點呢?你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一些雛形,平等的,網路狀的,不像過去金字塔一樣,把整個社會都給割裂開來,而這個變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現在是最好的創業年代,比包產到戶時期,比我們做房地產時期的創業都要偉大。當然,這個背後到底有多深的道理,這個社會到底朝什麼方向變化? 不知道,可能是一個很深的奧祕,通過網際網路充分的表現出來。

  最後我想跟大家講在創業的過程中,觀察問題的角度,作為一個企業家觀察問題的角度不能太窄,不能侷限一個企業。聚焦的時候還要有歷史的角度,要有社會的角度,這樣解不開的難題可能就被解開了。有很多人就是因為看得太窄,要有更大的視野,這個非常重要。

  我給自己定一個任務,要向網際網路企業學習。我一個月去10家企業拜訪,拜訪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擔心,有可能是我年紀大了,網際網路企業不關注具體的盈利問題,很多網際網路的企業家都租我的辦公室,去年年底的時候見面的時候都問業績怎麼樣,結果我問的時候,他們給的答案都是快盈利了。那就是還沒有盈利呀,所以非常的可怕。

  無論是創業也好,作為企業家也好,還是應該把盈利放在第一位,要有盈利能力。如果沒有盈利能力的時候,你這個商業模式可能是錯的。這是我作為傳統企業家來看新興企業家的一個體會。

  我大概一百多家網際網路企業,我認為80%的是一個概念空空轉,網際網路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是一定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要跟實體經濟能夠結合起來,如果結合不起來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

  我想衡量的標準就是三個,看一個企業,商業模式能不能成功,第一個是看能不能讓成本降低;第二,能不能讓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能不能讓閒置的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當這三個問題做好了之後,剩下就是派生出來的問題。

  潘石屹的創業經驗分享

  1.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學

  歷門事件,充分說明了今天傳播時代的特點,你有任何不誠實的行為都會被媒體網路放大到極致。所以在今天的環境下,坦誠面對公眾是一個最基本的品質。如果有人懷疑年齡、學歷的事情,不要拐彎抹角打馬虎眼,要坦誠明確地說出,我是哪年出生的,哪年上的小學,小學原來叫什麼名字,現在改成什麼名字了,最後是什麼學歷,都說得清清楚楚。如果說錯了,可能時間長了,記得不清晰,不要緊,馬上改。改完後大家都會原諒你。不僅是創業,我們每個人都要防範這個風險,包括政府也要防範這個風險,說錯話了就馬上道歉,公眾最不能原諒的就是封殺,不讓大家知道真相。我覺得任何人都會犯錯誤,你們在創業過程中,你們個人,你們公司都會犯錯誤,但犯錯誤後最重要的是要承認、道歉,把最真實的情況及早公佈出來。

  2.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現在的創業者比我們當年條件好得多了,不僅是整體社會的大環境,比如政策環境、法律環境,而且現在年輕人都有很好的理論學習背景,大部分人都學了 MBA課程。但我想強調的一點就是,理論學習要用實踐來檢驗,創業者從學校出來學了很多管理知識、市場知識以後,當你們在工作的時候,要把學來的東西儘快忘掉,這也是一個境界。如果一個人畢業後從他的言談舉止看,哪畢業的,學什麼專業,痕跡都特別明顯,那就說明這個人還沒有融入到行動和實踐裡去。其實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天天都需要學習的,不是說讀完MBA就一勞永逸了,就可以應對所有工作中的問題了。這種想法不對,我們要每天不斷學習,學習後再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再檢驗你學習的內容,才會發現問題,找出不足,再去學習。如果把我們人生劃分成多少歲是學習的,小學、初中到高中,一直到MBA就讀完了就工作了,這是不對的。而是要行動、學習,再行動,再學習。

  誠實是一切發展的基礎

  第二點同樣重要的,就是誠實。我們看中國的企業家,尤其是我們房地產界,五年就換一批老闆,創業成功後就消失了、失敗了的很多,有的下場還很慘,我們看到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犯的同一個錯誤,就是失去了誠實。創業也好,給老闆打工也好,我的忠告就是絕對不能在誠實上犯錯,要對同事誠實,對稅務,對政府誠實,一旦在誠實上有了汙點,你這個創業是走不遠的。換一個角度說,我們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是要讓我們在物質上富裕起來,在精神上發展進步,最終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去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創業只是中間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