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創業初期組織架構

  合夥創業是初期創業者會選擇的最優創業方式,因為初次創業時沒有太多的資金週轉,或者沒有太多技術與經驗。合夥創業初期的組織結結構是怎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員工為什麼要離開你?馬雲的回答是:錢,給少了;心,委屈了。

  前兩天遇到九型人格大師李明順——對的,就是那個做好貸網的李明順——他的回答是:沒進步了,或者沒空間了。李明順是揚州人,大約10年前開始研究9型人格,遠在他與戴志康會合一道做Discuz!之前。Discuz!賣給騰訊後,他獨立創業做財貓瀏覽器,又做好貸網。

  十年弄潮,BBS、SNS到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一路走來,大環境與小環境都有滄桑之變,“明順哥”穩定增長的除了家財與身材,還有九型人格的功力。他說:“樑寧,你是二型,幫助型。你最高興的就是能幫助別人。”一型是完美型,這種人最適合做財務法律工作;三型是目標達成型,這類人最適合做銷售。明順說,一個下屬主動給你展示他做的工作,不同型的人懷揣著不同的期待。如果是一型,他期待的答覆是:這件事做得完美無缺!如果是二型,他期待的答覆是:哎呀,你辦的這個事可幫了我的大忙了!如果是三型,他期待的答覆是:放心,這個月一定發獎金。明順說,雖然看上去每個人都在按照領導的安排工作,但是每個人做事的內驅力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你和三型人表示感謝,而完全不提及績效兌現,他會覺得領導怎麼這麼虛;而如果和二型人表示指標達成發錢慶賀,二型人會覺得悵然——我在談感情你在談錢?所以,明順說,通過觀察一個人的人格特性與內驅力來安排工作,比簡單地根據這個人是什麼專業,過去做過哪些事,從而確定這個人應該放在哪個崗位要靠譜得多。把一個人放在他天性適合的崗位,他就可以從工作中學習。知人善用,就是給成長。可是,即使懂九型人格,能知人善用,把他安排在合適的崗位,按照他期望的報償來激勵,到了該離開的時候,這個你花了很多心思的人,還是會離開。什麼是該離開的時候?縱向,沒成長,橫向,沒空間,這個人就該離開了——如果他還年輕的話。三千年前,武王伐紂,抱著“為父報仇,今死無生”之心,從岐山起兵。結果居然打了不到2個月,已經存在500多年的商就解體了。

  快速獲得了遠超預期的成功,武王和他弟弟周公旦覆盤了三年,想要知道為什麼會這麼順利。今天他們姬家得了天下,是否某天某個犄角旮旯的創業者不要命地衝出來,他們也會瞬間掛掉?後來,武王和他弟弟做了一個影響中國3000年的決策——裂土封侯,與最有實力的人分享利益,固化人才。這番思考的過程,在過去的幾年多半也發生在了雷軍身上。2011年,雷軍釋出小米1,當時的預期是賣50萬部,結果不到四年衝到智慧手機第一。面對這樣的現象級奇蹟,大家多半把目光集中在小米的極致單品策略、極富參與感的運營策略,少有人注意到雷軍打造了新的組織模式以網羅、啟用、固化人才。小米組織結構的扁平眾人皆知。這扁平的組織結構的最核心的價值,是打造一種全員面向使用者,由使用者反饋驅動組織執行的模式。

  小米的合夥人模式,大家都知道,但對後來的牛人,雷軍依然採用裂土封侯的方式——成立小米子公司,給予CEO足量股份,讓CEO成為創業者。最外圍是小米參股的資源協同。裂土封侯,就是給空間。戰爭就是,打武器,打配置。今天的網際網路創業,誰能絕對擁有對方不擁有的武器?太難了。而配置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攢人吧!一樣的戰場與武器,比的是看誰能設計並駕馭一個能夠固化、啟用最多人才的組織結構。

  創業初期如何找合夥人

  雷軍

  小米的合夥人故事非常精彩,公司除7個創始人以外都沒有職位,超扁平化管理,合夥人各自負責一個業務板塊,互相不干涉,高效的協作讓小米的合夥人制度成為大家競相模仿的物件。

  雷軍:你找不到人只是因為你花的時間不夠多

  小米團隊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和一群聰明人一起共事,為了挖到聰明人不惜一切代價。如果一個同事不夠優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幫助整個團隊,反而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真正到小米來的人,都是真正幹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熱情。來到小米工作的人聰明、技術一流、有戰鬥力、有熱情做一件事情,這樣的員工做出來的產品註定是一流的。這是一種真刀實槍的行動和執行。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為你投入的精力不夠多。我每天都要花費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招募人才,前100名員工每名員工入職都親自見面並溝通。當時,招募優秀的硬體工程師尤其困難。有一次,一個非常資深和出色的硬體工程師被請來小米公司面試,他沒有創業的決心,對小米的前途也有些懷疑,幾個合夥人輪流和他交流,整整12個小時,打動了他,最後工程師說:“好吧,我已經體力不支了,還是答應你們算了!”

  王興

  王興是一位連續創業者,現在美團的合夥人,有兩位是他之前校內網的聯合創始人,還有一位是他飯否時期的聯合創始人。

  王興:合夥人“合”而不同

  創業本來是件蠻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團隊肯定是能合而不同,就是大家的技能、一些觀點不會完全一致,要不然就完全重複了,但是能夠和諧的為一個目標而努力。老祖宗說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程維

  作為目前O2O領域的明星初創公司,滴滴打車在各方面的成長路徑都值得學習,創始團隊的搭建更值得研究。既然挖柳青已經人盡皆知,我們再來了解滴滴幾個更接地氣的挖人招數。

  程維:在微信群裡認識了CTO張博

  人總要為自己不瞭解的領域付出代價,創業沒有僥倖。等到你真的痛的時候,你就會去補短板。為了找到可能搭檔的技術合夥人,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我找了支付寶的同事,問了在江西老家開網咖的堂哥,有沒有同學在北京工作。我去騰訊,去百度,約他們吃飯喝咖啡,但是還是沒有。

  我偶然加了一個微信群,認識了現在的CTO張博。我現在相信,有些人真的跟你就是有緣。我很少對一個男人有這種感覺***笑***,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個人。當時,跟張博談完,我特別興奮。一出門口,我就給我的天使投資人王剛打了一個電話說:這就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賈躍亭

  今年初賈躍亭剛剛歸來時,就在一個內部交流會上表示,2015年樂視要全力推行合夥人制計劃。

  賈躍亭:要把公司合夥人化,全員持股

  應該把公司真正地公有化,合夥人化。靠一個人拉動,一個階段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成為一家千億美元級的公司,需要大家的力量。

  組織架構、組織成員和組織資源解決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組織激勵。以前更多的是用夢想、使命感激勵,但夢想和使命感不是全部,要合理解決長期、中期和短期的激勵問題,尤其是非常複雜的生態業務,組織激勵顯得更加重要,所以今年我們合夥人改制非常重要。

  張旭豪

  餓了麼年輕的創始人都是休學後才開始創業的,休學意志不堅定的人,都被“淘汰”出創始隊伍了,初期只有300塊工資還有人跟著幹,是什麼在驅動他們往前走?

  張旭豪:找合夥人要淘汰掉一批意志不堅定的人

  團隊的建立,關鍵要靠創始人的忽悠。如果連忽悠的能力都沒有,就先不要創業。如果連***團隊***中間的人都不能讓他相信你的話,就很難讓其他人再相信你。當時就是靠忽悠讓一些人加入團隊,並且拿很低的工資。我們工作範圍很大,但是一個月發300塊,夠吃飯就可以。但即使我們當時沒有錢,挑人還是很有自己的標準。就算你什麼都沒有,你要有自己的理念和準則,我們***團隊***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人,但是人格上有一些缺陷,也不能隨便進來。由此卡了一些人在外面,導致大家覺得加入“餓了麼”是一件比較神聖的事情。堅持時間長了就成了你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堅持的那段時間是非常痛苦的。後來,四個核心成員確定了下來。從創業的角度來說,核心團隊必須要有一個老大,股份不能平分,一定要確立一個大股東,要有一個人能拍板說了算的。我們團隊覺得我這個人比較靠譜,對事情有充分的熱情,比較堅定,就推薦我為老大。然後把我的股份定到了最高。之後大家各自分工,在團隊中處的位置都確定下來了。

  另外一個門檻就是,加入“餓了麼”必須休學,這也是我們當時定的死規矩。我認為很多大學生創業都是玩票子,就為了給自己增加experience,讓自己的簡歷能夠colorful一點,感覺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做成這樣一件事情,而是為了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我們認為創業就是要把這樣一件事情幹成,不要給自己留後路。我們決定一定要休學才能創業,我們在團隊裡面又淘汰了一批意志不堅定的人,那天交休學材料的時候只有兩個人交了。我還記得那天跑到交大教務處,那個老師說,一般休學的都是因病休學,創業休學的人挺少的。休學一年,導師就少一個人搞科研了。所以大家還要各自回去說服導師。我和我另外一個合夥人,我們的導師都是比較開明的。他鼓勵我說,雖然你是去送外賣,但是你能把一件事情做成,也體現了你的組織能力。後來到教務那裡,他拿了我們的材料說,不錯,你們選擇了一條很好的道路。雖然你們是去送外賣,但是你們已經不是在培養自己的技術能力了,而是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

  蔡文勝

  蔡文勝對趨勢的判斷是許多創業者不願錯過的部分。看看他對合夥人制到底怎麼看?

  蔡文勝:合夥人制度更有前途

  關於投資,以前我們做生意,投資一個工廠如果需要100萬的話,5個人按照實際出資來做股份佔比,但是未來,可能出大錢的人佔小股,然後找到能幹的人佔大股。

  如果你只是用更高的薪水僱傭對方,那麼如果他夠牛,他遲早會自己出去幹。你只有運用合夥人制度,讓他成為合夥人,他才會更努力地奮鬥,企業形態才會發展。

  6位來自明星公司的行業大佬自述,有沒有啟發你更多思考“合夥人制度”到底應該怎麼運作呢?歡迎給i黑馬來稿,談談你眼中的中國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