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的經營戰略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中小企業在擴大就業、活躍市場、增加收入、社會穩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國民經濟結構方面起著難以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一、以取得外部規模經濟作為戰略選擇

  走“小而群”的中小企業發展之路 一般認為,缺乏規模經濟優勢是中小企業相比於大企業所具有的一大顯著不足。而與大型企業產生於內部分工和專業化的規模經濟相區別,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地理上的產業聚集,亦即依據外部分工和專業化協作來獲得規模經濟效應。

  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浙江經濟發展,它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立足於一鄉一品、一縣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將許多同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集中在某一地區進行,因而使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交易成本隨著整個地區產業規模的擴大而不斷降低,經濟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構成了其在國內和國外市場的競爭能力。可見,通過企業叢集化,既能夠促進其彼此之間的合作來節約交易成本和中間費用,減少生產投入,提高經濟效益,改變單箇中小企業因自身規模原因而處於競爭劣勢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叢集內企業生產經營同一產品的特點,形成具有產業特色的“地區規模經濟”,從而有力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二、實施“小而專”和“小而配”的協作化經營戰略

  一方面,與大型企業通過分工和專業化建立穩定而密切的協作關係,成為大規模、集中化生產體系的組成部分,這是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途徑之一,既有利於改進專業化生產技術,保證產品質量,又可以使中小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為其提供零部件生產和服務的中小企業。

  美國的福特、通用兩家汽車公司各有4萬和6.2萬家中小企業分別與之建立了各種協作關係,日本的松下、日立、東芝等公司的產品中有 70%的零部件也是由中小企業提供的。當前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國內中小企業應當摒棄“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經營模式, 跳出外延式擴張的窠臼,避免規模不經濟,力爭成為與大企業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外圍企業,為大企業提供相關配套服務,依託大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逐步走上以小補大、以專配套和專、精取勝的良性發展道路。

  三、根據中小企業貼近顧客、貼近市場的有利條件,採取“小而特”的差異化經營戰略來進行拾遺補缺

  中小企業投入少,經營規模小,生產能力有限,不容易達到大企業那樣的規模經濟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領先地位,以獲得競爭的主動權。但中小企業點多面廣、貼近顧客和市場,可以根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則來選擇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進行目標營銷。

  通過突出特色經營和個性營銷, 著力滿足小批量的特殊使用者需求,以與眾不同的服務或產品特點來吸引消費者,佔有那些批量小、個性強、營銷微利的市場領域,從而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在當今國內外消費品貿易中,特色化、多樣化、個性化已成為營銷方式的主流,中小企業可以憑藉其靈活高效的經營機制和顯著的經營特色,在滿足多樣化、小批量的市場需求中呈現優勢。

  四、積極推行技術創新戰略,不斷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所謂企業的競爭優勢,說到底是由它所能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決定的,但這種價值的多少則取決於企業的核心能力——技術創新力。市場競爭與其說是產品競爭、服務競爭,不如說是技術競爭。因為通過服務及產品質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帶來的價值增加畢竟是有限的,只有通過技術創新開發的新產品所帶來的價值才是無限的。

  鑑於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低成本勞動力的傳統優勢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挑戰,因此,通過技術創新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已成為中小企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焦點。具體來講,中小企業應從自身的人才、資金相對不足的實際出發,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一方面應積極利用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科研、技術優勢,通過共同分享研究開發成果來促進科技儘快轉化為生產力;另一方面,由於中小企業缺乏自主開發新產品的條件和經費,因此要注意揚長避短,專注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

  中小企業的經營地位

  1、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重要地位,正逐步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生力軍。

  2、在農村經濟中處於主體地位。

  3、中小型企業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夥伴和助手

  中小企業的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是企業整體經營籌劃的重要組成 ,既是適應納稅人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追求利益的必然結果 ,稅務會計不僅要對稅務資金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還要通過稅負因素分析明確利用合法手段保護自身權益 ,在不違反稅法前提下 ,依據稅收規定和生產經營特點籌劃企業整體經營 ,減少應稅行為 ,提高企業利潤。

  稅收籌劃模型的建立便於對納稅方案進行有效抉擇,是連線籌劃目標與技術實現的紐帶 ,當納稅人完成籌劃任務有多套納稅方案時 ,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簡單或複雜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比較和選擇。航天資訊ERP產品固化不同行業特徵的稅收籌劃模型,包括:固定抉擇模型、相機抉擇模型、集團抉擇模型和納稅禁區模型等 ,納稅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型從企業組建形式、註冊登記開始,圍繞籌資、投資、營運全過程 ,乃至收益分配等環節進行稅收籌劃工作 ,以此達到強化企業法律意識,優化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的目的 ,並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會計管理水平的提高 ,實現了企業稅收利益及經濟利益的最大效能。

  2011年以來,相關部門對中小企業減負問題給予高度關注。財政部、發改委先後下發通知,取消了31項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2011年9月底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提出,繼續清理涉及中小企業的各項收費,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行為,減輕中小企業負擔;今年5月12日,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支援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加大中小企業財稅支援力度,緩解融資難等目標;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在調研財政工作時提出繼續深化財稅改革,落實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實施好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加大對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