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業優惠政策案例分析

  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自主創業者也不斷增加。下面小編通過幾個案例和你一起分析自主創業優惠政策。

  :有班不上加盟連鎖

  4月1日,煙臺大學人文學院大三的男生小李的新店開張了,取名“天下第一粉”,專做重慶的特色小吃酸辣粉,開張第一天人滿為患。小李已在老家找好了工作,在一高中當語文教師,可小李說,他不滿足那種按部就班的上班族生活,更青睞自己創業。他做通了家裡的工作,先在學校乾點小生意,練練手,為今後走上社會積累經驗。今年3月,他聯絡到青島臺東八路的“天下第一粉” 連鎖店,花5000元學費將手藝學到手,開了這家店。

  小李說,家裡給了他五萬元創業費,租門面花了2.5萬元,加盟費花了5000 元,買裝置花了3000元,加上其它等各種費用後所剩無幾,只留下了週轉資金用來進貨。酸辣粉5塊錢一份,每份能賺2塊錢,每天都能賣出去60多份。當記者問及創業風險時,小李說,自己創業雖有風險,但卻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這是用金錢難以買到的。

  :創業不是為賺錢

  煙臺大學大三男生小楊個性開朗,他與同學合夥經營的小服裝店已紅紅火火地熱賣一年了。小楊稱,他一直是揹著家裡人開店創業的,如果家裡知道了,一定不會讓他幹下去。因為沒有啟動資金,小楊剛開始每學期開學的學雜費就會先期投到店裡來,等一學期下來,賺夠了學費再補交上去。現在,小楊每月都有幾千元的進項。雖然平時每隔一兩個周都要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去進貨,但他把時間搭配的非常有條理,課程並未受到影響。由於怕耽誤上課,他還從校外僱了個人來看店,每月給的工資不低於社會上同樣的工種,儼然一個標準的學生小老闆了。

  儘管小店經營的有聲有色,小楊卻稱,他創業並不是為賺錢,老家有產業,但他也不想回去,他準備考研,繼續給自己充電,等過段時間就把旺鋪轉讓出去。

  :找準機會真正創業

  在山東工商學院,記者採訪到了“彩雲之南”店主小孫。小孫是雲南大理人,他的小店賣的都是從老家帶來的有地域風情的各色手工製品,高峰時店裡能擠滿五六十人,生意還不錯。但小孫表示,店面是從師哥手中接過來的,畢業後不會繼續從事這種經營。他打算畢業後先找到好的工作單位,積累經營經驗和人脈關係後,如果能尋找到合適的機會,再自主創業,將自己的經營做成連鎖品牌。

  :讀書創業兩相宜

  大學生創業作為目前解決就業困難和大學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個途徑,得到了社會人士的肯定和鼓勵,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認為大學生應以學業為本。對此,記者採訪了煙臺大學就業指導辦公室管老師。

  管老師分析,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式嚴峻,在校生除了要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開始大學生生活到走向社會,只有短短三四年時間,這就要求大學生在踏上社會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人不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鍛鍊、探索、接觸和了解社會,瞭解相關行業的基本運作模式,學習管理知識,學會處理資源、資訊,並積極主動向相關專業老師請教。同時,創業不應該影響學習,可以利用便利的學習資源學習與創業有關的專業性知識。

  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有成功也有失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主創業。因此,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要多一些理性。創業僅有興趣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受到各種各樣的條件等各方面的制約,大學生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