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如何創新

  人人都在說企業管理的創新,這企業管理創新現在是怎麼做的?小編為你帶來了“企業管理創新”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淺析企業管理創新

  資源的稀缺性與需求的無限性,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難題。管理創新就是指創造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資源配置與整合正規化,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倍增。這種創新在國家創新體系中處於綜合統籌指導協調的地位。無論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知識創新,還是企業創新,其成功與否,最終都取決於組織結構和管理活動的協調發展。

  管理創新是所有創新的基礎和保證。國有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依託,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國家經濟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主要體現力量。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它將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要不斷推動國有企業的發展,增強國有企業的生命力,企業必須要實行管理創新。管理創新必須以質量第一為導向,以適應市場為模式,走一條“全面質量經營”之路。

  所以,針對目前企業的管理滑坡和經營觀念、經營組織、經營行為、經營目標和管理制度等,以適應市場的轉變,真正實現以“質量經營”為特色的改革創新。企業要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更早地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並使自己在競爭中獲勝,一定要運用科學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術來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使企業能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創造出高效率與高效益。換言之,企業必須面對改革,面對市場,面對未來進行持續的管理創新,以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的競爭能力。

  一、管理創新的意義在於優化資源配置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要以適應市場為模式。一般通過兩種模式來實現:一種是改進產品和提升服務,不斷適應市場的模式;另一種是以發明新技術,不斷創造市場的模式。在保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不斷拓展新的領域,才能為企業更換新鮮血液。如果市場打不開,產品再好,質量再高,也終究變不成商品,企業終究還是沒有希望。所以市場是前提,維護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才顯的尤為重要。

  管理理論的創新蘊含著思維整合的創造過程,它伴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管理實踐的日益複雜而不斷深化。企業戰略的前瞻性,決定了以後發展的命運。企業的管理恰恰又得依靠管理者的智慧,一套好的管理體系的制定,對提升企業形象,體現其社會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的價值在於不斷改革創新

  管理價值的“精髓”在於五個方面的管理:***1***熱衷於對顧客的需求做出反應;***2***在企業的一切領域不斷創新;***3***夥伴關係--與本組織有關的所有的人都積極參加進來並分享經營成果;***4***領導班子熱愛改革;***5***用簡單的支援系統進行控制,目的在於確定當前環境中什麼是“應該做的事情”。當代國際貿易中,市場競爭顯著的特點就是非價格的競爭。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質量管理創新取勝,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

  天津市肉類聯合加工工廠是全國肉類行業中屈指可數的大中型企業。自1992年市場開放後一直徘徊在低谷之中,1996年,企業重新定位經營戰略,提出了“以顧客需求為目標的全面質量經營”的思想方針,制訂立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質量戰略和以質量管理為根本的經營戰略,率先建立了ISO9001質量管理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並將兩個質量管理體系有機結合,執行在肉類食品生產加工的全過程中。經過幾年的努力,通過與日本商界的經濟合作,使熟肉製品出口日本,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從而又恢復了其原有的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創新是管理的價值體現,目的是提高企業有限資源的配置效率,使不變的生產要素髮揮更大的作用。這一效率不僅要在資金週轉速度加快資源消耗係數減小,勞動生產率提高等眾多生產指標上得到體現,還要在經濟效益指標上得到反映。近年來,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煤電價格聯動政策不到位、火電行業全面虧損的嚴峻形勢下,傳統的以單一火電為主的經營和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能源領域面臨重大改革,能源結構多元化、低碳化、智慧化發展趨勢,能源科技競爭更趨激烈。山西省內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和低碳發展的矛盾長期存在,能源需求增長與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銳。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避免煤電市場尖銳化,山西省相繼出臺“煤炭二十條”來緩解電力企業的壓力。通過產業延伸、技術創新、政策引導等有效途徑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創新的依據是市場,實現市場的優化配置,不斷創新新的市場,才能最終帶領企業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現在產業的單一不僅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同樣影響著顧客的需求。市場的創新,不僅僅是

  指產業縱向延伸,更重要的是突破固有模式,實現橫向發展,實現資源的整合利用,創造出新的市場。

  三、努力創造新的組織資源整合正規化

  管理的實質就在於發揮組織作用,使各種組織合理協調、有序互補,這個過程是對組織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過程。中國先秦思想家管仲設計的五家一軌,十軌一里,四里一連,十連一鄉,十鄉一軍的組織體系,也是對管理的一種創新嘗試。組織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務和形式加以編制,即對人員及事務進行有效的組合。組合是由許多功能相關的團體或個人合作而成的,其主要特徵是為了達成某一特定的目標,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各自分擔明確的任務。

  在不同的權利配合下,扮演不同的角色。組織機構是企業管理活動及其他活動有序化的支撐體系。一個新的組織機構的誕生無疑是一種創新,而將各個組織之間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有效運轉也是一種創新,這後一種創新更能有效地整合組織資源,使其作用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所以創造新的組織整合正規化是更高層次上的管理創新。合理而有效的組織資源對於搞好企業管理,實現企業的組織目標,促進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管理創新的靈魂和精髓是從根本上創造一種新的更為有效的組織整合正規化。

  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網路組織作為一種對抗高度變化的競爭環境的新型組織模式,印證了它的巨大優勢。它一方面集中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功能優勢;另一方面以合同管理為紐帶,把生產任務外包給符合條件的企業,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產品的創新和營銷網路的擴大上。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創新,今後還會出現更新穎,更高效的組織資源整合正規化。當然,組織資源整合正規化能否成功實施,取決於企業的領導者。

  企業管理創新跨越的途徑

  一是借用外部著名諮詢公司策劃培訓。當今國際上著名的諮詢公司麥肯錫、畢馬威等都開展管理諮詢培訓服務。諮詢策劃培訓的實質是委託具有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術專家幫助企業重新設定管理機構、制定管理制度、推行新的管理方法、教育培訓員工等管理舉措,使企業組織執行機制扁平化,工作效率提高,科學化、專業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中小企業採用這種簡捷方法可節約時間、減少資源的投入,加快獲得較好經濟效益。

  二是引進現代管理技術。我國中小企業對生產管理中急需的技術可以出資向國外著名公司購買引進。購買管理技術時在協議中可要求輸入方要派技術人員來廠裡具體指導實踐。當前,我國企業引進的管理技術範疇主要有:基礎管理、財務管理、6σ管理、ERP管理等。

  三是引進拔尖人才。在今天科技突破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的巨集觀發展和微觀管理運作的成敗,最關鍵的因素當屬企業要擁有一批拔尖的管理技術人才,然而,出類拔萃的管理人才在企業“系統”土壤中產生是極其有限的。企業為了快速獲得出類拔萃的管理人才,應當把挖掘人才的視野拓寬到國內外人力資源市場,積極引進外部拔尖人才,從企業發展的長遠經濟角度衡量,即使花費數百萬元高薪聘請,對企業成本構成仍是一個小數目。

  四是在合作經營專案中學習提高。企業雙方在合作專案中學習是一種較好的辦法。一般說來是我國企業和國際先進企業共同出資經營某一專案,國外企業或提供軟硬體裝置或派遣技術管理專家直接進行合作指導。採取此種方法我方企業管理技術人員能在實踐中耳濡目染、較形象具體地學到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特殊性管理技術,可少走彎路、達到管理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