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調整策略

  面臨當前金融危機、股市樓市變局,企業該如何應對?管理者的成長必須超前於社會的發展;管理者的思考必須超前於社會的認知。如何從容面對市場競爭,怎樣才能輕鬆應對企業管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不確定性環境

  傳統的戰略規劃是以假定企業可以通過科學的工具和方法來預測任何業務為前提,但企業面臨的是不確定的複雜環境,這使得戰略規劃的可預見性大打折扣。環境的不確定性是一個多維的概念,不同維度的不確定性對 企業戰略的影響各不相同,具體體現為:

  1. 外部環境的多變性導致 戰略決策的風險提高。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受到很多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而這些外部環境因素經常變化,產生高度不確定感,導致企業沒有 戰略決策的環境基礎,戰略決策的風險提高。

  2. 競爭環境的複雜性導致企業的競爭地位發生變化。第一,由於環境多變使得企業的行業競爭優勢、競爭地位發生變化,而企業卻無法及時把握住,使得其根據過去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地位所制定的企業戰略不適合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第二, 客戶需求的複雜化使企業越來越難以面對,導致其競爭地位發生變化。由於 客戶需求的複雜化將使得企業要 客戶分析方面投入大量工作,如果企業沒有與競爭對手可以比拼的實力,那麼競爭對手將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使客戶轉向競爭對手。第三、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加快,改變了競爭者之間的技術優勢,影響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

  3.內部管理的複雜性使 企業戰略調整的過程更為複雜。為了應對 企業環境的變化,企業往往對其 組織結構、激勵制度、 績效管理系統、技術創新管理、部門協作等方面進行調整,而這種調整往往和企業已有的戰略發生衝突,這就使得企業在戰略調整過程中必須考慮未來內部管理很有可能發生的變革,這就使得戰略調整不僅要關注現有影響因素,還要關注未來的可能影響因素,使得調整過程變得極其複雜。

  調整的原則

  儘管不確定環境使企業的戰略調整變得日益困難,但企業能採取的行動就是迎難而上。那麼企業在進行戰略調整時應遵循什麼原則,才能使其戰略挑戰合理有效呢?具體表現為:

  1. 及時反應原則。由於環境是不斷變化並且具有不確定性,企業戰略必須針對環境變化及時進行調整。企業戰略調整的這種 決策能力不同於一般的決策能力,它不僅要求保證決策的正確性而且要求有較大的決策範圍和速度,滯後的戰略調整會讓企業遭遇較高的風險。

  2. 有效控制原則。企業的控制性是指在一定環境變化條件下,企業能通過控制內部 管理系統的方法,影響和控制環境受控系統,以達到預期 企業戰略目標的能力。因為,企業與環境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當企業對自己進行了積極改變的時候,將使企業在環境的變化中處於比較主動的地位,對環境的變化將有更好的預測,進而有助於企業戰略調整的成功。

  3. 動態適應原則。在戰略調整過程中,增加 戰略決策的 柔性,使其可以根據新資訊加以修正。因為環境的快速變化使企業不斷地接受新的資訊,這就要企業戰略既有一定的穩定性,又有一定的適應性,進而要求戰略具有動態適應的能力,戰略方案具有一定的 柔性。

  4.區域性調整原則。企業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對戰略進行區域性的調整。由於 戰略決策本身要求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隨時進行全面的調整將使企業的工作完全陷入戰略調整之中,無法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同時,各種環境因素對企業的影響,往往也是從一個個方面開始,因此企業應該先對影響最大的方面進行調整。如企業的戰略可以分為總體 經營戰略、 業務單元戰略和 職能戰略。企業可以先對其 職能戰略進行調整,當需要調整的內容增加了,並達到一定的程度,再對其 業務單元戰略和總體 經營戰略進行調整。

  調整的策略

  在瞭解了不確定性環境對 企業戰略調整的影響以及針對這種不確定性企業進行戰略調整應遵循的原則後,那麼企業進行具體的戰略調整時,可以採取什麼策略呢?具體有:

  1.建立環境變化預警系統,提高戰略調整的前導性。企業對環境變化做出正確反應的前提是及時正確地感知環境的變化,這要求企業要建立起戰略預警系統。戰略預警系統是指監控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並分析不確定性的層次,準確、及時評價階段性戰略完成情況以及完成的效率的一個系統。企業經營環境監測預警系統是管理和決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功能完善和安全可靠的應用系統可以大大提高企業決策的效率,降低由於不確定性給企業戰略實施帶來的風險。

  在進行戰略預警之前,企業要根據環境構建戰略預警的指標體系。企業環境檢測預警指標體系分為巨集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巨集觀可以從法律、社會文化、經濟和科技等方面進行構建;微觀要圍繞企業自身的特點可以從供給,需求和競爭三個方面來建立。通過以上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各種指標的檢測結果,根據不同指標的變化程度及警兆因素對企業行為造成壓力的大小或強弱,確定警戒線,分析報警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使進行戰略調整具有一定的先導性。

  2.增強環境變化的感知力,提高 企業戰略自適應能力。企業作為開放系統,通過組織邊界與外界環境進行著能量、物質、資訊的交換。外界環境中的微小變化都可能會對 組織績效的取得產生影響。提高企業對環境變化的感知力不僅需要企業時刻監控外圍環境,注重企業戰略對環境的適應性,還要企業對內部各要素和外部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使企業整體適應環境變化能力得到提高。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工作增強環境變化的感知力:首先, 管理者要了解環境對組織戰略的影響程度。由於環境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 管理者首先要隨時隨地利用各種渠道與方法去認識、瞭解和掌握環境,研究其變化規律,預測環境變化的趨勢及其可能對組織戰略產生的影響。其次,在瞭解和掌握各種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研究,確定各種環境因素對組織有什麼影響。最後, 管理者在對環境因素進行了一定的分析之後,要對各種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做出反應。充分利用環境中對 企業戰略有利的方面,對企業產生正面作用。對於環境中不利於 組織發展的因素,一方面可通過 組織變革使其與 企業戰略相適應,另一方面可通過 組織行為調整環境,使其有利於戰略。

  3.制定 柔性 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的戰略調整。 組織結構的功能在於分工和協調,是保證 戰略實施的必要手段。企業為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或不確定事件的影響,往往需要調整內部 組織結構,如果某些結構的調整 成本太高,代價太大,企業就難以對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這意味著企業的組織結構是缺乏 柔性的。 戰略柔性是企業內部結構所具有的屬性特徵,是結構在一定範圍內的可調整性、可變革性。比如企業在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需要調整產品的品種結構或產量結構,而品種結構或產量結構的調整依賴於裝置、技術、人力、組織等結構的調整。如果企業能夠較為容易地實現結構調整,那麼企業具有較高的 戰略柔性,相反,其戰略柔性較低。所以 企業戰略要能適應外部的環境變化,就要使 組織結構由剛性變為 柔性,因為組織柔性化能取代 業務處理過程專門化、任務專業化的同時,還可以減緩陳舊性,提高 決策合理性。

  4.運用 目標管理方法,區域性調整建立短期優勢。企業的成功並非單純依靠靜態的長期戰略,還需要許多動態的戰略做補充以建立起一系列的短期優勢。新型競爭戰略就是不僅追求長期優勢,還追求短期優勢,它是以未來盈利性為主、以適合更多的不確定性為追求方向,使其具有更多的機會。同時,企業的 戰略制定和實施過程其實就是目標分解過程,並且遵循從上而下的原則。企業制定 戰略目標後把它進行分解,逐級確定目標的責任主體,以確保目標的實現。當外部環境產生變化時,企業就要對 戰略目標進行調整,進而也要調整 戰略措施。但是,如果外部環境變化不是很大,只需對 戰略目標進行區域性的調整,也就是區域性領域的微調。戰略區域性微調的好處是,一方面能使戰略的發展具有延續性,確保企業按照既定的方向進行發展,另一方面確保員工對戰略產生信賴感,知道自己工作的方向,從而願意為 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努力。

  5.運用平衡記分卡,構建戰略 管理系統。 平衡計分卡是從 財務、客戶、內部 業務流程、學習和創新四個方面來考察企業戰略 績效的系統,利用它可以對關鍵過程進行 有效控制,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考評和戰略有效銜接起來,解決傳統 管理體系中公司長期戰略與短期行為脫節的問題。運用平衡分卡來構建戰略 管理系統,企業可以:首先,在全盤考慮公司現有資源和外部因素的基礎上制定公司的遠景規劃與 戰略目標;然後把戰略目標轉化為關鍵成功因素和 關鍵業績指標,根據這些指標來制定戰略行動方案;接著,根據戰略行動方案,根據各 部門工作的重要性分配資源,並儘量使部門間的資源產生協同效應;最後,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對戰略進行反饋和調整,並調整其考核指標體系。通過以上各個環節的實施,確保企業的 戰略目標、戰略行為、 戰略資源和 績效管理成為一個聯絡緊密的整體,使企業的戰略調整和 戰略決策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