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下的營銷失效的原因是什麼

  受社會化媒體及移動化網際網路影響,企業的潛在消費者越來越分散,為了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企業採用越來越多的市場營銷渠道。那麼?

  排除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筆者從市場營銷人員的角度,揭露多渠道背景下營銷失效的內在原因:

  營銷失效的原因:市場營銷人員對消費者認知失衡

  市場營銷人員是市場營銷的主體,在各種市場營銷要素中,市場營銷人員是首要的、決定性的、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潛力的要素,是其他各種市場營銷要素的支配者。企業市場營銷人員在面對越來越紛雜及更新跌出的市場營銷渠道時,受各種內外條件限制,出現了對消費者特點、行為、喜好等方面的認知的失衡,以致決策和行動失誤,無法有效利用各種營銷渠道,達到預期效果。

  以來源於PitneyBowesSoftware的一項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的市場營銷人員社交媒體使用情況調查***見下圖***為例,消費者使用的渠道和市場營銷人員關注的渠道間存在明顯的斷痕。57%的營銷人員使用Twitter,而實際上只有31%的受訪消費者使用。51%的營銷人員利用Google+,而只有21%的消費者在使用它。

  營銷失效的原因:市場營銷“浮躁症”

  在市場營銷中,存在以下幾種心理,容易使企業及企業營銷人員脫離實際營銷現狀及本身營銷策略及計劃,陷入“浮躁症”誤區,對市場營銷造成不利影響。

  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企業及市場營銷人員的慾望。慾望是動力也是魔鬼。正如webpower,甚至是郵件營銷行業一樣,一直在尋找新的有效的方法,以使用最少的努力達到最好的投資回報率。不幸的是,一些企業及市場營銷人員的慾望超出實際,不切實際的營銷策略及目標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營銷失誤。

  第二個方面是從眾及恐慌心理。出於對未來的恐慌及尋找歸屬感,企業市場營銷人員在營銷上容易隨波逐流,盲目的處理各種問題,從而導致決策失誤,以及錯失的良機。殊不知,從眾同樣隱藏著未知的風險。往往別人使用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以目前社交媒體的興起為例,好像企業不做社交媒體營銷就跟不上時代,營銷人員不使用社交媒體營銷就是失職,而忽略了這種營銷方式是否真正合適自己的企業。

  營銷失效的原因:人的本性使然

  市場營銷人員以過時的方法,頑強的抵抗其他外部渠道。或者,以一種多多益善,多用無害的心態,毫無考量、不加分析的對每個渠道加以利用,這可能導致市場營銷人員失去了尋找與消費者建立最有效聯絡和溝通的機會。這個其中的真正原因之一,可能正是人的本性。

  從人的本性出發,無論是科學營銷理論還是營銷技術工具的快速發展,每一項新的事物出現,都需要花費時間去理解。每一種營銷渠道的掌握,都需要市場營銷人員花更長時間去了解,並制定有效的策略來加以利用。對於渠道理解的深度,正確性受時間、智力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從以上訴述,市場營銷人員自身存在的種種內在因素可能導致渠道利用失誤,造成營銷失效,那麼,從市場營銷人員自身出發主動尋找解決方法,就可能扭轉乾坤,轉被動為主動。那麼,當市場營銷人員面對多渠道及營銷失效挑戰,該如何轉變營銷思路、轉危為機呢?筆者認為,市場營銷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某一個渠道,而在於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有效的營銷思路,這需要市場營銷人員轉變現有的效果不佳的營銷不佳,很好地利用各種客戶希望與企業建立聯絡和互動的渠道作為紐帶,把客戶與企業緊密聯絡起來。具體可以按以下步驟實施:

  首先,市場營銷人員應避免“浮躁”與“隨波逐流”,迴歸理性心理。

  其次,坐下來,回顧並分析目前的營銷現狀及得到的結果。如果去年的營銷ROI沒有達到預期,那些就需要全面審視一下目前的營銷規劃及策略,找出問題癥結,從營銷思維上進行轉變,而不是隻想到去轉變渠道。

  然後,和老闆或上級以及團隊進行談話及溝通,並通過使用測試優化,把談話轉變為實際行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暫時停止永無休止的單向廣播,迴歸營銷的本質,開始從各個渠道去傾聽顧客的聲音。只有懂得顧客真正的需要,營銷才能真正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