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創業調查

  大學生‘村官’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有利地促進了當地農戶的萬元增收。”大學生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幫助農民實現萬元增收,成為當地村民炙手可熱的“新寵”。

  一、大學生村官現狀

  目前,五河縣在任的64名大學生村官,3名實現創業,創業專案3個。大學生村官有創業的美好願望,但農村和社群的工作條件、環境和資源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找到合適的專案,加之農村基層的資訊來源渠道狹窄,對外界創業資訊、創業專案等了解十分有限。根據調研發現,由於農村農業土地承包到戶,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五河縣農村閒置流轉土地較少,可供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土地、場所等資源比較缺乏,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專案的選擇增添了難度。

  雖然各級黨委、政府都鼓勵和支援大學生村官創業,並出臺了一些扶持優惠政策,如團縣委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貸款貼息等,但總的來說,扶持政策執行、落實力度還不夠大。一是部門資源尚欠整合。雖然一些部門參與到大學生村官創業工作中來,但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組織部門基本上還是“孤軍作戰”,團委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有限。二是扶持政策尚欠具體。上級部門出臺的扶持政策總體上比較籠統,在規費減免、稅收優惠等方面沒有明確細化,銀行推出的大學生村官創業貸款手續繁雜、門檻較高。三是扶持政策宣傳不到位。相關部門缺乏對扶持政策的宣傳,導致政策資訊傳遞不對稱,執行和落實途徑不暢通,致使很多大學生村官創業者不清楚如何獲得優惠政策,不知道扶持政策的申請程式、辦理部門。

  從對創業政策的執行情況看,相應配套措施的出臺滯後。大學生村官常常面臨農村基層工作佔用大量時間和創業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不足的矛盾。同時,調研發現,超過半數的大學生村官認為現有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創業需求,大學生村官有知識缺創業技能、有熱度缺創業經驗的現象較為普遍。

  二、大學生村官創業現狀的思考及建議

  創業專案的選擇是大學生村官創業的短板。在大學生村官選擇創業專案時,主管部門要從農林、畜牧、商貿、科學技術等相關部門抽調一批專業人士組成專案論證組,對其申報的創業專案進行風險評估;推介一些實用創業專案,供他們選擇。

  成立專門機構統籌辦理大學生村官創業涉及的各項手續,開通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綠色通道”,聯合工商行政管理、稅務、金融、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業、畜牧水產、林業等相關職能部門通過簡化審批手續,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援。很多大學生村官創業初期最需要的是准入、稅收和金融方面的扶持政策。因此,在准入方面可以採用適當降低標準、放寬條件等方法,降低創業門檻;在稅收方面,政府可以根據產業導向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業專案在一定年限內進行稅收減免或全額退稅,以減輕大學生創業初期的負擔;在金融方面,怎樣幫助他們取得創業貸款是最重要的,他們很多有創業想法,但是因為剛出校門、家庭情況一般,缺乏創業的啟動資金,由金融部門協調銀行給予政策扶持十分必要。

  應制訂相應的管理措施,正確引導大學生村官處理好創業與履職的關係,進一步規範大學生村官創業管理。在大學生村官創辦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群眾致富有較強帶動效應的專案時,允許其在任期內佔用一半的工作時間用於創業,其他型別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允許佔用1/3以內的時間用於創業,以滿足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時間和精力所需。

  探索推行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特別是加強創業技能與創業風險認識培訓。同時,免費提供創業風險預警資訊,提升規避風險的能力。有關部門加強創業政策培訓,就創業實踐中涉及的金融、稅務、環境保護等方面相關的政策進行分析。

  整合政府職能部門資源,充分利用省、蚌埠市相關專案扶持政策,主動與農業、林業、畜牧水產、水利等部門協調,爭取上級部門的專案資金、技術向大學生村官創業專案傾斜;引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智囊型力量與資源,組建大學生村官創業服務團,加強對創業的技術指導、諮詢與服務,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加強政策宣傳,注重宣傳大學生村官創業典範和創業事蹟,激發大學生村官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增強基層幹部、群眾對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的認同感。同時,在規避創業風險方面,要避免因任期職滿人員流動而影響創業專案發展,鼓勵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繼續創業,繼續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逐步實現創業專案的社會化,使其發揮更大、更好的示範引領作用,逐步使大學生村官創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案列展示

  駐村幹部當“致富參謀”

  王華,火爐鎮原農業服務中心主任。他在去年向火爐鎮政府主動申請擔任萬峰村駐村幹部以來,就深入到農家院壩及田間地頭,詳細瞭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積極謀劃該村農民的增收產業。在他的積極爭取下,村民期盼了10年之久的萬峰村至火爐場鎮的3公里的斷頭公路得以在武隆交委批覆立項。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發動村民投勞投資修建該公路。經過1300多名村民一個多月的辛勤勞動,目前這條公路已實現了初通。78歲的村民陳大爺在公路初通日,專程跑到距離5公里遠的火爐場鎮花132元錢買來鞭炮以示慶祝:“要不是王華同志的努力工作,這條公路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修通呀﹗”

  像王華一樣,火爐鎮的20多名名駐村幹部都成為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中的“致富參謀”。

  80後大學生深山創業

  去年7月,出生於重慶九龍坡區的胡琨在重慶的一所大學畢業後,被組織上選調到火爐鎮夢衝塘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作為一名“80後”的年輕一代,放棄了重慶主城區的優越生活,毅然選擇到武隆縣火爐鎮的邊遠山區夢衝塘村服務。在積極協助村支兩委開展工作、有效化解村民矛盾糾紛的同時,胡琨心中的一個念頭越來越強烈:那就是自己帶頭創業,逐步引導村民選準脫貧專案致富。

  去年10月,胡琨與村支書羅明斌一道,來到湖北省荊州長江水產研究所學習鱘魚養殖技術;今年3月,他又跑到成都市龍泉驛萬金生態養殖基地學習林下養土雞技術。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胡琨說:“計劃投資60萬元,修建30個40平方米的標準化鱘魚養殖池,年飼養5萬尾鱘魚”。據瞭解,胡琨目前已投資9萬元,完成了場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僱請的15名工人正在養殖池裡幹活。

  “基礎工程5月底完成就可投入使用,年產值超過100萬元,可解決20名當地農民就業。”胡琨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