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蜈蚣蜈蚣的疾病防治

  蜈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範圍比較廣泛,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而飼養蜈蚣有哪些方法技巧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蜈蚣的飼養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蜈蚣的飼養方法

  1、箱養,養殖箱用木板製成,其大小以長55釐米,寬45釐米,高30釐米較為適宜,箱內壁貼上一層無毒塑料薄膜,箱口配製有一個鐵紗的箱蓋。箱製成後,放在 室內適當的位置,多個箱則排放好,箱底放多層瓦片,瓦片間的距離為1.5釐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墊腳,通常5~6片為一疊,這樣瓦片間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棲 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乾淨,並吸足水,以便為蜈蚣創造一個潮溼環境。而且一定時間後更換一批預先製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溼潤和清潔衛生。

  2、缸養,通常採用陶瓷缸,選擇口徑寬50~60釐米,高80~100釐米的陶瓷缸。在室內擺放在適當位置,缸底放一層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蓋一層30釐米 厚的肥沃菜園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養方式堆疊瓦片,最上層瓦片離缸口20釐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鐵紗蓋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養,是在室內或室外建池養殖,池為磚水泥結構。池內環境要溫暖、涼爽、潮溼、安靜。室內池一般每個池面積2平方米左右為適宜,長方形,池高為50~60釐米,內 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並襯上農用薄膜,或用20釐米寬的玻璃在池上方鑲嵌一圈。池底不鋪放水泥,先鋪一層厚約10釐米的小土塊,再在上面堆放5~6 層瓦片,瓦片間留有1.5釐米的空隙,供蜈蚣棲息和產卵孵化。在天氣寒冷的地區,可在池壁圍牆內側距離牆的一定距離外挖一條深50至60釐米的坑,坑內堆 放石頭,碎磚碎瓦片,並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鐵紗蓋或塑料紗蓋罩嚴。

  蜈蚣的疾病防治

  1、綠僵菌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於氣候變化,溫度高;溼度大,使蜈蚣受綠僵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關節的面板上出現黑色小斑點,繼而體表失去光澤,最終因拒食消瘦而死亡。治療方法是:食母生0.6克,土黴素0.25克,氯黴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飼料拌勻喂病蜈蚣,直到病癒。

  2、胃腸炎:蜈蚣多在秋後陰雨低溫時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頭部呈紫紅色,毒鉤全張,不食或少食,發病5~7天后死亡。治療方法是:用磺胺片0.5克研細後用飼料300克拌勻;另用氯黴素0.25克、飼料300克,拌勻,隔日錯開餵食。

  3、脫殼病:由於蜈蚣棲息場所過於潮溼,使真菌在軀體寄生引起。初期表現不安,來回爬動;後期表現無力,行動滯緩;最終因不食不飲而死亡。治療方法是:土黴素0.25克,食母生0.6克,鈣片1克,共研成細末同400克飼料拌勻,連喂10天即可痊癒。

  4、黑斑病:是人工養殖蜈蚣中最常見的主要病害。尤其是在夏季,人工養殖池內很容易發生由黴菌所致的“黑斑病”,往往造成當年出生的幼小蜈蚣大批死亡,有時成年的大蜈蚣也會因被感染上這種黴菌病而致死。據我們多年調查,很少發現野生蜈蚣有這種疾病。因此可以認為,“黑斑病”是養殖條件下的一種嚴重病害。

  發現病蜈蚣,立即隔離飼料,可用0.25克的紅黴素片、金黴素片研粉加水600毫升強迫其飲用藥水,每天二次,連續3~4天,或用紅黴素、金黴素加水研開噴灑在磚頭瓦片上。同時注意衛生,注意水質。

  除採取上述預防措施外,可以把治療黴病的藥物與食物拌合在一起,以飼餵患病的蜈蚣.可起到治療的作用。

  “黑斑病”的藥物有制菌素、兩性黴素、放線菌酮和克念黴素等乳化劑。也可以在池內***巢外***試用紫外線燈光照射的方法加以預防或進行輔助治療,以達到殺死致病黴菌,防病治病的目的。

  可用食母生0.6克、氯黴素0.25克、土黴素0.25克,一起磨細拌飼料蟲連喂7天可防治,對嚴重者可分離餵食。也可分別選用制菌素、兩性黴素、放線菌酮和克念黴素等乳化劑防治。

  蜈蚣咬傷的應急處理

  臨床表現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噁心、嘔吐,甚至羶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狀。如果被長江流域的紅頭黑身黃腳蜈蚣咬到手,咬傷處會很快產生劇烈疼痛,一般2個小時內肘關節處,3個小時腋窩處開始劇烈疼痛,4~5小時胸口隱隱作痛,不過不用擔心,一般不會導致致命危險。4天過後症狀漸漸消失。

  應急處理

  蜈蚣咬傷後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區域性應用冷溼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症狀者直速到醫院治。

  應急處理

  在傷肢上端2~3釐米處,用布帶紮緊,每15分鐘放鬆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切開傷處面板,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並選用高錳酸鉀液、石灰水沖洗傷口。症狀較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裡,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氣轉冷時,鑽入背風向陽山坡的泥土中,潛伏於離地面約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驚蟄後***三月上旬***,隨著天氣轉暖又開始活動覓食。

  蜈蚣鑽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岩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餌料及飲水充足時也可以幾十條在一起共居。

  蜈蚣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凶猛,食物範圍廣泛,尤喜食昆蟲類。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

蜈蚣的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