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曼龍怎麼養藍曼龍的疾病防治

  藍曼龍體色豔麗,幼魚時常到水面吞嚥空氣,顯得滑稽可愛,很多人都喜歡飼養藍曼龍魚。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藍曼龍怎麼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藍曼龍的飼養方法

  親魚選擇

  藍曼魚一般經6—7個月的生長就可達到性成熟,最好選擇月齡在12—20月之間的藍曼龍作親魚。此時體長10cm左右,繁殖力最強,一次產卵可達2000多粒;月齡太大的魚繁殖不理想。對親魚的要求是:形體健壯、色彩鮮豔,雌魚必須選擇腹部明顯膨大的,雄魚個體應大於雌魚,否則繁殖不一定能成功。

  餌料選擇

  藍曼龍的繁殖操作相對簡單,而仔、稚魚的培育則較難,原因是藍曼龍的仔魚個體明顯小於其它熱帶魚,體長只有4mm多;大多數熱帶魚的仔魚體長都在7mm以上,一般都可開口攝食孵化不久的豐年蟲無節幼體,甚至可直接攝食小型枝角類,如孔雀魚***Poeciliareticulata***和瑪麗魚***Poecilialatipinna***。藍曼龍仔魚轉為外部營養時尚不能攝食豐年蟲無節幼體,需要提供個體更小的活餌。

  草履蟲及輪蟲投喂量應掌握在兩餐***上一餐與下一餐***之間剛好吃完為度;豐年蟲的投喂量應控制在每餐半小時內吃完為度。

  日常管理

  ***1***換水

  仔、稚魚期間藍曼龍的鰓發育未全,又因培育水體中個體密度高,易發生缺氧,此時可微微充氣。在乎遊後一週內,一般不加水、不換水;一週後每天可加水1/20或換1/10的水量,但操作宜輕緩。

  ***2***防病害

  飼養藍曼龍6-7來,未曾發現該魚感染寄生蟲病。然而在體長1.5-2.5cm階段易得細菌性腸炎,但不是很嚴重;同樣是攀鱸科的魚---馬三甲,在這個階段易得細菌性腸炎,死亡率很高。對此,發病前用呋喃唑酮2mg/L藥液潑灑。

  仔魚培育時,因使用活餌料易帶入水螅,有時在缸中大量出現。水螅不僅攝食所投喂的活餌料,而且對於1cm以內的仔魚也會造成傷害。殺滅水螅可用硫酸銅0.35mg/L處理,一天後換水1/3以上,以保證安全。

  藍曼龍的疾病防治

  白點病

  症狀:病魚神情呆滯,常在水流中沖洗或巖上蹭癢,體表佈滿白色或淺灰色斑點,病魚出現互動感染和兩次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於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不易治癒。防治方法:

  ①將水溫捉高到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顯,必須同時用藥物浸洗才行。

  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水族箱中,10餘小時後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餘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

  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鐘,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鐘,24小時後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

  爛鰭爛面板病

  症狀:病魚各鰭殘缺不全,體表鱗片脫落,面板腐爛並有淺表性潰瘍。發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觀賞魚彼此間爭搶地盤,互相打鬥,或者對新水不適應,導致鰭條面板受傷,弓J起細菌互動感染,特別是在已有魚類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魚後,更易出現這種情況。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頭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魚10—15分鐘。

  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錳酸鉀,浸洗病魚5—10分鐘。

  爛鰓病

  症狀:病魚腮部腮絲失血腐爛,嚴重時鰓絲潰爛成洞,鰓軟骨外露,病魚呼吸困難。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2克呋喃西林,浸洗5—10分鐘。

  ②在9份淡水中兌摻1份海水,浸洗病魚1—2分鐘。

  ③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05克硫酸銅,浸洗病魚5—10分鐘。

  藍曼龍的繁殖環境

  將一對親魚***雌雄各一***放在繁殖用的水族箱中,水族箱大小為50cm×35cmx35cm;若繁殖用水族箱兼作仔、稚魚培育,面積必須在0.5m2以上。水溫比平時略高1—2℃,以26—28℃最為合適。藍曼龍可飼養在pH值6.0—8.8、硬度為5—35。dGH的水體中,但作為理想的繁殖用水,PH值應控制在6—7.5,硬度為7~15。dGH之間。繁殖時無需充氣增氧,保持環境安靜最為重要,更不能用過濾裝置。

  藍曼龍產卵前有築泡沫浮巢的習性,故需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的大葉水草,也可放一塊塑料泡沫板,使藍曼龍築巢容易些。

藍曼龍的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