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

    論文關鍵詞 新媒體 環境 電視新聞 編輯 多元化

  論文摘要 新媒體環境的發展給電視新聞編輯帶來挑戰,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成為必然趨勢。無論從美學角度還是服務受眾需求的角度,電視新聞都應彙集豐富多樣的編輯方式,拓寬編輯思路,全方位滿足受眾的觀看需求,提升電視新聞的編輯製作水平,凝聚電視新聞節目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競爭力。
  0 引言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廣大受眾增加了觀看新聞的途徑,各種新媒體通過對新聞內容的實時更新、動態傳遞,展現出新媒體的新聞編輯優勢。為應對新媒體的競爭挑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也應與時俱進發展,為受眾呈現用多樣化的編輯效果,展現電視新聞節目獨特的吸引力。
  1 新媒體環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
  新媒體是指新技術支援體系下的媒體形態,例如網路媒體、移動電視、數字報刊、手機簡訊等都是新媒體的代表。新媒體的發展非常迅速,而且資訊傳遞的形式多種多樣,實時更新,適合滿足不同型別的使用者需求。在新聞方面,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在於新聞節目的時間相對固定,新聞播報具有一定的規範模式。相比之下,新媒體對新聞內容的編輯方式、傳遞方式更為靈活。但電視媒體作為主要的傳統媒體,具有強大的新聞公信力,在新聞事件播報方面極具權威性,且在深度報道方面也有自身的優勢。因此,新媒體環境給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帶來挑戰,同時也是電視新聞開拓創新的契機。
  2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多樣化編輯的發展需求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其面對的新聞採集源泉並無實質差異,新媒體可以採集的新聞熱點,電視媒體也同樣可以,其區別在於編輯和傳遞方式的不同。傳遞方式是由媒體本身的性質所決定,而編輯則具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成為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主要源於新聞編輯的美學需求和服務受眾的職能需求。
  從美學角度來看,電視新聞是視聽藝術結合的產物。電視新聞包含聲音、圖片、視訊和主持人的解說,多種資訊的融合塑造出新聞節目特有的藝術畫面。新聞編輯形式的單一化必然會影響到新聞節目的美學效果,甚至給觀眾造成視覺疲勞。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為新聞節目編輯帶來巨大的幫助,通過多樣化的新聞編輯展現新聞節目特有的真實性、感人性、嚴肅性,才能使其美學價值得到昇華。
  從服務受眾角度來看,新聞編輯的多樣化不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或是為了變化而變化,其多樣化發展遵循的主線是受眾需求。媒體在變化,資訊科技在發展,受眾需求品味也在不斷提升。他們不再滿足於觀看單一形式的新聞節目。對於時代前沿的新聞資訊,他們希望能夠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詮釋,例如對火星的探測,觀眾不僅期望瞭解最新的技術進展,更渴望看到逼真的畫面和科學家的生動講述;針對社會當下出現的問題,觀眾也需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從中收穫啟發。所以新聞編輯的多樣化不僅能夠使觀眾將觀看新聞節目作為一種藝術享受,更利於競爭環境下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3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多樣化編輯的舉措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的多樣化發展應關注以下舉措:
  第一,豐富訊息類新聞的編輯形式。訊息類新聞在新聞節目中佔據絕對比重,肩負著為受眾提供最新資訊的使命,因而突出新聞的嚴肅性和時效性。這也是訊息類新聞編輯形式相對模式化的原因,其嚴肅的新聞內容主要依靠主持人的解說配合現場畫面傳遞給觀眾。模式化的新聞編輯容易使觀眾感到枯燥,所以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電視新聞首先應促進訊息類新聞編輯形式的發展,用不同的編輯形式給予新聞內容更生動的詮釋。例如,對重大國際國內新聞,欄目組應深入實地採訪報道,儘可能爭取獨家報道資料,把握採訪機會,向觀眾傳遞新聞現場;對經濟要聞,特別是當前國內經濟形勢報道,編輯應注重對新聞來龍去脈的關聯性闡述,運用圖表對比、歷史追溯及專家解讀等方式全方位展現新聞圖景,同時也能為觀眾提供相應的指導。因此,通過多樣化的編輯,訊息類新聞的活力將得到提升,更拉近了媒體和觀眾的距離。
  第二,依據不同時段、不同型別的新聞內容,開展多樣化編輯。不同時段的新聞節目其風格亦有所差別,有的新聞強調時事政治,有的新聞偏重經濟資訊,有的新聞貼近社會生活,電視新聞編輯應針對不同特色的新聞節目,創新編輯形式。例如央視《第一時間》播報的新聞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區,而且與《新聞聯播》不同,節目更側重蒐集國際國內民生題材,配合新聞評論體現出特有的風格。節目中很多新聞內容藉助漫畫的形式加以詮釋,不僅風格幽默,吸引觀眾,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新聞實質。不少觀眾將《第一時間》作為清晨必看的新聞節目,認為節目親民,不僅能及時獲得新聞資訊,更能感受漫畫詮釋新聞的樂趣。再如新聞熱線及其他互動類新聞節目,採用觀眾拍攝的真實視訊作為評論資料,或是根據觀眾提出的現實問題給予追蹤報道,都有助於聚焦觀眾目光,增強新聞節目的美學效果。
  第三,編輯思路的多樣化。在積極提升新聞編輯的美學價值、實施多樣化編輯的同時,編輯思路也應同步發展。例如,新聞標題是節目帶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標題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看熱情。編輯人員可吸取新媒體中的經典詞語加工電視新聞標題,賦予電視新聞藝術活力。再如,對於同一類新聞事件,編輯應另闢蹊徑,突破傳統思維,帶給觀眾新的視角。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應注意不同編輯形式之間的有機關聯和自然轉換。電視新聞在與新媒體競爭中,尋求多樣化編輯是必然的選擇,但多樣化並不僅僅是形式上突破常規,更重要的是多樣化的編輯形式能夠有機融合,自然過渡和轉換,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多樣而造成編輯形式與新聞內容不符,影響美學效果及對受眾品位需求的滿足。
  4 結論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是一項充滿藝術性的工作,新聞編輯需要帶給觀眾藝術美感,同時又要兼具嚴肅的新聞傳播及輿論引導功能。所以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有助於融合不同的新聞形式,豐富節目內涵,帶給觀眾深刻的啟迪。
  參考文獻
  [1]王慶.從美學視角看電視新聞及其編輯[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7).
  [2]向延桃.從受眾角度探討訊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技巧[J].新聞界,2011(4).
  [3]張明媚.用獨特的編輯意識為電視新聞增色[J].當代電視,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