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利率傳導機制

  你知道麼。你知道利率傳導機制中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祕密麼。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負利率看央行的利率政策傳導機制

  一、負利率的內涵

  目前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進入了後寬鬆時代,而後寬鬆時代的主要標誌就是負利率政策。目前為止,共有6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實施了負利率政策,包括丹麥國家銀行、歐洲央行、瑞士國家銀行、瑞典銀行、日本銀行和匈牙利國家銀行。對於負利率政策的討論非常多,但是對於政策利率傳導機制和採取負利率的原因則鮮少研究。本文希望能夠在這一方面做些思考。

  目前對於負利率的認識是比較含混不清的,人們會通常會誤解為負利率就是儲蓄存款利率為負。從理論上講,利率主要是名義利率和真實利率;從實踐上看,名義利率又包括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政策利率包括政策目標利率,央行規定的再貼現率和存放於中央銀行的商業銀行準備金利率等;市場利率包括債券收益率、銀行間市場的同業拆借利率、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等;而真實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當通脹率大於名義利率時,真實利率為負,這是我們過去所經常接觸到的負利率的一種情況。

  現在所流行的負利率說法其實是指中央銀行的政策利率為負。比如日本央行是把商業銀行在日本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利率降低為負利率,歐洲央行是把商業銀行向央行借款的再融資利率和在央行存款的隔夜存款利率降低為負。這種負利率並不是指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為負。事實上歐央行和日本央行調低的存款準備金利率是央行所能直接決定的政策利率的下限,存款準備金利率不能高於政策目標利率或者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如果高於後兩者的話商業銀行都會把資金存放在央行,那麼央行的貨幣政策就失去效果,而央行這麼做也意味著後兩者已經沒有操作的空間。特別是日本的短期國債收益率在2015年底已經是負的水平,也就是說央行用政策利率已經無法調節國債市場利率了。

  二、貨幣政策傳導理論

  為進一步瞭解央行的利率政策,我們需要了解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中間目標和操作手段這三個維度,其中最具爭議性的是後兩者,就是到底什麼變數可以作為中間目標和操作手段,而最終目標主要取決於不同於經濟形勢下央行決策者與其他政府部門目標的協調。

  從理論方面來看,關於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理論主要有凱恩斯學派以利率為中間目標的理論和弗裡德曼以貨幣供給量作為中間目標的理論。根據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貨幣供給量增加將使利率下降,從而刺激投資,並通過乘數作用而使就業和收入增加。因此,貨幣政策必須通過利率來傳導,而利率可以由中央銀行採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控制。因此利率符合貨幣政策中間目標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弗裡德曼則認為貨幣政策只能控制貨幣供給量,不能控制利率。因為貨幣供給量的一時增加雖然能使利率在短期下降,但長期來看,名義收入增加和物價水平上升將導致貨幣需求增加,物價水平上升將導致實際貨幣餘額減少,這兩種效應都將使利率回升。

  從實踐來看,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等發達國家均採用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而中國過去一直以貨幣供給量也即M2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但是隨著M2與巨集觀經濟變數之間的關聯度減弱,未來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也可能向利率轉變。

  三、不同利率之間的傳導機制

  以利率為中間目標的貨幣政策,我們需要具體分析政策利率是如何向市場利率傳導的。儘管凱恩斯的利率理論闡明瞭利率影響實體經濟的機制,但是利率本身就有多個種類,而央行能夠控制的只有政策利率,那麼就需要具體研究利率傳導機制。

  我們將利率傳導的主體分為四個部門,分別是央行、商業銀行、廠商和居民,那麼研究利率的傳導機制就是研究央行的政策利率如何通過影響四個部門***央行、商業銀行、廠商和居民***的利益最大化行為來影響市場利率***債券收益率和銀行存貸款利率***的。

  ***一***再貼現或再貸款利率

  再貼現和再貸款利率是商業銀行向央行融入資金的利率,這一利率傳導過程較為簡單。央行提高再貼現率時商業銀行向央行融資的資金成本上升,將降低向央行的借款和超額準備金持有量。由於融資成本上升,銀行也會提高對企業放款的利率,從而導致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收縮;當央行降低再貼現率時則相反。在調節市場利率方面,再貼現政策具有一定侷限性。由於是否向央行融資屬於商業銀行的自主行為,而且隨著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擴大,商業銀行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多,對於央行貼現視窗的依賴性不斷降低。

  隨著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再貼現利率逐漸演變為扮演政策利率上限的一個角色。當銀行間同業利率飆升導致偏離政策目標利率水平和高於再貼現率時,商業銀行會轉而向央行貸款,從而促進銀行間利率的下降從而回到正常水平。

  ***二***存款準備金利率

  存款準備金率是指央行對於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的利率。存款準備金利率扮演的是一個利率下限的角色,當隔夜拆借利率下跌到偏離政策目標利率和低於存款準備金利率時,銀行就會轉而把資金存放在央行,從而促進短期市場利率向政策目標利率迴歸。這一方面有調控市場利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會減輕央行對衝的壓力。

  ***三***政策目標利率

  1.政策目標利率如何影響同業拆借利率

  首先,央行設立政策目標利率,一般以銀行間隔夜拆借市場利率作為目標。一方面,央行通過公開市場上的買賣債券操作會影響市場上的債券收益率,使短期債券收益率與政策目標利率基本一致。當供給不變,債券需求量上升時,利率隨之下降;當需求量下降時,利率上升。而由於國債是銀行間同業交易的主要載體之一,那麼債券收益率也會影響銀行間同業利率;另一方面,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也會影響銀行的準備金和基礎貨幣規模。當央行出售債券時會減少銀行準備金和基礎貨幣,進而降低貨幣供給和提高市場利率;購買債券時會增加貨幣供給和降低市場利率。

  2.債券收益率如何影響存款利率

  可將債券和存款視為一對替代品。當債券收益率上升或下降時,就會影響到居民部門的收益曲線和資產配置行為。當債券收益率上升時並高於存款利率時,居民會將存款配置到貨幣市場基金,從而倒逼銀行提高存款利率以應對存款搬家行為;當債券收益率低於存款利率時,願意配置債券的人減少,那麼會導致存款供給大幅上升,從而導致存款利率下降。

  3.債券收益率如何影響貸款利率

  可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是如果央行通過購買國債來影響國債收益率的話,企業發行債券的利率=無風險利率***國債收益率***+風險溢價,假設風險溢價不變,企業債券利率會隨著無風險利率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央行直接購買企業債券的話就會直接影響企業債券的利率。當企業債券利率下降時,企業會選擇發債而不是向銀行借款,對銀行貸款的需求會減少,導致貸款利率下降;當企業債券利率上升時,企業更多向銀行借款,從而導致貸款需求上升,貸款利率提高。

  第二是把債券和銀行貸款視為替代品,債券利率會影響銀行的資產配置行為。當債券收益率提高時,銀行會更多的配置債券,減少貸款供給,從而導致貸款利率上升,當債券收益率下降時,銀行會更多地提供貸款,導致貸款利率下降。

  當央行通過政策利率降低市場利率水平時,理論上就可以刺激私人部門的投資和消費行為,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以上就是政策利率在經濟四部門中的傳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