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融資難的解決方式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為我國經濟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則是個老大難的事情。民營企業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性,融資始終是其企業發展的瓶頸,所以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相應的解決辦法一直是大家所關注和探討的話題。那麼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滿意,謝謝。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六個解決方式: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1、強化內部管理,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民營企業應著力提高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素質,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滿足現代管理的需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培育名牌產品,特色產品,從本質上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2、加強財務制度建設,樹立良好信用觀念意識。加快民營企業結構治理,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尤其要建立規範,透明,真實反映民營企業狀況的財務制度,定期向利益相關者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觀點,以減少交易雙方資訊的不對稱。其次,民營企業要主動配合當地政府與銀行、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建立良好關係,爭取銀行信任,堅決杜絕逃廢銀行債務和挪用貸款等失信行為的發生,切實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級。

  二、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機制

  1、加快銀行產品創新,改善對民營企業的服務。銀行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對金融機構的研究和探索,銀行可以根據民營企業的特點進行信貸制度和產品的創新,建立適應民營企業貸款業務特點的信用評級,業務流程,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推出適合民營企業需求的信貸產品,以滿足民營企業個性化,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應加速利率市場化改革,按風險收益對稱原則賦予商業銀行對不同風險等級的貸款收取不同水平利率的決策權力,提高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定價能力。

  2、加速中小金融機構建設。中小金融機構與地方經濟聯絡密切,容易瞭解地方資訊及地方民營企業的經營情況、企業發展前景和信譽情況,與企業開展資訊交流比較方便,容易克服因企業的資訊不對稱而導致的交易成本高,交易風險大的障礙。所以,應儘快建立一大批直接服務於民營民營企業的金融機構,充分發揮立足民營企業,服務民營企業的比較優勢。

  三、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拓展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1、降低民營企業上市的標準。應當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結合我國民營企業的現狀,拓展科技含量高,有潛力的民營企業的股權融資渠道,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二板市場,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創業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壯大風險投資規模,完善風險投資的進入和退出機制。

  2、降低民營企業發行債券的難度,積極培育和發展債券市場,逐步放鬆發債企業規模限制並不斷完善信用評級制度,適當放開發債利率,豐富債券品種。鼓勵一些信譽度高,有穩定的現金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好的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等來籌集資金。

  四、加強內部管理,提高信用程度。

  民營企業在目前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要想通過間接融資從而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這方面,民營企業可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通常a級以上信用級別企業的各項指標為:資產負債率低於50%,利息支付倍數達到4倍以上,全部資本化比率在40%以下,資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貨週轉率在4次以上,淨資產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營企業還應樹立良好的企業法人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提高還款的信譽程度,大力開拓產品市場,用訂單證明自己的實力,並作為抵押。

  五、強化管理工作,建立規範財務管理系統。

  努力轉變為具有先進管理經營理念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上要減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負面影響,建立現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方面民營企業不僅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靈活高效優勢,而且要在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果敢地拋棄舊的管理模式,大膽借鑑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情況,走向股份化、規模化和集約化,建立起適應民營企業發展的新型的現代企業科學管理模式。著重提高企業經營者和主要從業人員的思想文化素質,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要進行有關政策法規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學習培訓,造就有現代管理意識的管理者。建立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財務管理系統。

  六、完善社會服務機構

  民營企業市場競爭風險大,又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和信用擔保,是造成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深層次原因,而建立一個適合我國民營企業的貸款擔保體系,可以有效應對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因資訊不對稱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我國應加快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制的建設,創造條件扶持一批經營業績好,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的擔保機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民營企業擔保機構的風險防範和分擔機制,制定擔保公司的保險制度,有效化解擔保機構的經營風險。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一、民營企業的信用問題直接影響其外部融資

  由於民營企業普遍經營時間短,缺乏歷史的信用記錄,存在著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不健全的現象,而且它不能及時給銀行提供各種反映企業資金的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體資訊,影響銀行對其信用進行評估,從而使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求保持慎重的態度。

  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專門制定的面向民營企業貸款的指導性意見中有一條,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屬於禁止貸款類:欠息,無償債能力;貸款用途不大;不守信譽;企業管理混亂;經營無固定場所;企業經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一般性加工企業的基建專案;信用等級bb級以下。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二、資訊不對稱,銀行難放心

  銀行借貸說到底是為了逃避風險,而風險的根源就是資訊不對稱。資訊傳遞不對稱,形成資料風險。因資訊缺乏而在融資上造成的問題可能發生在兩個階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後。在交易之前,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問題是會導致逆向選擇。由於逆向選擇使得貸款可能招致信貸風險,貸款者可能決定不發放任何貸款,即便市場上有信貸風險很小的選擇。

  民營企業的資訊不對稱比國有企業、大企業更加嚴重,其原因是因為民營企業大多都有資訊不透明問題。民營企業的資訊基本是內部化的,通過一般的渠道是很難獲得有關民營企業資訊的。民營企業在尋找貸款和外源性資本時很難向金融機構提供證明其信用水平的資訊。由於民營企業對資本和債務要求的規模較小,使得審查監管的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較高,金融機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往往不願向民營企業或民營企業提供貸款。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三、我國缺乏專門的為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

  由於民營企業資信狀況不均勻,為規避風險,國有商業銀行在資金借貸方面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大打折扣,而市場體系的不完善,使民營企業的融資更加困難。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四、商業銀行貸款管理的嚴格化

  國有銀行商業化以後,銀行業實行的是企業化管理,對放貸後的風險顧慮和原有的不良貸款沉澱較多,使之對民營企業缺乏信心,為防範風險,必然採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強信貸資產的質量管理,對信譽程度較高的民營企業才給予貸款,而民營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標準,因而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援。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五、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自身財力的不足

  以重點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由於還貸不力,資金來源不斷萎縮,負債經營過重,資產質量下滑,可以放貸的資金十分有限,難以給予民營企業足夠的支援。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六、政府財力扶持困難

  政府在體制改革中,重心在於加強對國有大型企業進行資金、政策方面的傾斜,受財政收入剛性的制約,限制了向民營企業貸款的力度,國有銀行企業化後,政府不可能再採取干擾措施讓銀行放貸,使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