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艱難故事

  人生是一臺戲,精彩的劇情演繹著你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看看那些創業艱難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雲南2007年高考狀元放棄上海高薪工作回鄉創業炒香辣蟹

  最近,昆明的地產圈和餐飲圈被一篇題為《一個上海交大畢業生的自白:我為什麼回昆明炒香辣蟹?》的文章刷屏。文章講述了開遠2007年理科高考狀元晏溪回昆明創業的故事。

  “高考狀元炒螃蟹賣?!”“放棄上海的高薪工作回昆明創業?”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想法有點瘋狂。而晏溪並不這麼認為。他說,他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追求極致,愛玩愛生活

  “我是一個外向、衝動的人,頭腦一熱,想到什麼就去做了。” 晏溪這麼評價自己。

  他做過的瘋狂事兒還挺多的。

  比如高考。2006年,晏溪以超過一本線80多分的的成績被四川大學錄取。而他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不顧家人朋友的勸阻復讀了。2007年,晏溪以675的成績成為當年我市的理科狀元,被上海交大錄取。

  比如騎行。大二的暑假,晏溪和大學室友決定從上海騎自行車去北京。雖然沒有長時間騎行的經驗,但是憑藉著堅定的意志,晏溪和室友騎行了1500公里,歷時11天,完成了之前的既定計劃。

  比如跑步。大三那年,晏溪先後參加了上海馬拉松和杭州馬拉松,完成了對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的挑戰。

  再比如工作。畢業後,晏溪進入上海的房地產公司工作。工作第一年,晏溪所在的團隊連續3個多月沒有休息一天,創造了多個銷售奇蹟:碧桂園十里銀灘專案開盤銷售35億;恆大海上威尼斯專案開盤銷售20億。

  除了滿腔熱情,晏溪還有一個難能可貴的品質——堅持。他說,“其實就是開頭難些,隨後就會發現沒什麼大不了,就像跑步一樣,起步很難,但跨過線後發現跑得快跑得慢都總能跑完。”

  嘗試創業,身累心喜悅

  在上海工作期間,晏溪嚐遍了上海的美食。南翔小籠包、小楊生煎、蟹粉豆腐......但是,他卻懷念起家鄉的味道。為什麼?這個雲南吃貨總結了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不辣!

  晏溪開始自己做帶有“辣味”的飯菜。江南水鄉以蟹出名,晏溪第一次做的菜就是辣螃蟹。雖然喜歡清淡口味的上海人無法品味這股辣味,但他卻因此愛上了做辣螃蟹,也萌生了做餐飲業的念頭。

  在上海工作一年後,晏溪回到了昆明,仍然從事房地產銷售業。但做餐飲的念頭,一直揮之不去。工作期間,晏溪和結識了一名地產圈的朋友——廣西人陳杰進,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向餐飲業進軍!

  晏溪和陳杰進利用工作的業餘時間,到雲南各地州拜師學藝、尋找原料。螃蟹一開始就敲定了四季皆有、肉厚質嫩,適合炒制的緬甸蟹。為了讓辣椒的香與辣融到鮮美的蟹肉中,調出讓雲南人滿意的味道,他們採購了上百種辣椒,最後精選出了6種辣椒調料及4種辣椒組合;在熬製過程中不斷對醬料進行改動,調出了原料和各種大料最佳比例的醬料。

  他們把廚房變成了實驗室,在用掉了85斤螃蟹和上百斤配料,準備了1年多後,去年10月份,“蟹滄海·香辣蟹”應運而生。

  最初,晏溪和陳杰進採用的是顧客通過微信和電話訂餐,他們在家中將炒螃蟹送到顧客家中的方式。雖然一個人炒一個人送,每天送出去的份數不多,但用祕製炒成的香辣醬一“出生”便被貼上了 “專屬私房味道”的標籤,受到了顧客的歡迎,回頭客很多。

  漸漸地,愛吃“蟹滄海”的顧客越來越多,一人炒一人送已經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晏溪和陳杰進這才招募了工作人員,加快了擴張實體的線下體驗店的步伐。

  2015年1月15日,位於春城路165號的“蟹滄海·香辣蟹”的線下體驗店開業,以線下體驗店為中心,輻射昆明,全城配送。

  現在,店裡除了晏溪和陳杰進外,還有4名工作人員,炒螃蟹已經成為一個標準化流程。最新鮮的螃蟹、最好吃的作料,“蟹滄海”來勢洶洶,甫一“出道”就被《都市時報》評為昆明名小吃20強之一。

  繼續前行,做喜歡的事

  創業的過程中,晏溪還將新思維運用於其中。線下體驗店開業後,他利用網際網路的O2O***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前臺的模式***模式,將《一個上海交大畢業生的自白:我為什麼回昆明炒香辣蟹?》這篇文章在微信上釋出,短短几天就達到了8000的閱讀量,進一步提高了“蟹滄海”的知名度。

  家人一開始反對他做餐飲業,認為既辛苦又不體面;也有朋友對他的舉動不理解,說他是“負能量”。“我是香辣蟹‘CEO’,我享受著每一份香辣蟹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就感。”晏溪說。

  合夥人陳杰進已經辭職管理“蟹滄海”,晏溪仍然在公司上班,過著白天公司、晚上店鋪,沒有休息日的生活。他覺得,為了自己的喜歡的事情,這點辛苦不算什麼。高考狀元只是他昔日的光環,他要做的,是一個為自己喜歡的事業不斷拼搏的年輕人。

  問到他今後的打算,晏溪表示,首先把公司和“蟹滄海”的工作做好,後面也許還會有一些新嘗試,但“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的這個理念不會變。就像“蟹滄海”這個名字,取自他喜歡的《笑傲江湖》,刀光劍影裡的情仇榮辱,不如青山幽谷中傳來的滄海一聲笑。

  二:

  東北小夥包子鋪創業 1萬元白手起家一年賣一億個包子

  什麼樣的包子,一年能賣出去1億個?東北小夥兒王海鵬十多年曆盡坎坷,憑藉1萬元白手起家,最終成就千萬財富。

  東北小夥兒王海鵬,憑藉1萬元在煙臺開了家包子鋪,開業第一天就收入了1000多塊錢。之後,他的包子鋪每天排長隊。他將餡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鋪現場,讓顧客們更放心。隨後幾年,他又陸續在全國開辦了300多家分店,現在每年總計能賣出1億個包子。

  來看這位創業者開包子鋪白手起家創業的勵志故事。

  家在東北農村的王海鵬,從18歲起就外出闖蕩。為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打過短工,跑過長途,還開過飯店,好不容易積攢下了10萬元錢,卻誤入非法“傳銷”組織,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走投無路之下,王海鵬帶著僅有的1萬元錢,來到了煙臺。在一家農貿市場裡,他經營了一家快餐攤子,一年下來剛剛有點起色。這時候年輕的王海鵬卻突然決定要養豬!

  沒想到王海鵬的養豬事業,剛一開始就碰上了大釘子,一場瘦肉精事件,讓他養豬場的豬全部滯銷。眼看著豬場的豬一天天長大,王海鵬是心急如焚。苦悶的海鵬冥思苦想,突然想起做包子。原來,當年他剛到煙臺的時候,經營過快餐攤,賣過肉包子,當時賣的好的時候,幾天就能夠賣掉一頭豬的肉,如果重操舊業,也許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可以緩解一下養豬場的燃眉之急。說幹就幹,王海鵬馬上開始尋找鋪面,很快他就在煙臺大學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方。沒多久,王海鵬的包子鋪就開業了。

  包子鋪開業第一天就收入了1000多塊錢。之後,他的包子鋪更是每天排起了長隊。因為他想到了一個吸引人的好辦法,他將餡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鋪現場,讓顧客們更加放心。就這樣,王海鵬的包子鋪很快就走上了正軌,每天都能賣掉一頭豬,小小的包子,一下子緩解了養豬場的壓力。

  沒多久,王海鵬又用 47萬元的高價收購了一家叫做“張包包”的包子鋪。這時候的王海鵬仍然一點都不敢大意,無論是購買蔬菜,還是肉類的加工,他全都親力親為,為的就是能夠保證自己包子的品質。就這樣,全的包子店搞得風風火火,每到吃飯時間,店裡都是排滿了長隊。王海鵬趁熱打鐵,一年時間內又在煙臺陸續開辦了三家店。

  此時,煙臺當地一家餐飲公司,也看中了“張包包”這個品牌,並迅速與王海鵬達成了投資合作。不到半年時間,“張包包”包子店就在煙臺陸續開了20家店。然而就在他滿心歡喜,期待未來的時候,問題又來了,好多老顧客都說,他家包子的味道變了。

  原來那家餐飲公司將重點放在開發分店上,對包子質量不是很在乎。王海鵬無奈之下乾脆提出兩家分手。可萬萬沒想到,“張包包”的品牌已經被那家餐飲公司註冊了。如果想繼續經營,就還得跟那家公司合作,可眼前的現實是,兩家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無奈的王海鵬,陷入了極度沮喪中。性格剛強的他,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狀態,他要從重新開始,註冊新的品牌。

  打定主意重打鼓、另開張的王海鵬,給自己的包子店起了新的名字:玄興包子。而且這一次創業,他給自己定了新的目標,就是要在2年時間裡,讓自己的新品牌再次在煙臺打響。

  經過了這一番風雨,王海鵬對再次起步的包子事業更加珍惜,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做包子上,因為他深深知道,決定未來成敗的還是包子的質量。那個時候,他是廚房、前臺連軸轉,雖然很累,但卻很開心,因為只要想到未來,內心就充滿了無限的能量。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他又陸續在全國開辦了300多家分店,通過建立全機械化的中央廚房,機器包的包子更是讓他的產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現在每年總計能賣出1億個包子。

  如今老王的夢想就是在5年內,包子年產量做到13個億包子,全國每一個人都能吃到他的一個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