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艱苦奮鬥創業故事

  創業就是為了找到成功的機遇,但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殘疾人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殘疾女孩70塊錢起家變成百萬富翁

  天生愛畫畫成就創業根基

  周彥俊的童年是灰色的。一歲半的時候,正在蹣跚學步的他得了小兒麻痺症,從此永遠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樣行走的機會。父親是個篾匠,經常外出攬活。年幼的他寄養在別人家中吃百家飯。但他並不甘心寄人籬下,十歲那年,他拄起柺杖開始獨立生活。窮苦的父親希望殘疾兒子學點實用的東西養活自己,12歲那年,他父親買了一臺縫紉機,讓他學縫紉。然而,周彥俊卻痴迷上了畫畫。沒有專業老師指點,只有狂熱的興趣,他的畫筆卻從不停歇:畫人物、畫動物……為同學們描摹小人書,給班級出板報。他筆下的人物、動物、植物惟妙惟肖。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畫畫竟成了他後來創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靠70元白手起家

  18歲那年,周彥俊的雙腳動了兩次大手術後休學了。從此,村裡人就經常看到一個雙腳打著石膏,雙手拄著柺杖,身背畫架的少年。他到處給人畫畫,一張畫賣兩塊至兩塊五。20歲那年,周彥俊迎來了生命中第一個轉機。這年他退學了。懷揣著父親給他的70元錢和朦朧的創業想法,他獨自前往縣城自謀出路。當地有個風俗,辦喜事盛行贈送畫匾。周彥俊認為這是個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生意。進縣城的第一個月,周彥俊沒有賺到足夠的錢交房租,被房東掃地出門。周彥俊的忠厚老實打動了第二個房東,不但把房子低價租給他,還答應到年底再付房錢。有了落腳的地方,周彥俊留下生活費,把剩餘的錢都買了玻璃、顏料、畫框,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開始時他給人畫鏡屏,別人做壽,他就畫不老青松;別人結婚,他就畫龍鳳呈祥,再加上玻璃、畫框來提高檔次。鏡屏每塊成本2元左右,賣出去3.8元,周彥俊的原始積累就是從這一個個細微的2元差價彙集而成的。

  做大作坊遠走他鄉偷師學藝

  三個月下來,周彥俊攢了一筆小錢。從中,他看到自己能做得更大。做大生意資金顯然不足。於是,殘疾的他再次上路,這次,懷揣200元錢,遠去廣西柳州。本來想去找朋友借錢,沒想到碰上了生命中第二次轉機。錢沒有借到。滿心失望的他在柳州商場閒逛。商場內一種用通草做成的立體畫匾讓他眼前一亮。他認定這是可以開發的新產品,畫匾的邊角上印著一個印章貴州貴定。顧不得路途遙遠和行走不便,他坐上了前往貴定的長途車。也許是其貌不揚的原因,假裝成進貨商的周彥俊並沒有引起廠方的警惕,他仔細參觀了整個工藝流程,臨走時還買了一塊成品和半斤通草,帶回家研究改進。改進過的通草畫匾造型獨特,在喜好畫匾的湖南市場大受歡迎,甚至搶佔了廣西市場。

  上門訂貨的廠家絡繹不絕,其中還有他之前偷師的生產廠家。周彥俊順勢擴大小作坊規模。後來小作坊被漣源縣工商聯收購,員工增加到了40多人。

  自立門戶成了百萬富翁

  從此,周彥俊坐上了讓當地人豔羨的位置--公辦美術廠副廠長。然而,自立門戶的想法始終在他心頭激盪,他毅然辭職,籌辦興華工藝美術廠。

  啟動資金由朋友們東湊西湊而來。美術廠月收入從兩三千迅速躥升到幾萬元。周彥俊用近20萬買下600平方米地皮,建起300多平方米的廠房。此時他腦子裡已有產品轉型的念頭。雖然當年偷師學來的匾額生意不錯,但他參加廣州交易會後,意識到產品再不更新,客源必將不斷萎縮。自那時起,他吃飯睡覺都在琢磨開發新產品。終於,筍殼進入了他的視野,用它來做野鴨、鷹等動物的羽毛效果非常逼真。新產品一上市,反響出奇地好。他很快為這個新產品申請了專利。商家找上門來指定要包銷他的新產品,並定下協議,一天要150個,而當時他的工廠一天生產能力只有60個。為此工廠不斷擴大規模。後來,他的業務遍及湖南省40多個縣和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幾個省市。數百萬元收入滾滾落袋。30歲的周彥俊在湖南成了創業神話。

  以上便是這位殘疾人創業故事。連周彥俊這樣的殘疾人都能去發憤圖強,那麼作為手腳完好的我們,如何不能為了個人創業夢想而去勇敢地拼搏呢?

  二

  江西會昌殘疾青年的電商創業故事:創業路上不孤單

  2016年5月6日上午8時,在江西贛州會昌縣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創業青年藍詩勇艱難地從5樓宿舍來到位於2樓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忙碌。

  藍詩勇出生於會昌縣筠門嶺鎮民範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從小患有先天性下肢殘疾。儘管身患殘疾,但他刻苦好學,2009年畢業於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

  畢業後,藍詩勇求職四處碰壁,不是投的簡歷石沉大海,就是引來招聘方的不屑一顧。因為一直找不到工作,藍詩勇一度對未來感到惶恐,無奈之下他開始學習手機維修和家電維修,並在2011年找到在一家手機工廠做倉庫管理員和檢測員的工作。

  由於每天需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身體吃不消,幾個月後他不得不辭職回家。正當藍詩勇感覺夢想和希望都破滅的時候,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2012年,在親朋好友的支援下,藍詩勇在筠門嶺鎮圩鎮上開了一家手機維修店,一邊修手機,一邊接觸網路,2015年,他註冊了兩個淘寶網店和一個拍拍網店。由於手機維修店營業情況不太好,藍詩勇關掉手機維修店回到老家專門做電子商務,幫助父母銷售臍橙和當地的手工藝品。

  2015年,會昌縣在麻州鎮臺商創業園建立電子商務孵化中心,扶持培育電商企業發展壯大。針對藍詩勇的特殊情況,該縣各部門給予了他特殊關心,安排人員來到他家把裝置搬到孵化中心,並幫他添置電腦、桌子等辦公用品,免費為他提供電商培訓、專家指導、政策扶持等服務,給予其創業扶持資金,免費提供光纖網路、宿舍等,企業和供貨商也以成本價為其供貨,大家的幫助,減輕了藍詩勇的創業壓力,讓他快速成長起來。

  入駐孵化中心後,藍詩勇樂觀的心態,對事業的執著精神,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藍詩勇的店鋪主要經營會昌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和服裝。他幹勁十足,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晚上也不閒著,常常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藍詩勇經營的店鋪生意從當初的每月訂單量幾十單增加到每月200多單,現在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家人的愛和好心人的幫助,給了我信心和動力,只要有夢想,殘疾人也可以幹出一番事業。”藍詩勇說。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