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新奇創業故事

  主人公都是在校的大學生,而他們的創業卻已經成功。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關於他們的。

   第一篇

  提起“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許多人可能覺得陌生。“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案之一,旨在促進高等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

  近年來,我市不少在校大學生獲得該專案的支援。日前,來到荊楚理工學院,對幾名創新創業大學生進行了,瞭解他們創新創業背後的故事。

  吳聰:用最少的錢,讓人們用上變速自行車

  見到吳聰,是在荊楚理工學院校園裡,這個稚氣未脫的大男孩是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學生,一直醉心於發明創造的他上了大學後如魚得水,沒事就和同學們在實驗室搗鼓些小創造。今年,他發明的“升降踏板式變速自行車設計”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同時也成為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

  提起這項發明,吳聰頗為自豪,“自行車自發明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並已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出行工具要求的不斷提高,騎行比較舒適方便的變速自行車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可現實情況是,由於各種原因,非變速自行車仍然大量存在。我發明的這個踏板,結構簡單,價效比高,只需要將普通自行車的踏板拆掉,換上我的踏板,普通自行車就能變成變速自行車,這樣一來,對於那些收入不高的變速自行車發燒友來說是個福音,因為這意味著能用很少的錢,就將自己的普通自行車變成一輛變速自行車。”

  吳聰說,這項發明的過程並不算複雜,可發明成功後申請專利的過程卻著實讓他費了不少神:既要研究政策,又要準備材料,還要去專利局提交申請,“好在現在專利證書已經到手了,下一步,我會在老師的幫助下聯絡廠家進行大規模的變速踏板生產。”

  鄧高旭:變廢為寶,用汽車尾氣給手機充電

  鄧高旭是2011級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學生,這個戴著眼鏡的男孩剛剛從全省物理創新實驗大賽載譽歸來,“用汽車尾氣給手機充電,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變廢為寶的想法。”

  “我這個發明吧,其實原理並不複雜,汽車尾氣噴出來的溫度是很高的,這跟當時的氣溫會有一個溫差,我們是用這個溫差產生能量來給手機充電。我這個想法在2012年就有了,今年才開始實施。”鄧高旭笑著介紹自己的創新創業專案。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是那麼順暢。今年暑假期間,鄧高旭和另一名同學開始將他們的想法付諸實踐,在那段時間裡,他和同伴不分白天黑夜地製作電子板,手工焊接電路,往往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讓他們忙碌半天。為了製作合適的電子板,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連續熬了兩個晚上沒閤眼。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反覆的調整加實驗,“基於汽車尾氣的鋰電池充電裝置”橫空出爐,並在全省大賽上獲得三等獎。

  朱勇:將荊門的特產變得“高大上”

  朱勇的創新創業點子很接地氣,跟荊門的聯絡尤為緊密,那就是“葛根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這個荊楚理工學院2012級生物工程系學生,說起話來斯文有禮,講起自己的創意來自信滿滿,朱勇說,“我剛到荊門的時候,就問老師荊門的特產是什麼,老師告訴我,其中一種就是葛根,目前荊門的葛根主要是將其製成葛根粉出售,這樣會喪失一部分營養素,非常可惜,而目前葛根素的提取方法不僅複雜,而且提取的過程很不科學。我就留了心,想從這裡面做點文章。”

  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朱勇和其他同學成立了六人的實驗小組,在確定實驗方向時,他考慮到了葛根素的提取並獲得老師的支援。立題之後,朱勇和實驗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始查詢資料,併購買了葛根素標準品。他們幾乎將課餘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實驗中,雙休、假期,他們始終埋頭在實驗室中。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他們終於在葛根素提取的純度和利用率方面達到了理想的目標。“下一步,我希望進一步改進提取方法,使我們這個專案能夠在工廠大規模生產。”朱勇說。

   第二篇

  南方傑等人創辦的重慶工商大學微信公眾號ICTBU正式上線執行,並相繼推出查成績、查課表等三十幾項功能,受到學生歡迎,還獲得了該校管理學院創業PK賽一等獎。截至目前ICTBU訂閱人數已達一萬二***該校在校生三萬人左右***。嫁接在iCTBU公眾號上的imall商城正式上線。

  南方傑說,商城構建是由團隊技術人員完成,訂單系統是花1500元錢向一家公司購買來的。原本計劃做一個校園附近的生活服務類產品,但和物流協調出了一些問題,只能轉向電商方面發展,加之校內一些學生店家也需要一個展示商品的平臺。

  據開發團隊介紹,最初申請加入的店鋪有100多家,團隊要求他們提供工商大學學生證並繳納一定數額保證金,其中53家通過稽核,目前還有80多家在等待篩選。據瞭解,目前多數店鋪都是售賣襪子、護膚品等生活用品,總成交數二三十筆,營業額一千元左右。一位在Imall商城賣襪子的學生表示,目前她的交易數僅三四筆,還不如在學校擺攤賣得多。

  南方傑說,可能學生們已經形成在淘寶網購物的習慣,商城目前售賣的商品和價格較之淘寶網也沒有優勢。因此團隊正在考慮轉型,從賣襪子轉為賣時間。比如,一個有較多空餘時間的學生可以在imall商城開店,標明哪些時段有空,可以提供取快遞、陪聊天等服務,並分別定價;一個會跳拉丁舞的學生可以在閒暇時段有償教人跳舞。南方傑表示已在聯絡學校相關社團,預計12月中旬類似店家就會出現。

  重慶工商大學管理學院教師陳禹:賣時間賣技能,在當下大學生中有一定市場。不過消費者接受需要一個過程,推出時還需附帶指標,怎樣算完成?怎樣算未完成?不同完成度如何支付?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某資訊科技公司業內人士:使用者體驗上,消費者進入Imall商城需要多次跳轉,內部也看不到評價頁面和商家信用評級;支付方面,消費者需把錢打給南方傑團隊,再由他們人工轉給各商家。此外,母平臺ICTBU雖然能帶來較大流量,但其中多數是來查成績查課表的學生,來訪高峰一般也出現在考試前後,Imall商城究竟能吸引多少人有待商榷。

  重慶網路媒體協會副會長李濱洪:微信屬於一種密閉的社交生態圈,主要是親戚朋友間的交際。這導致寄生微信商家一方面難以獲得社交圈外的新使用者,另一方面難以將流量轉化為收入。

  日前,重慶工商大學7名學生在其自營微信公眾號上建了一家網購商城,目前已有53家店鋪入駐。團隊發言人南方傑稱,目前商城主要賣襪子、護膚品等生活用品,將來會往賣時間、賣服務轉型。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