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讀後感

  創業很辛苦。讀創業故事,你有何感慨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讀創業故事,我得出以下體會:

  創業意識在創業過程中,把握好了機會,有了好的點子,對於創業來說,還是不夠的。創業者還應樹立合作意識、創新意識、風險意識、敬業意識和信譽意識不斷努力,爭取成功。

  ***一***合作意識

  培養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要求。創業者在樹立合作意識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應加強與政府的合作意識。政府對整個經濟實行統一管理,對企業進行著間接管理;政府的經濟政策可以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也可以為企業提供資訊和決策上的指導。

  2.企業造就和-諧內部氣氛。企業中的人員可分為兩部分:主管人員和員工。企業內部存在的三種關係:主管人員之間的關係、員工之間的關係和主管人員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企業要發展,企業內部必須團結,也就是要處理好這三種關係:***1***企業主管人員的和睦相處,既可以提高辦事效率,也可以為員工樹立良好的榜樣,有助於企業形成團結融洽的氣氛;***2***若員工同心協力為企業發展而奮鬥,則這個群體的智慧與功能都會增強;***3***當只有主管人員和員工真正的心意相向,團結一致,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維持企業秩序,實現企業目標。

  3.企業與企業之間形成互惠互利的關係。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形成聯盟,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企業在選好合作夥伴之後,要保持平等的聯合協作關係以及民-主協商的管理方式,朝著共同發展的方向努力。

  4.企業與科學教育界的合作。合作的主要表現為企業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聯合,建立穩定的科研、設計、生產聯合體,共同負責人才培養、科研以及產品與技術的開發工作。這種合作是現代市場競爭的客觀要求。

  ***二***創新意識

  在企業競爭中,如果處處按照別人成功的方式,成功的機會很渺茫,更多的是成績平平,甚至是失敗。一個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需要樹立創新意識。作為創業者應該明確:***1***企業具有新觀念、新發明才能有前途;***2***善於競爭的成功之道是出奇制勝和不斷的創新。

  ***三***樹立風險意識

  所謂風險,是由於投資者或經營者在決策過程中,由於對資訊把握不準確或者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做出影響投資和生產經營收益的決策,最終,導致其投資和生產經營收益的不確定。

  1.我們通常把風險分為下列幾類:

  ***1***經濟風險和非經濟風險前者是指涉及經濟損失後果的風險。如由於經營不善或決策不當引起的虧損;後者是未涉及經濟損失後果的風險。如人事變動、輿-論導向。

  ***2***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前者是指在經濟條件不發生變化時,由於自然行為和人的失當行為而造成的損失可能性,具有可預測性;動態風險:在經濟條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造成的經濟損失,與靜態風險相比,動態風險缺乏規律性而難以預測。

  ***3***重大風險和特定風險:其不同在與損失的起因和後果不同。重大風險的起因和後果屬於團體風險,大部分由經濟、巨大自然災害、影響到很多的人。例如失業、戰爭、地震等都屬於此類;特定風險所涉及的損失和後果都是由個人所引起的。例如,廠房火災,被盜等。

  2.風險的規避方法:

  ***1***避免風險:即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消除或避免出現風險的可能性。

  ***2***損失管理:包括防損管理和減損管理。前者是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後者是減輕損失後果和損後救助管理。

  ***3***自擔風險:個人或企業使用自有資金或借入資金,以補償災害、事故帶來的損失。

  ***4***保險:把風險轉移給保險人分攤風險和意外損失的方法。

  ***四***敬業意識

  敬業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敬業精神是一種嚴肅認真、全心全意、專心致志地對待工作的精神。具體說來,需要創業者具有下列素質:毅力、勤奮、艱苦奮鬥和節儉守業。

  ***五***信譽意識

  現代企業競爭不光是商品、服務的競爭,更是信譽的競爭。一個企業如果有了良好的信譽,可以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強大的吸引力,給經營者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信譽,得之不易,失去容易,為了樹立良好的信譽,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誠實信用、以誠為本;

  ***六***特色意識

  一個具有特色、不隨波逐流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才能佔有優勢。所以,創業者在經營時應強調特色,並一直貫穿企業的整體經營過程。要做到:***1***以創新為特色;***2***以優質為特色;***3***以快速為特色;***4***以信譽為特色。

  ***七***知識創業意識

  知識創業可以理解為:知識本身不能吸收財富,但將知識加以組織和智慧地運用,並通過實際的行動計劃,就可以達到積累財富的目的。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所以,作為創業者必須隨著創業需要不斷地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創業者素質誠信―――創業立足之本

  市場經濟已進入誠信時代,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本形態,誠信日益成為企業的立足之本與發展源泉。

  風險投資界有句名言:“風險投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還是人。”此話足以證明風險投資家對創業者個人素質的關注程度。在他們看來,創業專案、商業計劃、企業模式等都可適時而變,唯有創業者品質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

  創業者品質決定著企業的市場聲譽和發展空間。不守“誠信”,或可“贏一時之利”,但必然“失長久之利”。反之,則能以良好口碑帶來滾滾財源,使創業漸入佳境。

  篇二

  馬雲是個普普通通的與我同齡的人,但他確做出了極不普通的事,我為有這樣的同齡人驕傲和自豪。他確實如書中序言裡講的一樣:“馬雲是個諳熟創業之路並能用最點穴的語言針對具體的創業案例進行既具體也抽象地表達的人。”他以自己卓越的遠見和不懈的努力,在很短的時間內使阿里巴巴成為一家非常成功的國際公司。他為什麼能成功呢?我想作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得有一個成功的人品,有一個成功的人品作基石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則他拿什麼去信服別人呢?一個事業和人品都好的人,他人品的吸引力永遠都勝過他事業對人的吸引力。他在點評選手的許多話裡都透露出,他最看重一個人的人品,也強調人品的重要性,有個好品質的人,才能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他的話中有些很有哲理性,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這麼幾句。在第二賽季中他講過:“這世界上最不可靠的東西就是關係。”是呀,關係就是人與人心之間的關係,人與人物質之間的關係。人性中本生有些事情就是排它性的,有了這種排它性,還談的上什麼可靠呢?要說可靠那只是物質間的等量交換,所以一切事物只有公平、正當才是持久的。還有他說:“上當不是別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貪。”確實如此,看看各種媒體中報道的,哪個上當的不是因為自己貪圖某種便利。如果一個人通過正當的渠道、坦蕩地獲得屬於自己的東西,怎麼可能談的上受騙上當。這也與他的別一句話的意思完全吻合:“免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

  從他的點評語中看出馬雲是個心胸開闊的人,對選手所講的都是他在創業路上一路走過來的真實感概,是用失敗和辛勞換來的智理明言,有些話是別人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總結出來的道理,而他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選手和廣大觀眾了,他的點評給許多創業者都提供了很多這方面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鼓勵和激發了許多人的創業激-情。在中國民營企業日漸興旺的今天和明天,是需要有馬雲這樣的創業先驅者和創業成功者的指點,以帶動更多的人創業成功,從而也改變了國營企事業一統天下的泡-沫-經-濟現象。

  看了他在電視節目裡的點評,還想看書來進一步加深印象,有種想反覆咀嚼細細口味的吸引力。從他的點評中看出了敏捷的思維、妙語連珠的語詞、風趣幽默的輕鬆心態、認真而又一針見血的嚴謹態度,讓人感到有種“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還有從他簡練的語言中看出他的思路始終是清晰的。

  在互聯網布滿全球並作用於廣大群體的今天,是馬雲引領了中國的廣大民眾享受於網際網路的商業部份。

  篇三

  一天上午,陳小明到嶺夏村的良平工業區找工作,

  

  。他在工業區轉了一圈,沒找到一家合意的工廠,倒是在良平市場邊上見到有一個門口貼有“轉讓”字樣的小商店。他想,自己在工廠裡做了那麼多年,早就厭倦了,何不開個小商店呢?這樣一來,不但不用再受老闆和工頭的氣,還可以為自己打工,多爽啊!

  這個轉讓的小商店,是一個賣日常生活用品的夫妻店,大概有20多平方米。在廣東,有很多夫妻都是守著這樣的小商店過生活的。那對潮汕夫妻見陳小明對他們的店有興趣,就熱情地向他“推銷”起來了

  陳小明見周圍果然人來人往,說話間,店子裡還做成了幾單小生意,他更加動心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他用12000元將這個店盤了下來,而店裡的各種貨物和冰櫃則按照老闆提供的賬目另外結清。陳小明就這樣從打工仔變成了一個小老闆。

  可是,一個月後,陳小明發現這裡的生意不但沒有那對潮汕夫妻說得那麼好,而且幾乎是在虧本經營!雖然店子每天都有上百元的營業額,但上交了市場管理費和店租後,就所剩無幾了。

  陳小明靜下心來一觀察,商店周圍的確有很多工廠,但像這樣的店鋪也是多如牛毛。而且,雖然這店子的地理位置不錯,但租金也就相對要高一些。陳小明越想就越苦惱,他明白自己接了一個爛攤子,上了那對夫妻的當了。

  陳小明心裡叫苦不迭,但事已至此,他只好努力將店鋪經營下去,希望能有翻身的一天。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小店的生意仍舊沒有什麼起色。陳小明越來越沒有信心了。他想,當這樣的小老闆太辛苦了,每天八九點鐘開門,晚上12點以後才能收攤,時間甚至比在工廠裡上班還要長。而且,自己在工廠裡打工時,每個月還有個千餘元的收入,而現在做的買賣想不虧本都難。再這樣下去,打工攢下來的那點老本也會蝕光了!

  近2005年春節,絕望的陳小明乾脆關了店門,回家鄉臨川市過年去了。回到臨川后,他到市裡最大的一個超市裡買年貨,發現那個超市正在搞促銷活動,很多商品都以特價出售。東北大米竟然只賣1.36元錢1公斤。陳小明做了好幾個月的生意,對許多商品的價格瞭如指掌,他知道這種大米進價也要那麼多,也就是說,超市賣東北大米是零利潤!陳小明心想,超市的運作成本比一般的小商店高得多,它賣這個價不但沒有一點利潤,還要付出人工成本,這是什麼道理呢?

  看著超市裡熙熙攘攘的顧客,陳小明突然間明白了,大超市和大商場賣特價商品,並不是為了贏利,而是在靠低價吸引顧客!少數的特價商品不但可以吸引很多顧客上門,而且會讓顧客有這裡所有的商品都比其它地方便宜的錯覺,從而對其它商品也產生購買的慾望。大部分顧客在購買特價商品的同時,都會買一些別的東西,而這就是那些大商場和超市的利潤點!難怪那些商家總是熱衷於特價促銷!

  陳小明恍然大悟。他想,如此淺顯的道理自己怎麼一直沒有想到呢?如果自己的小店也採用大超市的這種營銷策略,是不是就能起死回生了?

  春節期間,陳小明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回到東莞後,他就開始摸著石頭過河。他粗略地統計了店裡所有商品的類別和數目,拿出了毛巾、襪子、純淨水和香菸等40種小商品來做特價促銷品,這些促銷品佔所有商品的二十分之一左右。接著,陳小明在店門口立了一個醒目的告示牌,上面寫著特價商品的種類和促銷價。

  當顧客半信半疑地走進他的小店,就會發現這裡的特價商品果真比別家的價格低2~3成。結果,他那天的生意比往常火爆得多,顧客像走馬燈似的絡繹不絕。一天下來,營業額竟是以前的十幾倍!雖然賣出去的許多東西是零利潤,但隨帶著賣出去的其它商品也是平時的幾倍。也就是說,他那一天的利潤也是平時的幾倍!

  陳小明的收入高了,他的小店也很快成了良平市場裡最紅火的店鋪。以前坐在店裡很清閒的他,現在整天忙得團團轉。事實證明了他所採用的“營銷策略”是成功的,因此,他再忙再累也覺得十分開心。

  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陳小明很快發現,好的開始帶來了連鎖效應:他的東西賣得多,在批發商那裡進貨也多了,批發價格上就會有較大的優惠。因此,陳小明的運作成本就變低了;商品看上去比別人的新,也就更有賣相。就這樣,所有的環節都進入了良性迴圈的狀態。

  2005年2月底,陳小明盤點了庫存和現金,發現自己在短短的20天裡竟然賺了3000多元!這樣的成績讓陳小明興奮不已。不久周圍的競爭者紛紛開始學他搞特價銷售。但陳小明此時已能把特價銷售的策略運用得爐火純青了,他知道哪些商品特價最能吸引消費者,每過幾天,他就調整一下特價商品的品種,常換常新,令模仿者無所適從。

  陳小明想,雖然別人現在還沒能從他這裡搶走多少生意,但他們無疑是給自己敲響了警鐘——如果自己總在原地踏步,總有一天會被別人超越,

  他知道,只有創新才能在市場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於是,他只要一閒下來,就絞盡腦汁地想新點子。

  在工業區開店,顧客群以打工族為主。陳小明發現很多到店裡來買東西的打工仔和打工妹的胸口上都彆著廠牌。看著廠牌上的照片和姓名,他又想到了一個促銷辦法——姓氏促銷。他每天選定一個姓,凡是這個姓氏的消費者只須用成本價就可以買到他店裡的任何商品。

  這個新鮮的促銷方式一經推出,立刻就引起了眾多打工者的關注,每天光顧他的小店的人更多了。陳小明在高興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只要你的姓氏是今天選定的那一個,就可以無限制地購買店裡的任何商品,所以,當然會有很多同事朋友委託代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樣一來,很多利潤就白白地流失了。發現這個問題以後,陳小明就規定了每天的姓氏受惠者用進價購買的東西不能超過5件。

  在“姓氏促銷”收到良好的效果以後,陳小明又乘勝追擊,推出了“生日促銷”。“生日促銷”和“姓氏促銷”的運作方式一樣,只是所選的物件不同。這兩種促銷方式都有濃濃的人情味,很受顧客的歡迎。陳小明的小店也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口碑。

  有了這幾次成功的“策劃”,陳小明對市場的嗅覺也越來越敏銳了。廣東的天氣炎熱,而打工仔、打工妹們常常加班到深夜,因此大多數人都有吃夜宵的習慣。於是,陳小明買來了10多張摺疊桌,每天晚上就在店門口沿街擺開。晚上10點以後,他供應的酒水和副食品全部打折銷售。比如,進價1.80元一瓶的啤酒,在別人那裡最低也要賣2.50元,而他只2元錢。對收入不高的打工者來說,能省一毛錢也是好的,所以此舉大受打工者的歡迎。雖然利薄,但銷量卻大了,收入仍然十分可觀。因此,這一舉措又成為了他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商戰中,價格戰最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陳小明每推出一種低價的促銷措施,過不了多久,總會被周圍的小店克攏陳小明對此十分擔憂。為了讓小店的經營保持好的勢頭,並永遠領先於同行,他開始研究起市場營銷學。他從書店買來幾本現代營銷的書,從中瞭解到,現在的市場愈來愈趨於同質化,比如,像他那樣的店鋪很多,而且所賣商品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品牌,這就叫同質化市常而高明的商家就是要在同質化的市場中,讓消費者感到它的品牌或商品是與眾不同的,從而成功地塑造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培養起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偏好度和忠誠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喜歡並經常抽某一個牌子的香菸,這就是你對這種香菸的偏好度和忠誠度。

  經驗證明,大商場大超市的營銷策劃,用在小店裡同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陳小明知道,他只有繼續學習並應用這些營銷方法,不斷用新的促銷方式來吸引消費者,樹立起小店的品牌形象,才能擁有更多忠實的顧客。

  陳小明從商業心理學中得知,人們在購物時,常會有這樣的錯覺:認為奇數比偶數小,帶有小數點的比整數小,因此他對店裡的商品採用了零頭標價的策略。比如1元錢的商品,他就把價格定在0.97元。雖然只便宜3分錢,但卻讓消費者覺得撿了便宜。小商店的“與眾不同”就從這樣一個個的“細節”中體現出來了。

  緊接著,陳小明又想到了一個別出心裁的點子:每天早上8點到8點半,米麵醬醋和海帶、魷魚、墨魚等乾菜打折銷售,以吸引當地居民;每天中午12點到12點半,部分日用品和副食品打折銷售,以吸引中午下班休息的打工群體。他給這個促銷方式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經濟半小時”,並請人用毛筆寫了大字,貼在店門口。這下子,連央視品牌欄目都為他做了免費廣告。這個匠心獨具的策劃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後來,陳小明又在店門口擺了一個報架,每天買幾份報紙,放在那裡給顧客看。他又買來了一套二手的卡拉OK裝置,也放在店門口供消費者免費娛樂。這些舉措都用不了多少錢,但無疑為他的小店增加了人氣。

  陳小明層出不窮的招數讓同行們無暇應對,很多店主不得不將商店轉讓給他人。2005年7月,陳小明又招了3個打工仔,將隔壁的兩個開不下去的店鋪買了下來。店面擴大了,經營的品種也更多了,他的收入自然是水漲船高。

  2006年春節以後,陳小明的商店又先後推出了買一贈一、買多少金額就贈禮品等促銷措施,還多次舉行了卡拉OK比賽這種大眾喜聞樂見又容易參與的活動。信心十足的他還盤算著做大他的事業,把“分店”開到廣州去呢!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觸非常深刻,我們不難發現,陳小明就是一個善於創新的人,他成功的關鍵,實際上是因為他懂得創新。他的最大成功在於他營銷方法的成功。他先後採用了“生日促銷”、“姓氏促銷”、“定點促銷”等促銷方式,把一個原本虧損的小百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月利潤達三萬元以上,不能不說他是一個成功的經營者。而他的一些經營促銷思路和方法更值得廣大創業者學習和借鑑。在我們往往想創業,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專案,苦於沒有充足的資金的時候,我們是否該換個角度來思考?有些朋友可能擔心創業的風險,這是可以理解的,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某種途徑,來把這種風險降為最低呢?我們可以向文中主人公學習,把他的創新精神借為一用。現實生活中,可以創新的地方多如牛毛,我們是否用心觀察過?在現實生活中,聽過別人在小生意上,發家致富的,數不勝數,但是基本上都是走了創新這一條路!想創業的朋友,我們是否應該抓住創新這一條橋樑,來騰飛呢?機會要靠自己把握!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