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創業經歷範文

  人生一個樂事就是創業有成,但創業成功並非易事。很多人從養殖業找到了成功之路,看看他們的經歷,學習他們。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貴州音樂女大學生返鄉養羊創業

  山頭上,夕陽西下,26歲的覃鳳揚起鞭子,趕著羊群返家。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牧羊姑娘其實是正兒八經的音樂專業本科畢業生。她已經很久沒好好地唱過歌了,許久不曾彈奏的鋼琴安靜地擺放在堂屋,曾在黑白鍵盤上“跳舞”的手指也被茅草和鋤頭磨出了厚厚的繭子。

  接過父親手中的羊鞭,覃鳳選擇在田間山頭這個“更大的舞臺”,彈奏屬於自己的創業“牧羊曲”。

  撐起音樂夢的羊羔

  覃鳳一家生活在重慶市永川區衛星湖街道七郎村。從小,鄉親們都誇讚這個姑娘的歌聲“比百靈鳥唱的還好聽”。念高中時,音樂老師發現了她的天賦,讓她進了興趣班。中學幾年的努力令她如願考取了重慶文理學院音樂系音樂教育專業。

  這是一個很“燒錢”的專業,可覃鳳的父親決定養羊,供孩子讀書。

  “爸爸右手臂高位截肢,養羊很辛苦。”起初,覃鳳並不支援父親。大學期間,她對那些“隨地大小便的傢伙”也始終提不起興趣。“那時候覺得,羊圈實在太臭。”父親心疼女兒,愣是不讓覃鳳碰這些“粗活兒”,擔心影響到她那雙彈琴的手。

  2010年,大學畢業的覃鳳回永川開了一間小琴行,過起了一邊賣琴、一邊辦鋼琴培訓班的生活。最開始的時候,她常常頂著烈日在街上發傳單,“一個人幹所有的事情”。很快,她成功招收到一二十名學生。

  這個鋼琴女孩有了自信。她甚至盤算著,請一些志同道合的音樂人一起,把自己喜歡的事業做大。

  就在這時,噩耗傳來,覃鳳的父親經醫院檢查確診罹患肝癌且是晚期。覃鳳的母親在她讀高三時去世,當時,她忙於高考,沒趕上看母親最後一眼,這成為她的一塊心病。“這一次,我一定要陪在爸爸身邊。”覃鳳解散了培訓班,帶著積蓄回家照顧父親。

  可這次她還是沒能來得及。父親的病癒發嚴重,臨去世前,老人決定把家裡的50頭羊以3萬多元的價格賣了。覃鳳不同意父親賣羊,說自己可以養。“你一個女孩子,怎麼放羊?還不安全。”父親囑咐她,“以後去城裡找份體面的工作,再找戶好人家”。

  父親去世後,覃鳳總會時不時地想起父親和那些羊,“我爸爸病重坐在輪椅上時,都不忘去羊圈看看。我知道,羊對他來說,不僅僅是為了維持生活”。

  這個重慶姑娘麻利地買了十幾只羊,返鄉開始創業。

  當地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或搬走了,村裡的夜晚靜得嚇人,但她不害怕,“說真的,羊對我來說太重要了,現在如果不讓我養羊,我就沒法活了”。

  從門外漢變成養羊通

  牧羊生活的勞累不言而喻。那麼多的羊散落在山坡,撒著歡到處跑,覃鳳總是拿著鞭子在後面追得氣喘吁吁。一天的“賽跑”結束後,她還得打掃羊圈,幹各種農活兒,照顧圈養的雞鴨。

  這並非最大的壓力。對半路出家的她而言,養羊這件事自己壓根兒“什麼都不懂”。

  她通過網路搜尋各種資訊,到圖書館查閱各種資料,並儘量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這個過程充滿了波折。2013年10月,羊痘病毒襲擊了當地的羊群,一夜之間,覃鳳發現很多羊的身上都長了痘,痘會慢慢潰爛。

  這是讓很多養羊人談之色變的病毒,因為能通過空氣傳播,所以防不勝防,而且羊感染後,死亡率相當高。其他的養羊人紛紛叫來羊販子,低價把羊賣了,“能賺一點算一點”。

  但覃鳳沒有這麼做,“我不能允許自己養的病羊進入市場”。 她決定獨自應戰,“我帶了這群羊好幾個月,有些還是我親手接生的,不能無動於衷”。

  當時,有一頭羊病情非常危重,已無治癒的可能。覃鳳平生第一次拿起刀殺羊,她想親手解剖後,能對這種病的症狀有更準確的認識。剖開羊肚,她證實了自己對病疫的判斷。買回針藥之後,她戴上手套,將羊身上的膿瘡一個個擠掉,然後塗藥治療。

  擠膿的過程有些噁心,但她愣是每天從早上6點一直忙到深夜。深夜裡,屋外一片黑暗,羊群也很安靜,讓這個年輕的女大學生覺得生活很艱難,可她轉念一想,“我不能放棄”。

  她和她的羊挺過來了。更重要的是,她在醫治照顧病羊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現在,羊的很多疾病,覃鳳大都能從容應對。她的羊群現已發展到100多隻。羊“都非常健康”。

  放羊讓自己站立得“格外堅實”

  在農村,同學和朋友也很難聚到一起,繁重的體力勞動還常常讓人腰痠背痛,特別忙時連彈琴的時間也沒有。

  雖然生活如此,但覃鳳沒有選擇抱怨。找著空閒的時間,她就跑到山頭上唱歌。她還招了兩名學鋼琴的學生,定期騎著電動車去為學生輔導。

  她和丈夫在城裡買了房,但她“一點都不想搬過去住”,放羊讓她覺得自己“格外堅實地站在地上”,能夠“自由舒服地呼吸”,更讓她有機會去暢想,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食品安全是一個太重要的問題,我想走出一條讓人們吃到新鮮、可靠、綠色羊肉的路子。”在她的構想裡,自己的羊都不喂飼料,而是在外散養,靠吃草長大,所有的羊都接受防疫,有健康保障。這些讓她覺得,自己能走出一條精品養殖業的道路來,“羊肉的品質有保證,我相信市場上有人願意為它出更高的價格”。

  她還計劃打造高標準的屠宰、切割、消毒流程,自己配送,讓消費者方便地吃到放心的羊肉,“可以放心地直接下鍋”。“我已經收到了定金,有人希望在我這裡買到高品質的羊肉。”她說,雖然已投入十來萬元,且沒有收到回報,“但我相信,我會有未來”。

  這個鋼琴女孩如今還有更為巨集偉的計劃,流轉更多的土地,讓鄉親們一起,養出更多的健康羊,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

  建養魚基地養殖會變色的紅鯛魚年售300萬

  一個名校畢業的碩士,放棄事業單位和大型國有企業的工作機會,走上了一條自主創業之路。5年過去,“養魚碩士”樑政遠的事業漸漸走上正軌:由他創辦的無錫瑞順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科研開發、水產養殖、加工、營銷、技術諮詢合作於一體的綜合性水產企業,擁有4個養殖基地,面積達500餘畝,年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4年前,樑政遠研究生畢業後,就在無錫搞水產養殖,短短4年,樑政遠從一無所有就發展了4個養魚基地,年銷售額達到300萬以上。雖然養魚時間不長,但他養魚從未失手過,年年都有錢掙,他到底有啥養魚的訣竅呢?

  樑政遠的父親一直靠經驗養魚,而樑政遠則認為養魚要靠知識,要看書,但在父親的眼裡,樑政遠簡直在胡鬧。多次和父親交流無果後,樑政遠暗暗下定決心要以養魚來成就他的一番事業。

  紅鯛魚原產於馬來西亞,與國內的紅鯛魚相比,樑政遠養的這種紅鯛魚能提前一個月左右上市,而且價格一斤也至少貴了兩塊錢!紅鯛魚顏色多樣,肉厚且美觀,在陽光下會泛著肉色,裡面的肉都能看得出來。紅鯛魚不僅美觀,經濟效益也很好,但養殖技術很難,目前整個無錫市,只有樑政遠的養殖場才有!

  慕名而來,第一眼看到樑政遠的時候,他正穿著髒髒的工作服在忙碌。樑政遠憨厚的微笑著和我們一一握手,然後一定要帶我們去看他養的魚。樑政遠的養殖塘,是一座座大棚。讓人匪夷所思,養魚怎麼和種菜一樣??樑政遠:“其實和蔬菜大棚是不一樣的,這個大棚出於防風的需要,建得比蔬菜大棚矮,裡面只可以站一個人,而且每個大棚還配有加溫的鍋爐。”

  “?為什麼還需要加溫的鍋爐呢?”我疑問的問樑政遠。?樑政遠說:“紅鯛魚對溫度比較敏感,在12度左右就會完全死掉。溫室內溫度很高,也為了促使紅鯛魚提前發情,這樣可以提早上市。”

  2010年,?紅鯛魚被樑政遠的老師董在傑引進無錫,由於沒人見過這種魚,大家都不敢養,而樑政遠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很大的商機。然而建個正規的養殖場,前期至少要100萬的投資,剛走出校門的樑政遠上哪裡去找這麼多錢呢?正在為錢著急樑政遠,他的女朋友繆凌巨集給了他20萬元,才解決了資金上的問題。樑政遠,又找了一個合夥人,湊夠了100萬,承包了200畝水塘,並從馬來西亞空運了30萬尾的魚苗,開始養殖紅鯛魚!

  為了養紅鯛魚,樑政遠先後投入了100多萬,如果扔掉,必將賠的血本無歸。馬來西亞紅鯛魚是熱帶魚,在溫度低的環境中養殖,就會產生應急反應,顏色變黑,而等到溫度升高,顏色又會再變回來。

  2011年9月,經過兩年的養殖,樑政遠的紅鯛魚終於上市了,而讓樑政遠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養出來的紅鯛魚,卻根本沒人買,他該怎麼辦呢。

  這種紅鯛魚,當地市民很難有人接受,但記者瞭解到樑政遠這幾年就是靠這種紅鯛魚發的財,那麼他的紅鯛魚是怎麼賣出去的呢?又是賣給誰了呢?

  樑政遠想出了一個方法推廣他的紅鯛魚。改變了一下思路,我們直接供餐飲,直接跟餐飲去合作,我們要把對的產品賣給識貨的人。於是樑政遠請酒店的總經理吃飯,自己帶著食物還從外面請來了大廚,讓大廚用紅鯛魚做成的就是他們最拿手的菜。?儘管這家酒店的老闆沒有立刻答應合作,但樑政遠說他看到了希望。從2011年至今,樑政遠就是靠著這樣的推銷方式,一家一家的去酒店做全魚宴,終於打開了紅鯛魚的銷路。

  如今,樑政遠發展了4個養殖基地,在他的養殖主要養殖紅鯛魚,和這些稀有的品種,一年靠賣魚和苗銷售額達300萬元以上!

  從事水產養殖面臨很高的風險,“我們和魚隔著一層水,不像其它動物那麼好掌控,一旦出事,損失無法挽回。”所以,樑政遠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幾個養殖基地“蹲點”。同時,他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科研,“只有技術領先,拿出別人沒有的產品,才會在市場上佔據優勢。”幾年來,樑政遠的公司與世界漁業中心、中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亞太綜合養魚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了國家、省、市一批重點科研專案,取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承擔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案“鯉魚複合育種”的改良、擴繁及高效養殖示範專案,獲得2011-2013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