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創業故事

  創業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經歷失敗的時候,現在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失敗創業故事,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開婚慶公司年賠8萬

  創業經歷:2006年從瀋陽化工學院資訊管理專業畢業,畢業後分別在化妝品公司和化工企業工作。2007年10月,兩人雙雙辭職,感覺婚慶是個朝陽行業,於是不顧家人的反對,向家人借款12萬元,聯手開了一家婚慶公司。然而她們的事業卻一直步履維艱,目前尚未收回投資成本,一年下來賠了8萬元。

  收回成本遙遙無期

  丁瑩瑩和崔英都是外地人,在瀋陽舉目無親。為了方便事業起步,他們選擇以加盟的方式開店,光加盟費就花了4萬元左右。2007年12月,她們做成第一筆婚禮慶典,雖然收了3000多元,但扣除各種費用,最後還賠錢。

  丁瑩瑩和崔英沒有放棄,她們在努力用創意和服務贏得客戶。瀋陽有兩位新人戀愛經歷特別巧,他們幼兒園就是同學,高中時又在同一所學校,高考前湊巧坐前後桌,這樣的緣分使兩位新人走到了一起。丁瑩瑩和崔英借用《向左走,向右走》電影主題為新人設計了一場舞臺劇。婚禮的策劃和佈置令新人和親朋好友特別滿意。

  以後,她們又陸續為20多對新人操辦了婚禮慶典,每場價格在5000元至2萬元不等。但利潤極低。

  再不成功就會放棄

  現在,扣除各種費用,倆人每月能剩三四千元,但是相對當初投資的高額成本,這點杯水車薪遠遠不能讓她們安下心來。婚慶生意為什麼不好做呢?面對提問,丁瑩瑩說,最主要的是店鋪選址太偏僻,“蝸居”在公寓裡,宣傳又沒有做好,現在知名度不夠。第二,店鋪規模檔次“高不成、低不就”,而目前瀋陽市婚慶公司大大小小2000多家,大打價格戰,她們沒有價格優勢。另外請司儀攝像師、租花車等,每次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再扣除場地費,贏利已經很少了。再加上公司推廣宣傳力度不夠,使得婚慶公司生意淡薄。

  “反正感覺創業挺難的,有些累了,還不如給人打工掙死工資舒服。再堅持一年,如果還沒有起色,我們會選擇放棄。”丁瑩瑩最後說。

  點評:創業僅有激情是不夠的。選準行業是創業成功的首要條件,但並不是創業成功的充分條件。真正成功的企業,往往是搶佔了市場的空白商機,有自己的特色,並且有獨創性。這樣的企業發展起來遇到的阻力才會很小。

  :打工8年賺百萬 創業半載全虧掉

  打工積下百萬資金,自己創業不到半年就全部虧掉。昨日,38歲的何為民女士來到本報,表示在打工兩年後,又準備東山再起,開始第二次創業。

  1998年,何女士從我市一家文化事業單位辭職,先後在重慶50強房地產公司、世界500強房地產企業從事管理工作,八年積蓄了上百萬資金。

  2006年初,她和朋友合夥在貴陽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註冊資金500萬元,該公司還拿到上億元的專案,包括一棟橋樑和幾幢商住樓。“以為自己對這個行業什麼都懂了,有經驗,懂管理,也有人脈資源,但沒想到,自己創業卻完全不是這樣。”何女士稱。

  “由於對合作夥伴的資金情況瞭解不夠,很快便出現了資金鍊斷裂情況。最後,不得不將該專案轉包給其他企業。”

  2006年6月,何女士的房地產公司便關門了。打工8年的收入全部打倒。為了生計,2006年8月,她又回到了最初任職的文化事業單位。

  何女士認為,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是花錢買經驗,只要創業的激情還在,就沒有輸。她現在準備再次創業,進軍中介行業。

  選擇合作伙伴要謹慎

  於超:重慶上隧實業公司董事長

  創業之初,一個決定往往是一個人拍拍腦袋就定了,像這樣因為選擇合作伙伴導致失敗的情況非常多。創業者選擇合作伙伴一定要謹慎,要對對方有全面的瞭解。創業不僅需要激情,還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以監督制約合作伙伴,不能因為合作伙伴是朋友或熟人關係而公私不分。

  

  下面是小編的推薦閱讀:

  你所不屑的成功

  李發財是我們的中學同學,可是和我們這些大學畢業的同學不同的是,在他中學畢業後就出來打工了。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跟幾個同學到了廣州,而李發財正好也在廣州打工,當他聽到我也來到廣州後特地和一個同事過來看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從中學畢業後就到了廣州,一直在一家工廠打工。我問他工資一個月多少錢?他說有八百多。

  八百多?現在一個普通的工人都有兩三千元的工資了,李發財怎麼才八百多呢?最後在他同事的介紹下才漸漸地知道,原來他一直在一個香港師傅的手下當學徒學技術,而這些技術則就是最常見的模具蝕紋、噴砂、蝕字加工等技術,而且已經學了三年多。

  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聽他同事講,李發財把這個香港師傅服侍得很好,甚至連這個香港師傅的衣服一直都是李發財在洗,他們簡直就像父子一樣。而一邊的李發財則嘿嘿地笑著說:“人家不是師傅嘛!”

  很快又是三年過去了,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李發財和幾個老鄉開了一家工廠,我很好奇,因此特地問清了地址,抽空去看他。可是到了他們那個所謂的工廠的時候,我特別失望,甚至有些看不起他們:三間非常破爛的廠房,兩間做工作室,一間用來睡覺,而兩間工作室也是破破爛爛的,到處都是一些加工過的產品,看上去就像一個垃圾廠。

  對於他們這樣的工廠,我很好奇他們是怎麼拉到業務的,就問他們的訂單是怎麼來的。李發財給我簡單地說了一下他們拉業務的情況,剛開始的一個月他們白天到各個模具廠、塑膠廠去問,晚上回來在家裡加工,後來有一些固定的訂單就不需要再去跑業務了。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李發財對這些客戶從來沒有任何要求,價格、付款都是由客戶說了算,而且交貨很準時,從來沒拖欠過訂單,如果交期緊張則通宵加班。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有好多客戶因為訂單數量小或者其他的原因,從來沒有按時付過款,有的甚至拖了一年多,可是李發財卻從來沒有催過。

  從李發財那兒出來後,我搖了搖頭,本來就沒有多少資金,再加上這樣的經營管理,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週轉不下去的。時間長了,我也漸漸地忘了有這樣一個同學。

  又過了五年,我也成了一家公司的財務主管。一次,與一個同學聊天,他又提起了李發財,他說現在的李發財已經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了。我聽了很是好奇,因此相約去看李發財。到了李發財的工廠,我驚呆了:一個獨院廠房,一樓是清一色的塑膠機,二樓則是全新的硫化機,三樓和四樓是流水線,五樓是倉庫,看得出李發財的工廠效益很好。

  和李發財又聊了半天,我才明白,原來正是因為他對客戶沒有任何要求,同時他對模具的精通,再加上客戶的相互介紹,他的訂單便越來越多,因此效益一直很好。而他對模具的精通是本行業數一數二的,原因是他得到了那個香港師傅的真傳。

  看著已經成為一廠之主的李發財,我知道我錯了,我一直以為成功就是靠職場的算計和同行間的鬥智鬥勇等那些流行的成功學講的那樣,可是我忘了,其實成功最好的捷徑永遠是:踏踏實實地做事,認認真真地做人。

  李發財的成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甚至是我們不屑的,可是卻也是我們永遠達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