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用政策論文

  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企業信用政策的選擇及評價

  摘 要:企業的信用政策是企業實施信用 管理和防範信用風險的戰略方針,通過分析企業信用政策的內涵以及評價方法,對以淨現值法為主的傳統信用政策評價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比較其優缺點。就如何構建完善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除了已經提出的實物期權法外,針對目前企業面臨的未來不確定性、資訊不對稱性等現實情況時,引入期權博弈方法,提出了一種評價企業信用政策的新思維。

  關鍵詞:企業信用政策;選擇;評價

  一、 信用政策概述及其選擇和評價意義

  ***一***信用政策概述

  企業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是指在特定的市場 環境下,公司權衡了與應收賬款有關的效益和成本之後,依此指導公司信用管理部門處理賒銷業務與收賬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總稱。具體分為三種類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穩健型信用政策和激進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制定的目標是要在賒銷收益率和應收賬款持有成本二者之間進行權衡,進而採取科學且有效的措施,保證應收賬款的流動性,並最終使公司的效益和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情況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間、信用標準、信用額度和現金折扣政策[1]。

  ***二***信用政策選擇及評價的意義

  信用管理 工作在國外通常被視為一個企業的生命,一個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體制和政策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市場競爭力、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信用管理是現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而信用政策則是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不賒銷是等死,賒銷是找死”,這是國內許多公司所處的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以買方市場為主導的競爭環境中,信用交易已成為公司獲得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和經營方式;另一方面,由此帶來的信用風險又會造成大量的應收賬款被拖欠,變成壞賬造成公司流動資金緊張, 經濟損失越來越多。賒銷使得銷售與風險並存且同向增長,如何擺脫這個尷尬局面,保證公司持續健康 發展,建立一套規範、有效的信用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而企業在選擇信用政策型別時,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的自身情況,包括所在行業,市場競爭狀況以及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所處的階段,制定出一套適合自身的信用政策,因為信用政策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應收賬款的回收,影響企業的資產狀況,甚至影響企業的財務安全。通過制定並實施一套完善可行的信用政策,同時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對企業現行信用政策進行評價並及時做出調整,使企業經營者能夠獲得擴大銷售與控制風險之間的最優平衡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二、我國企業信用政策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信用銷售被越來越廣泛的 應用,因此,企業的信用管理和信用政策也越來越重要。企業的信用政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其他企業的信用進行管理,力求在達到企業銷售最大化的同時將信用風險降至最低,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的信用管理,從而樹立企業在市場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由於我國經濟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而企業的經營管理卻相對滯後,因此存在一系列的信用問題:

  ***一***缺少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

  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信用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而基本上由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來負責。由於兩個部門在職能和利益上有很大不同,往往出現分工不清、相互推諉,影響到企業的信用政策的執行。***二***信用政策制定時存在盲目性

  由於事先對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密的考慮,可能使企業的信用政策過於寬鬆或過於嚴格,前者雖然擴大了銷售業績,但有可能因應收賬款的問題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後者雖然降低了企業的信用風險但同時使企業喪失了應有的市場份額,從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同時,由於我國存在著嚴重的“資訊不對稱”現象,也沒有權威的企業的信用等級評估機構,企業收集到的客戶資訊不充分、不完整,並且對信用政策的實施效果缺少及時的分析和綜合評價,嚴重影響到企業信用政策的效果。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術相對落後

  大多數企業沒有很好地運用現代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和方法。缺乏對客戶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信用額度的確定過於隨意以及缺乏專業化的回收賬款方法。

  ***四***忽視了自身信用建設

  大多數企業認為信用政策是對其他企業的信用評估,忽視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建設與管理,結果使企業形象受損,降低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管理現狀相對滯後,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信用政策方法的選擇

  我國信用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經過數十年的 發展和完善,已經建立相當完善的理論體系,現在主要從事建立相關模型和分析行業特定背景。

  企業信用政策選擇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找出信用政策改變時收益與成本的變化並進行評估,若收益大於成本,則可採用新的信用政策,反之,則不能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淨現值法***NPV***;定性分析法則主要依賴 經驗和判斷來決定,主要考察行業風險、經營 環境、企業素質、管理狀況等影響企業信用政策的因素,綜合判斷後從而決定採用何種信用政策。定性分析法常用的有5C信用評分法和信用評分法。 ***一***淨現值法***NPV***

  公司信用政策方法選擇是成本與收益權衡的結果,是多個變數因素一起變化而求得最優解的結果。多個變數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期限、信用額度、現金折扣政策等。斯蒂芬·A·羅斯等在其著作《公司理財》中提出使用置存成本和機會成本來定量分析公司信用政策[2],建立了公司信用決策的基本決策模型:

  NPV=h*p 0*Q 0/***1+Rb***-***C 0*Q 0***

  其中:NPV為提供信用時的淨現值, h*p 0*Q 0/***1+Rb***為實施信用政策帶來的增量收入現值,***C 0*Q 0***為實施信用政策可能帶來的成本與損失現值。P為銷售單價,C為單位成本,Q為銷售量。

  由此得出公司信用決策的基本確定方法:

  NPV=信用政策帶來的增量收入現值-信用政策可能帶來的成本與損失現值

  若NPV>0,說明該信用政策是可行的,信用政策管理執行帶來淨現值,為公司創造了價值;反之,則是不可行的。淨現值法的優點是:***1***使用現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專案所獲得的現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潤包含了許多人為的因素。在資本預算中利潤不等於現金。***2***淨現值包括了專案的全部現金流量,其它資本預算方法往往會忽略某特定時期之後的現金流量。如回收期法。***3***淨現值對現金流量進行了合理折現,有些方法在處理現金流量時往往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如回收期法、 會計收益率法。

  但是傳統的淨現值法也有其侷限性:***1***對於一項信用政策,決策者只有兩種選擇,NPV值>0,該政策可行;NPV值<0,該政策不可行。***2***該項信用政策若是可行的,在可預期的壽命中將一直執行下去,並不考慮若出現不利情況可以停止或隨情況的發展進行調整。***3***未來收益是可以預測的。***4***忽略了企業經營所處的一些現實情況 ***諸如未來不確定性、資訊不對稱等***,無法對由於企業資訊化建設專案的投資而產生的各種發展機會的價值進行評價,容易低估專案本身的價值。

  ***二***5C信用評分法

  5C理論是企業信用分析理論的基礎,它是一種定性的確定一個公司的信用是否符合信用風險標準的分析方法,是西方國家銀行業衡量信貸客戶的一種比較普遍的評價方法。它主要是從影響信用的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環境***condition***;

  企業的品行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行為和作風。但是在人才流動頻繁的今天,根據企業前任管理者的行為作出的企業品行等級評價往往不能反映企業現在的狀況;

  企業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管理行為的體現,單憑某一個時點上企業的能力來評價該企業的信用等級不合適;

  企業的資本評價可能由於獲得的資料不完整而使作出的信用等級評價不全面;

  企業的抵押評價則由於很難得到真實的資訊而使信用等級評價失之偏頗;

  企業的經營環境評價則由於大家所處的巨集觀環境大體相同,因此在信用等級評價方面意義不大。

  因此,由5C信用評分法評價出來的企業的信用等級在理論上來說有相對的科學性,但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實際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信用評分法

  主要通過對企業主要財務指標等特徵進行分析和模擬,從而預測企業的信用風險。比較著名的是Altman的Z計分模型。該模型是建立在單變數度量指標比率水平和絕對水平基礎上的多變數模型,可以較好的區分破產企業和非破產企業。其他模型還有神經 網路模型等。信用評分法由於不摻雜個人主觀意見,是一種比較客觀的方法。但在我國,由於財安資訊真實性問題和財務報表的規範問題,在實際中使用很容易產生偏差。另外,目前我國對於信用評分法尚未進行比較科學的檢驗,有關引數能否適用還需論證。

  四、完善的信用政策評價體系的構建

  構建完善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應著重研究建立新的信用評價方法。近年來期權定價理論的出現及其在投資決策領域方面的 應用在這方面彌補了傳統的淨現值評價方法的不足。一般實物期權方法主要應用於不確定環境下的投資決策,強調不確定性環境下的管理靈活性***Managerial Flexibility***的價值,同時它也克服了NPV方法中的無法避免的另一個難題:不可逆性[3]。實物期權評價方法所考察的不僅僅只是專案自身的淨現金流價值,而且還考慮了的專案的外部管理方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者經營靈活性對專案價值的影響[4]。通過將專案眾多的經營靈活性以各種各樣的實物期權形式展現出來,使得專案的真實價值表現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表現專案內部財務因素的淨現金流價值,另一部分則是表現決策者管理因素的經營靈活性的期權溢價,也即專案投資實物期權的價值構成[5]。在我國的實物期權方法應用研究中,多是對B-S模型和二項式模型的應用擴充套件,但無法滿足複雜多變的專案投資領域。也沒有考慮投資決策之間的策略互動關係。在我國,由於市場的非理性、期權和二板市場的未開放、行業及企業資訊的不透明,使得實物期權方法的評估準確性大打折扣。因此,就我國現階段來說,實物期權方法在專案投資評估領域只能起到對NPV法的補充輔助作用,主要是提供不確定性價值的參考[6-7]。

  現實中非對稱資訊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市場參與雙方一方擁有另一方所沒有的資訊就是非對稱資訊。多數情況下,非對稱資訊會導致道德風險而使市場出現逆向選擇,不利於市場的發展[8]。對市場 經濟而言,無論是企業、同行還是客戶,資訊在其決策中顯得尤其重要,非對稱資訊帶來的問題也就額外突出[9]。由於資訊不對稱及市場經濟中複雜博弈關係的存在,使得企業的合法權益屢屢受到侵害、企業之間由於無序的競爭常常陷入混亂狀態、企業與客戶之間由於資訊不對稱使得企業的金融風險大幅度增加[10]。“資訊不對稱”現象的存在是導致企業與客戶之間及企業之間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而博弈論在對未來不確定性和資訊不對稱時企業之間複雜關係進行分析時則克服了傳統方法的侷限性。

  期權博弈方法是一般實物期權方法的新發展,它是以傳統淨現值評價方法為基礎,將實物期權評價方法和博弈理論結合起來,研究不確定情形下企業之間技術創新投資的策略互動,以解決企業所面臨的等待以獲得期權價值和搶先投資以獲得先動優勢的衝突。這種方法具備了實物期權評價方法和博弈理論的優點。期權博弈思想廣泛的應用於投資決策領域,而企業信用政策與投資領域在評價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基於期權博弈視角進行企業信用政策制定及評價也是可行的,可在傳統的淨現值評價模型的基礎上既考慮一般實物期權方法所強調的管理靈活性價值又考慮進博弈論所強調的決策制定中的戰略價值,而如何以非對稱資訊為主線,利用期權、資訊經濟學理論及博弈理論等理論工具,對企業的信用政策決策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及研究,尚需建立一個模型。該模型可以從資訊不對稱下企業同行之間博弈關係和資訊不對稱下企業客戶之間博弈關係兩個方面分別討論,並進一步進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

  五、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對於企業信用管理的研究還不成熟,信用管理理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而現實又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研究程序。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現代企業的信用政策及評價體系,對改善企業的信用狀況,優化市場信用環境,提高經濟執行質量,促進 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將產生重大作用。傳統的信用政策評價方法已不適用。應用期權博弈方法進行信用政策評價的相關影響變數,找尋二者結合點,從新的角度構建基於期權博弈的企業信用政策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Myers S 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2***: 147-176.

  [2] 斯蒂芬·A·羅斯,羅德爾福·W·維斯特菲爾德,傑弗裡F·傑弗.公司理財[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51-263.

  [3] Abdullan Yavas,C.F.Sirmans.Real

  ental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5 31***1***:27-52.

  [4] Rundong Zhang,Xiaolin Zhang.The Real Option Game Model to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Strategy[J].Chinese Business Review,2005 4***9***:47-50.

  [5] Spiros H,Martzoukos and Eleftherios Zacharias. Real Option Games with R&D and Learning Spillovers[J].Munich Personal RePEc Archive,2009***1***:1-35.

  [6] 安瑛暉,張維.期權博弈理論的方法模型分析與發展[J].管理科學學報,2001,4***1***:38-44.

  [7] 王湧,翟孟亭.3G投資期權博弈二維模型的構建[J]. 統計與決策,2009***16***:73-74.

  [8] 龔樸,蒙堅玲.基於期權博弈的可轉換債券最優策略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9,23***1***:70-75.

  [9]李軍,黃學軍,吳衝鋒.市場競爭優勢不對等下投資決策的期權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9,23***1***:163-167.

  [10]陳賢進,孫紹榮,曹駿林.運用兩階段期權博弈分析IT企業R&D中的競爭性策略[J].財會月刊,2009***1***:59-61.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