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基礎績效工資怎麼算

  用馬克思的三種勞動論來說,績效工資主要是根據員工的第三種勞動即凝固勞動來支付工資,是典型的以成果論英雄,以實際的、最終的勞動成果確定員工薪酬的工資制度。那麼事業單位基礎績效工資要怎麼算呢?小編整理了一些事業單位基礎績效工資計算方法,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事業單位基礎績效工資計算方法

  績效工資=基礎績效+獎勵績效

  基礎績效佔績效工資的70% 獎勵績效佔30%

  職工個人基礎績效月標準額 是根據標準來的,比如管理崗科員是1740,辦事員1620等,管理崗、技術職稱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不同級別有各自的標準。

  職工個人獎勵績效月標準額 是個人基礎績效標準額 除以7乘以3得到的,比如1740除以7乘以3=746.

  單位每年在財政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全體職工全年的基礎績效和獎勵績效=***全體職工基礎績效標準數額之和+全體職工獎勵績效標準數額之和****12個月

  分配:

  1、基礎績效直接進入工資,同時取消了其他津補貼

  2、獎勵績效:單位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分配方案***怎麼分,多長時間發一次***,還有相應的職工考核辦法。

  誤區:

  獎勵績效,比如都是科員,標準都是746/月,但是不等於實際就給大家每人每月發746,因為要有考核,出勤神馬的、工作有好有壞等等原因,有可能拿到的不是標準額度,這就是獎勵績效。

  事業單位基礎績效工資的考核標準

  5分工作績效始終超越本職位常規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現:在規定的時間之前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數量、質量等明顯超出規定的要求,得到來自客戶或上司的高度評價或表揚。通常都是很主動自覺地去完成,根本無需催促。

  4分工作績效達到或超過本職位常規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現:按照規定要求完成任務,經常在數量、質量上達到或超出規定的標準,能主動自覺地去完成,無需催促。被服務的物件是滿意的。

  3分正常可接受,工作績效經常維持本職位常規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現:基本上達到規定的時間、數量、質量等工作要求,基本沒有投訴現象,基本能主動自覺地開展各項工作,屬於基本滿意。

  2分需改進,工作績效未達到本職位常規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現:時有小的疏漏,有時在時間、數量、質量上達不到規定的工作標準,有投訴現象***但不嚴重***,經常需要他人的催促才能完成任務,屬於不太滿意。

  1-0分不良,工作績效顯著低於常規本職位正常工作標準的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現:工作中出現大的失誤,或在時間、數量、質量上常常達不到規定的工作標準,經常有投訴發生,屬於很不滿意。

  事業單位基礎績效工資的影響效果

  1.績效工資要有具體的兌現日期並且要及時兌現,不能拖時間,例如,應該在每月的5日發的,就不要拖到6日,如果有特殊原因延遲的應該向員工解釋清楚。使得員工有清晰、具體的期望。公司向員工傳遞的資訊是:績效工資制度是嚴格的做高績效的員工,你會及時得到回報。這樣的績效工資制度創造了高效員工得到回報的環境,成為塑造企業文化的動力。

  2.在績效指標合理的前提之下,我們主張“績效工資/固定工資”的比例應該加大。例如,可以是100%,甚至150%,那時候,員工就會幹勁沖天,更加努力的為公司創造財富了。

  3.整個公司的員工都要有績效工資,不能有些人***例如業務人員***有,有些人員沒有。應該讓員工明白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只要努力了,績效提升了,公司都會知道並且會獎勵該員工。員工的績效是公司所有員工如果只有1%的利潤,也要分到每一個人。

  4.在公司制定績效工資體系時要讓所有的員工都參與,參與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和培訓的過程,也是讓公司和員工發現問題和樹立成功實施信心的過程。

  事業單位基礎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

  達成目標

  績效考核本質上是一種過程管理,而不是僅僅對結果的考核。它是將中長期的目標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標,不斷督促員工實現、完成的過程,有效的績效考核能幫助企業達成目標。

  挖掘問題

  績效考核是一個不斷制訂計劃、執行、改正的PDCA迴圈過程,體現在整個績效管理環節,包括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要求達成、績效實施修正、績效面談、績效改進、再製定目標的迴圈,這也是一個不斷的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

  分配利益

  與利益不掛鉤的考核是沒有意義的,員工的工資一般都會為兩個部分: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的分配與員工的績效考核得分息息相關,所以一說起考核,員工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績效工資的發放。

  促進成長

  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單純地進行利益分配,而是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通過考核發現問題、改進問題,找到差距進行提升,最後達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