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時工資怎麼算

  勞動者的工資是勞動權的核心內容,也是勞動者行為追求的終極目的。如果勞動者付出勞動後不能得到到工資,則法定的勞動權就會在現實中落空,勞動者的勞動目的也從根本上得不到實現。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小時工資制

  小時工資制就是按照小時工資標準和實際工作的小時數來計算工資。小時工資標準按日工資標準除以日法定工作時數求得。

  ***二***日工資制

  日工資制就是根據勞動者的日工資標準和實際工作日數來計算工資。日工資標準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三種:

  1.按照平均每月應出勤天數計算。即用全年天數減去國家法定節假日天數之差除以12個月,得出平均每月應出勤天數***25.5天***,然後用職工本人月工資標準除以25.5,得出日工資標準。

  2.按照平均每月日曆天數計算。即用全年天數除以12個月得出平均每月日曆天數***30.4天***,然後用職工本人月工資標準除以30.4天,得出日工資標準。

  3.按照當月應出滿勤天數計算。即用職工本人月工資標準除以當月日曆天數減當月法定節假日天數之差,得出日工資標準。

  以上介紹的是傳統概念的小時工資制和日工資制。在實踐中,小時工資制和日工資制還有不同的涵義。即小時***日***工資制是指職工每小時***每日***完成規定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生產工作任務,即按預定的小時***日***工資額支付小時***日***工資。這一工資額不是由職工月工資標準直接演變而來,而是由企業根據自行規定的小時***日***工作量的大小,並參考本企業和社會上完成同一工作量應得的收入水平確定的。以上兩種涵義的小時***日***工資制,在實踐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使用。

  每小時工資計算的適用範圍

  由於計時工資是直接以勞動時間計算報酬,簡單易行,便於計算;同時,由於各種勞動均可以用勞動時間來計量,所以計時工資的適應性強,實行範圍廣泛,任何部門、任何單位和各類工種、崗位均可採用。其中,最適用於以下行業、企業、車間、工種、崗位:

  1. 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高、技術性強、操作複雜,產品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多道操作才能完成,不易單獨計算個人的勞動成果的行業和工種。

  2. 主要為生產第一線服務和從事輔助工作,其勞動量不便於用產品產量準確計量的工人和服務人員。

  3. 勞動量不便於統計計量的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等。

  4. 產品、經營專案和生產條件多變的企業。

  由於計時工資按照勞動時間支付工資,因此,能夠促進職工提高出勤率和提高技術業務水平,保證勞動的質量。但是,它在體現按勞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主要是計時工資一般與等級工資制聯絡在一起,側重以勞動時間的長短計算工資,不能準確地反映勞動強度和職工個人實際提供的勞動成果,勞動報酬與勞動量之間往往存在著不相當的矛盾。就同等級的各個勞動者來說,他們在相同的勞動時間內付出的勞動量有多有少,勞動質量也有差別,而計時工資難以體現這種勞動差別。因此,隨著企業內部改革的深化和進一步搞活企業內部工資分配,需要把計時工資與其它工資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利於全面地考核職工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把職工的工資與其實際付出的勞動量緊密聯絡起來,以更好地體現按勞分配原則。

  每小時工資的管理完善

  為了正確、有效地實行計時工資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加強管理,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計時工資制。

  1.必須嚴格地按照編制定員和業務技術標準,為實行計時工資制的每個職工確定崗位、職務或者評定技術***業務***等級,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對職工的實際工作時間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統計,同時,還應對職工的技術***業務***水平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在支付計時工資時做到獎優罰劣、獎勤罰懶,以更好地體現按勞分配原則。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職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努力完成任務。

  2.進一步改進計時工資制,把計時工資制與一定數量的定額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具體辦法是,對工人規定勞動定額,對幹部規定崗位責任制與工作量任務。凡完成任務者,可以按計時工資標準支付工資,對未完成任務者,按一比例減發計時工資。

  3.將計時工資制與其它工資形式以及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緊密結合起來。在實際工作中,比較普遍的辦法是在實行計時工資制的同時,輔之以必要的獎勵制度,對提供超額勞動的職工給以必要的補償和鼓勵;另一種辦法是把計時工資制與浮動工資制或定額工資制結合起來,根據職工實際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浮動發放計時工資。此外,計時工資還應同建立健全以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結合起來,使職工的計時工資不僅取決於本人在一定工作時間內創造的勞動成果,還取決於企業的經營成果。職工付出同樣的勞動,企業盈利,其計時工資額就可以高一些;企業虧損,其計時工資額就要降低一些。這樣,就可以更好地體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分配原則,有利於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