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問題與優化方法

  企業財務管理活動與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下面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是。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問題

  1.會計資訊的侷限性

  企業財務報表編制的基礎是內部經營決策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以及成本支出而導致的經營現金流的流出流入,其目的是反映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企業內部財務情況。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資訊不包含其他外部資訊,具有很強的保密性。但是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企業要想全面、真實有效、多角度低反映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就需要加大與市場經濟之間的聯絡,加強同行業之間在經營決策、財務管理、報表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聯絡。將自身置於經濟全球化和資訊化時代的背景下,通過比較分析法對行業的財務資訊進行對比分析,促使企業的財務資訊全面真實和完整。但是現階段的企業管理者缺乏同行業之間的有效對比意識,最終造成財務資訊的侷限性。

  2.審計報告或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欠缺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對財務報告進行審批程式處理時,沒有仔細核對財務資訊和財務報表,導致財務報表資訊不真實及審批人員虛構審計報告內容等一系列現象。就財務報表本身而言,我國很多企業在編制財務報表時依據的會計核算方式是貨幣計量尺度。但是貨幣計量尺度對大中型企業說來,不僅不能夠如實地反映企業在最近幾年或者預測未來幾年的財務狀況,還會導致財務資訊的片面性,給財務工作人員帶來工作上的不便。貨幣計量尺度在財務報表中只能夠作為衡量歷史成本的計量依據,但是對審計報告而言,審計報告講究的財務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無法預測未來幾年企業的財務狀況。另外,很多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其真實的專業技能水平和整體素質普遍不高,往往出現漏記、多記原始憑證的財務資訊,最終導致財務報表財務資訊與憑證賬簿的財務資訊不相符。

  3.財務資訊的短期性和滯後性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或者大宗型企業分析財務報表會計資訊的主要側重點是對財務資料進行比率分析或者對比分析。目前,我國企業採用的財務比率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方法、對比分析法以及財務比率分析方法。財務比率分析方法相較於其他兩種分析方法而言,提供的財務資料更加及時、真實、有效。作為衡量企業財務資訊質量的財務資料資訊,不僅關乎著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資訊質量,還影響著企業管理者的經濟決策能力。因此,對企業而言,企業在編制財務報表時要確保財務資訊的及時有效,在對外財務資訊披露的過程中保證財務資訊的時效性,避免出現會計人員編制財務報表時處理、分析資訊的時間過長以及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拖延報表披露的時間等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將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財務資訊質量,從而造成財務資訊的滯後性及短期性。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優化方法

  1.積極解決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問題

  解決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問題需要加強財務報表主要勾稽關係的稽核管理。就財務報表而言,如何處理三大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一直企業探討的主要話題。首先,作為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期末未分配利潤”,在會計借貸分錄資訊處理時,要處理好與利潤表中的“淨利潤”科目之間的勾稽關係。會計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先計算出期末未分配利潤的本期發生額,再資產負債表中的起初發生額作一個對比,準確地衡量利潤表與資產負債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潤差值,並在利潤表個資產負債表中分別披露產生差值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其次,會計工作人員要對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科目進行稽核,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找出有關於資產專案專案與費用專案之間的聯絡。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對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數值的比例標準限額得出: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數值應該控制在20%以內,避免出現與利潤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數值差距過大的現象,從而確保財務報表資訊的真實性。

  2.引入現金流分析,實現財務報表資料的可持續性

  實現財務報表資料的可持續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入現金流分析。

  第一,現金流動性分析。作為衡量企業資產變現能力的標準之一的流動性,不僅可以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還可以確保財務報表資料的可持續性。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和現金債務總額比率是流動性分析的主要內容。就現金流動負債比率而言,企業要採取與同行業的現金流動負債比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企業償債比率資料,從資料的大小判斷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一般情況下,企業的流動性比率大於0.5.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強;就現金債務總額而言,衡量現金債務總額比率的兩個主要指標是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和平均負債總額,指標越大證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反之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較弱。

  第二,財務彈性的分析。作為財務靈活性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的財務彈性,不僅在企業調動資金進行投資方面起著調節作用,在企業支付股東股利方面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財務彈性越高表明企業在短期內的應變能力越強。財務彈性的衡量指標是現金的投資比率和現金的股利保障倍數。就現金的投資比率而言,投資比率越大說明企業的資金支出能力越強。就現金的股利保障倍數而言,現金的股利保障倍數越高表明企業支付股利能力越強。企業對現金流動性分析和財務彈性的分析是實現財務報表資料的可持續性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提升企業財務報表資訊水平,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第三,獲取現金能力分析。作為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管理活動的有效性標準之一的企業經營現金能力,不僅可以檢測企業資金運營能力,還可以保障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有效實行。企業銷售現金比率、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和企業全部資產是影響企業獲取現金能力的三個主要因素。就企業銷售現價比率而言,作為企業銷售能力以及現金能力的衡量標準之一的銷售現金比率,不僅可以反映企業獲取資金的能力情況,還可以對映企業面臨的壞賬以及呆賬風險。就每股經營現金流量而言,企業的每股現金流量是衡量企業支付股利的標準。一般情況下,每股現金流量比例值越高,表明企業支付現金的能力越強。

  第四,企業收益質量的分析。在實際經營活動與管理過程中,企業職工核算的淨收益與企業預期的經營成本會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企業在實際核算成本過程中是以權責發生製作為核算方法,而企業預期成本核算方法是以收付實現製為主,兩種不同的核算方法不僅會造成企業淨資產收益的波動現象,還會導致企業的經營結果不夠真實與完整。因此,通過計算收益質量比率以及折舊、攤銷來消除核算的淨收益與企業預期的經營成本之間的差距,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促使提升企業資產運營效率的實現。

  3.優化會計資訊的整理,突破侷限性

  作為會計資訊的有效載體之一的財務報表,不僅關乎著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是否完善,還與會計資訊是否真實與完整息息相關。針對目前我國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首先,國家需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優化會計資訊編制途徑提供製度保障。比如國家《新會計法》就是針對《會計法》中有關於會計政策選取上存在的問題而制定與完善的。不僅可以避免出現權責發生制下利潤指標被操縱的現象,還可以促使企業的會計管理和財務報表分析走向法制化、層次化、規範化、合理化,保證企業的資產得以有效的支出和使用。

  其次,企業要根據自身內部結構和管理情況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大對員工專業指示的資金投入力度,定期舉辦有關於提升員工業務素質的專業技術的培訓活動,為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由此可見,優化會計資訊的整理,突破侷限性需要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共同努力,確保企業財務報表資訊的真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