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資訊化對財務體系的影響

  實施企業財務管理資訊化建設,拓展了財務管理空間、加快了財務管理時效、提升了財務管理效能以及增強了資源使用的有效性。下面小編來分析。

  

  1.財務管理資訊化後,使傳統財務管理的管理模式、財務管理工作方式、財務組織設定方式等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在這種環境下,財務決策將取代財務控制成為財務管理體系的核心。主要表現在:1.有利於財務管理系統的建立。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由於條件的限制,使得出資者、經營者、財務經理、財務人員之間相互脫節。而實現財務管理資訊化以後,藉助於資訊通訊技術,可以使得這四個層次的人員保持實時、全方位的聯絡,從而構築四個層次的財務管理系統,各司其職,全部包括在財務管理體系之中。

  2.有利於財務管理人員擁有一定的決策權。

  由於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資訊時代,人的身份由社會人、複雜人轉化為知識人、資訊人,企業的員工以人力資本入股,其地位不再象以前屬於被僱傭者,而是提高到與出資者的地位一致。同時,在資訊化管理過程之中,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必然要下放一部分權利,管理人員在一定許可權、一定程度上擁有各自的財務決策權,財務資訊化中要樹立“人本化”觀念,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決策權。

  3.有利於解放財務管理人員的體力勞動。由於使用了計算機管理、網路通訊技術,企業的各個組織採用網路連線,使得全部資料的收集、初步加工、儲存等能夠自動化處理,因此將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從大量冗雜的簡單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分析決策。雖然財務管理人員從原來大量的簡單低價值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但是資訊時代經濟環境更加複雜,決策要求更迅速,資訊科技使得資訊的產生呈幾何倍數增長,因此,作為企業核心部門的財務部門不會經常處於“待業”或“關門”狀態,只不過財務人員的工作從一種性質轉換到另一種性質,增加了決策的成分。退一步說,即便在財務管理資訊化條件下,財務管理人員的確比以往更清閒了,也很正常,因為這是由於資訊科技的使用使得社會進步,人們可以充分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

  財務管理資訊化建設的對策

  1.通過資訊整合為決策服務。

  要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資訊化建設,必須實現資訊的整合,用統一的資訊管理軟體、統一的資訊編碼標準,加強與軟體開發公司的聯絡,使用國際先進的ERP系統軟體,建立統一的計算機平臺,採用統一的資訊管理軟體,提高資訊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建設高效的財務資訊系統,實現財務系統與銷售、供應、生產等系統的資料共享、管理統一,實現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和資料共享,並建立部門間資訊流通制度,保證資訊流能在企業各部門間順利流通,實現資訊整合、過程整合、功能整合和資料共享,有效利用財務資訊中的相關創新技術,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規範化、高效化,真正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服務。

  2.培養財務管理資訊化需求的複合人才。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當前企業缺乏複合的人才,即使企業通過購買標準化的軟體,也因為人的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使用,財務管理資訊化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不得不經常性地與軟體開發商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浪費很多精力和成本。本文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

  首先,必須加強人才的培訓。企業要對這個部門的人員進行培訓,積極參與國內相關組織的軟體培訓,這種規模大的培訓不僅成本低,而且能與很多企業的同行溝通和交流,針對性也很強,能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可通過產學研的模式來培養人才。當前的現狀,是企業需求與人才供應的脫鉤導致的,應通過產學研的模式,定點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專門培養財務管理資訊人才,這不僅能為企業解決人才憂患,也為畢業生能在一畢業就能適應新的工作。最後,建立人員培訓制度。企業必須在系統建設初期開始建立人員培訓制度,並在系統建設的全過程中貫徹落實,以提高財會人員及其他員工的相關業務素質。

  3.持續優化財務管理資訊化建設。

  要不斷完善企業財務管理資訊化建設,

  首先,就必須循序漸進,持續優化,企業要上下一心,在整體目標指導下,充分認識財務管理資訊化系統建設的長期性、持續性,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有針對性的不斷完善財務管理資訊系統的功能,建立財務管理資訊化系統與其它資訊系統的介面,實現資料共享,達到持續優化、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最終全面實現財務經營管理的目標。

  其次,規範國有企業自身的財務會計預核算體系。針對當前財務會計預核算體系存在的一些問題,企業要嚴格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使輸入財務管理資訊系統的資料比較可靠有效,國家有關部門要制定全國統一、行業統一、並與國際標準相接軌的產品編碼體系,以保證資訊資料能夠在各行業,各部門之間交換時被正確識別,並加強企業資金預算管理制度的建設,減少資金管理中的漏洞,促進企業財務會計預核算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