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茭白的方法

  茭白在南方地區是稀有的營養價值較高的特種水生蔬菜,那麼茭白如何種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品種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茭白應選擇採收早、產量高、抗逆性強、耐熱、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

  二、種株選擇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進行繁殖,種株的好壞直接影響茭白的結茭率、產量和品質。由於黑粉菌侵入的時間、數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異,常引起種性退化,導致雄茭、灰茭的出現,所以每年應嚴格優選種株。

  優良母株的選擇要求:當年株形整齊,孕茭早,結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結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無雄茭、灰茭,無殼裡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種。

  每年雙季茭種苗應嚴格精選3次;第1次:選在當年種植的茭白夏茭採收時進行,根據選種標準選擇優良單株做種並做好標記;第2次:在春茭採收時對第1次選擇的種株進行復選,除去不符合標準的茭株;第3次:結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時挖去雄株、雜株、灰株及殼裡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畝大田需250個種墩左右。

  三、茭田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茭白結茭的早遲與土層、水層深淺、水溫控制等有關。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結茭,迎風的山背田比避風的低窪田早結茭,土層淺***最好20--27釐米***的比土層深的田早結茭。所以,南方地區種植茭白應力求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風、土層淺的水田種植。

  四、翻耕茭田,施足基肥。

  水稻田栽種一般在水稻收穫後及時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採收結束後及時翻耕,充分晒田,築好田埂,確保田間能灌水15-20釐米。整田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欄糞100擔或雞糞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並耙平,灌水2-3釐米,達到田平、泥爛、肥足。

  五、適時栽植

  時間:南方地區雙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

  方法:栽前留10釐米,割去選留好的優良種墩的地上枯葉,挖出種墩,劈取健壯老莖苗,以一根帶根的老莖為一苗。栽植密度寬行1米,窄行0.8米,株距0.6米,每畝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莖的白色部分入泥為宜***即原來的深度***。

  六、田間管理

  ***一***新栽茭田的管理

  1、灌水:茭白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要隨著不同的生育階段進行調節。

  ***1***:茭白栽植後田間保持2—4釐米淺水越冬,春季茭苗開始生長時,水位宜淺,保持在2--3釐米左右,以利地溫升高,促進萌芽發棵,以後隨著植株的生長,水位逐步加深,

  ***2***:種植50天前後,可視茭白分櫱情況進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見雞腳裂為度***後灌10—15釐米深水控制無效分櫱。

  ***3***:孕茭期可控制20釐米的水位,但不能超過茭白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後氣溫逐漸升高,茭田要勤換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於春茭孕茭。

  ***4***:春茭採收後,水位降到6釐米左右;秋茭收穫後水位降到3—4釐米。休眠期保持2-4釐米的淺水狀態越冬。

  ***5***:每次施肥前先放淺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幹後再灌水。

  2、追肥:南方地區雙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早孕茭。結合水層管理,促進前期有效分櫱,控制後期無效分櫱,促進孕茭,提高產量和品質。茭白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

  ***1***新栽植的茭田如栽植時未施基肥,應在30天內補施基肥。

  ***2***老莖萌芽時畝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3***種植40天左右***分櫱初期***畝施45%複合肥30-50公斤。

  ***4***春茭採收過程中,可根據茭苗生長情況適量追肥。

  ***5***春茭採收後可畝施45%複合肥20-30公斤,以利秋茭生長。

  3、耘田除草: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間用鐵耙或人工用手翻動土壤,達到中耕、鬆土、除草的目的,並可提高土溫、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進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開始返青時進行,以後隔15天進行一次。

  4、清除雄茭、灰茭:雄茭和灰茭不能結茭,應隨時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櫱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補上。

  5、剝枯葉、拉黃葉:剝枯葉、拉黃葉清除枯老的葉片、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在春茭採收後期開始,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把枯老的葉片剝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傷,把拉下的黃葉踩入田間作為肥料。

  6、疏苗補苗:南方地區種植的雙季茭白每墩莖櫱達15根以上時,應進行疏苗,撥除過密的小分櫱,每墩留有效分櫱15-20根左右,疏苗後茭墩中間壓一塊泥,使植株分佈均勻,通風透光。

  ***二***老茭田管理。老茭田冬季地上部枯死後應在12月前清除枯葉,留10釐米老莖割去地上部殘株,挖出雄株、灰株、雜株及殼裡青、畸形茭等茭墩,從優良茭墩挖苗補栽,淺水越冬,增施有機肥,可畝撒施雞.牛糞1000公斤或豬欄糞100擔,磷肥50公斤,此次施肥最遲要在1月前完成。2月上旬茭墩萌芽時畝追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3月中旬畝追施45%複合肥30-50公斤。疏苗時每墩留20根左右。水位等其它管理同新栽茭田。

  茭白種植技術

  1.品種選擇

  可選用夏茭晚熟、夏茭產量高的雙季茭白,如杭州的梭子茭、上海青練茭,也可選用上市期早、產量高且質優的單季茭,如福建安溪早茭白等。

  2.育苗

  一般粗放栽培不進行育苗,直接將老茭墩進行分墩栽植。10~11月割去地上部枯葉,保留苔管地面上部1~2個節間,挖起1/2的茭墩,用刀切成有1~3根苔管的育苗小墩,栽於育苗田裡。

  育苗田選擇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陽通風,土層深厚的水田,排水、晾乾、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0釐米寬的畦,將育苗小墩按行距15釐米,株距10釐米定植於畦上,以種墩根系入泥為度。育苗期間水深2~3釐米,在冬季和早春低溫時水灌深一些,保溫防凍,用塑料薄膜覆蓋可安全越冬。長出幼苗後要追薄肥2~3次,翌年早春茭白苗高30釐米左右時,將育苗小墩挖出,用刀縱劈,分成定植用小墩,每個小墩均應帶有老苔管,並具3~5個分櫱苗。

  3.整地施肥

  茭白前茬作物出茬後,應立即進行土地深翻,深約20釐米,深翻晒後,冬季凍垡,使土壤熟化疏鬆。每畝可施腐熟有機肥料如豬糞、雞糞、鴨糞等1500~2000千克或人糞尿2500千克以上,施肥後再翻耕一次,耙泥肥搗勻拌和,然後可灌水耥平。在整地的同時,要在茭田四周鞏固田埂,防止漏水。栽前每畝用N、P、K三元複合肥50千克或茭白專用肥或配方肥60~80千克,充分犁耙均勻、拉平,待插茭白苗。

  4.分株移栽

  茭白種植時間為3月中下旬氣候回暖時,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開分株。按每株3~5條健全的分櫱苗,每個分櫱苗有3~4張葉片的要求進行分切,分切時不能損傷分櫱芽和新根。定植時應隨起苗、隨分株、隨定植。採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60~70釐米,大行距80~90釐米,株距50~60釐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釐米,老苔管齊地面為宜。過深不利於分櫱,過淺著土不牢,易被風吹動,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現在一般栽一次收穫2~3年,要想獲得高產,必須每年重新移栽。

  5.茭白田間種植管理

  ***1***灌水移栽成活後保持3~5釐米的淺水,促進分櫱。分櫱前期加水至水深6~7釐米,後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層到15~20釐米,以控制無效分櫱,促進孕茭,夏季高溫採取日灌夜排,降溫防病,促進肉質莖生長。孕茭期間保持水位20釐米左右,不讓茭白見光,保持茭肉色白細嫩。秋茭收後3~7釐米水深,溫度高水位深,溫度低水位淺,地上部分枯死後休眠期保持1釐米的淺水。

  ***2***追肥茭白是喜肥作物,春季移栽7~10天后,追施提苗肥,每畝地追施尿素10千克或碳銨15千克。在分櫱前期,雙季茭白在移栽後20~25天追施分櫱肥,畝施尿素20~25千克或碳銨50千克,以促進分櫱和生長。大部分分櫱茭白進入孕茭期,追施1次孕茭肥,每畝施45%三元複合肥20~25千克,尿素10千克,氯化鉀7.5千克或茭白專用肥或配方肥30~40千克。

  老茭田追肥要早,一般分臘肥、返青肥和孕茭肥。臘肥於1月中下旬追施,畝施腐熟有機肥如豬糞、雞糞、鴨糞等1500~1000千克或人糞尿2000千克。返青肥在2月中下旬追施,畝施三元複合肥15~20千克,尿素5~6千克,氯化鉀3~4千克或茭白專用肥或配方肥25~30千克。北方地區一般在3月中下旬施返青肥。

  ***3***中耕除草中耕即耘田,施肥後進行,在茭白株行間用鐵齒耙或腳攪動,一般2~3次。第一次在栽植後5~7天,植株返青時進行。第二次在第一次耘田後7~8天,最後在植株封行前進行第3次。封行後因進田不便,一般不再耘田。耘田時遇有雜草,要用手拔除,踩入泥中作肥料。也可用化學除草劑除草,於栽植後5~7天和15~17天使用兩次。每畝用25%除草醚0.5千克,拌入細沙或化肥後撒入田間。或用60%丁草胺乳油,每畝用75~100毫升對水噴霧,對茭白生長無影響。

  ***4***剝枯葉、拉黃葉剝枯葉、拉黃葉是清除枯老的葉片。孕茭期植株茂盛,正值高溫季節,茭田通風透光不良,往往影響茭白的形成。7月下旬~8月上旬,應將植株外圍的枯黃老葉剝去拉下,拉剝下的老葉踏入田中,可作為肥料。剝黃葉的次數,一般進行2~3次,每隔10天一次,可以增加通風透光條件,減少害蟲的滋生。

  ***5***割枯葉殘株秋茭收完後,南方於12月份或2月上旬,北方地區可適當提前或延後,田中的殘株老葉要用刀齊泥割去,除去苔管上面一部分生長較差的分櫱芽和枯葉,保留土中生長健壯的分櫱芽。割枯葉有“三深三淺”的原則,分櫱力強的晚熟種要深割,分櫱力弱的早熟種要淺割,排灌良好的土壤要深割,常年積水的土壤要淺割,長勢好、苔管多、芽多的要深割,反之要淺割。

  6.採收

  當肉質茭明顯膨大,葉鞘抱合處分開,包茭的3片葉葉枕基部相齊,3片葉長齊,心葉短縮,葉鞘交接處明顯束成腰狀,葉鞘一側略有裂口,微露茭肉,露出部分不超過1~1.5釐米。但夏茭因採收期溫度較高,成熟快,容易發青變老,所以不能出現裂口,只要見葉鞘中部茭肉膨大而出現皺痕時,就要及時採收。

  採收時要先將茭白與莖基部分開,齊苔管擰斷。不要損傷鄰近分櫱。雙季茭6月上旬~8月下旬夏茭上市,9月上旬~10月中旬秋茭上市,單季茭8月上旬~9月下旬上市。

  茭白採收後,把葉片在齊茭白眼處削去,將茭白基部的苔管削去,只帶2~3個30釐米緊身葉鞘,這種茭白產品稱為“水殼”,又叫“毛茭”、“殼茭”。水殼因茭肉受外殼保護,容易保持茭肉的質量,一般可以保持肉質莖5~7天不變質,便於運輸和短期貯藏。也有的將基部苔管削去,剝除葉鞘,只留茭肉,這種茭白產品稱為“王子”,又叫“光茭”“、王茭”。這種茭白見光後,容易發青、發黃,只能就地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