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有哪些種植管理要點

  慈姑屬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於種植投入低,經濟效益高,近年來在麒麟區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它有哪些種植要點呢?現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選種藏芽

  選具有本品種特徵,粗壯無損傷、大小適中的慈姑作種球,用刀將慈姑頂芽1-2cm球頂切下,用溼沙堆捂法儲存,即選陰涼通風處,鋪上細沙,然後放上慈姑芽,一層沙一層芽堆積貯藏,上層及周圍蓋上30釐米以上的潮沙,用鍬拍實。待表面乾燥後,應及時灑水或用草蓆薄膜覆蓋保溫、保溼。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育苗

  在3月上旬,當氣溫回升到15°C時開始育苗,選常規水稻育秧田即可,株行距按10×10釐米左右規格,以載穩、微露芽尖即可。生長期內保持一定的水層,不可幹水。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定植

  在5月初開始移栽,栽植時拔起秧苗,摘去老黃葉片,以免栽後遭遇風浪把秧苗吹起,同時也可減少秧苗水分的蒸發量,有利於加快成活。栽植時,田間保持2-3釐米水層,秧苗根入土10釐米,以栽穩即可。栽植距離視土壤的肥力決定,一般行株距按70×45釐米,同時在田邊插少量預備苗,作為今後缺棵補苗之用。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施肥

  慈姑喜肥、耐肥,需肥量大,施肥應以基肥為主,一般每畝施農家肥2000-3000公斤,複合肥30公斤***15:15:15***。前期追肥應以氮肥為主,後期則要補施磷、鉀肥,以利於球莖膨大。

  追肥一般可追2-3次,第一次在生長前期活棵後,畝施尿素15公斤或碳銨30公斤;第二次施肥在生長中期,畝施複合肥20—30公斤加尿素15—20公斤;第三次在生長中後期,畝施複合肥20-30公斤***根據苗情而定***。化肥宜施於行間,稍離植株低撒,以防化肥沾在慈姑葉上而燒傷葉子。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水位

  慈姑屬水生蔬菜,整個生育期,不宜幹水,需根據慈姑的不同生長階段調節水位。一般栽後約一個月內***生長前期***,保持3-5釐米的淺水,有利於慈姑苗定根和根系生長。以後隨植株的生長***旺盛生長期***,將水位逐漸加深到10-15釐米。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扮葉

  在小暑節令期間,結合中耕除草、施肥,將植株外葉和老葉剝去4-5片,每株僅留3-4片葉子,有利於行間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一般只扮葉1-2次。立秋以後慈姑大量抽出匍匐莖,這時不宜下田進行農事作業,以防傷及匍匐莖和植株。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病蟲防治

  慈姑病害主要有黑粉病、基腐病,防治以預防為主,即選用抗病品種,清除病殘物,還要注意輪作,其次用藥物防治:種球和種芽可用50%多菌靈、甲基託布津,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種子消毒。

  在育苗期和定植後,再用50%多菌靈或15%粉鏽寧及72%農用鏈黴素噴霧1-2次進行防治。慈姑最易遭蚜蟲危害,可用40%的樂果乳油或抗蚜威5%可溼性粉劑防治。

  慈姑的種植管理要點:採收

  慈姑生育期為6-7個月,採收過早則產量比較低,這是因為莖葉剛枯黃,短縮莖中的養分仍可繼續向球莖輸送,使球莖繼續膨大,從而增加產量。所以採收一般在10月中旬進行,至翌年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