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功創業著名故事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展現在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和創業發展的基礎上。在這個創業社會裡,有很多大學生選擇創業尋找機遇。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些關於,希望能夠引起您的共鳴。

  一

  鎮小龍:未畢業大學生創業2年從零到千萬

  大學生“談”來生意

  批發新生用品淨賺16萬

  高高瘦瘦、戴副黑框眼鏡的鎮小龍,說話簡潔乾脆。

  他隨身攜帶的手提公文包裡,一本16開記事本、4個手機是標配。“每天都有各種談判,一天談八九場是常態,手機不多帶幾個根本不夠用。”鎮小龍直言,目前團隊裡具體事務都已交給其他人去執行,他最主要的工作則是負責跟一些重要客戶談判。

  一個團隊,創始人是靈魂。經過近三年的積累,鎮小龍儼然成了“談判專家”。他的口才和經營管理能力,除了受經商家庭環境的影響外,更多得益於他從大三開始的創業經驗。

  2013年暑假,他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學費。像很多大學生創業者一樣,他決定從棉被、床單、熱水瓶等新生用品入手。別人擺小攤,他就搞批發。在七、八月裡,他繞開漢正街商販,直接找到江蘇、浙江的200餘個生產廠家,硬著頭皮談下最低價格,“除了口才外,人家最看重的是武漢百萬學生市場”。

  當時賣新生用品時,鎮小龍還是“光桿司令”,所有員工都得臨時請。“3輛4.2米長的卡車運貨到湖北經濟學院倉庫,從下午4點卸貨卸到凌晨4點。我只睡一個小時,凌晨5點又得起床配貨。”鎮小龍回憶,當時近20人卸貨卸了12個小時,一直沒吃飯,卸完貨所有人都累癱了,倒頭就睡。今年,部分員工成了他的合夥人。

  鎮小龍說起生意經頭頭是道,一些生活用品價格並不貴,拼的就是薄利多銷,要賺錢必須控制成本,進貨渠道十分關鍵。一個蚊帳,從廠家直接進貨,比從漢正街拿貨要便宜近一半。床上三件套、蚊帳等商品直接從江蘇南通那邊廠家進貨。棉衣架等小件才從漢正街進貨,運輸方便。

  而宣傳、銷售、物流、記賬等所有環節的工作,全部由他一個人承擔,一個月下來,鎮小龍瘦了20多斤。

  好在,一炮打響。在新生開學的15天內,他做出了200多萬元的營業額,淨賺16萬元。

  創業路上也曾兩次失敗

  初戰告捷,讓原本只打算小玩一把的鎮小龍信心倍增,他感覺,“大學校園是一個無限大的市場,就像阿里巴巴的寶庫”。

  他決定大幹一場,註冊成立了公司。做大學生用品市場,最重要的是把控成本,“像T恤之類簡單的服裝,我們自己採購了裝置,自己設計生產,成本更低。”鎮小龍談道,在今年的畢業季,他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武漢高校的學士服租賃市場,利潤相當可觀。

  不過,創業路上永遠不可能無波無浪。鎮小龍並不諱言他遇到的兩次挫敗:“去年10月,我看微信很火,也組織了一個40人的團隊加入進去,我們是武漢第一家可以查課程表的校園微信。雖然在一個半月也做到了2萬粉絲,但最後,發現很難用微信變現,於是放棄了;還有一次失敗,是做校園周邊卡,如果學生持卡消費,我公司裡的產品一律成本價賣出,我還說服了周邊100多家商鋪參與,提供打折服務。我的想法是,黃家湖大學城有四所高校,10萬大學生,我一張卡只賺10元,也是個可觀的數目。但結果是,買卡雖然只需要20元,但學生並不願意掏錢,他們持懷疑態度;此外,那麼多商家難以管理。這個專案我虧了十幾萬元。”

  成學生創業帶頭大哥

  團隊很快達200多人

  新生用品生意告一段落後,鎮小龍本來計劃按部就班地安心上學,可就在這時,不少大學同學被他的行動力所感染,主動要求他牽頭,帶領大家創業。就這樣,創業團隊很快就發展到200多人。

  可以說,他之後的所有創業專案都是被這200多人的期待推著前行。開學後一個月,他開發了電子產品銷售、服裝貿易、教育、人力資源、旅遊、租車等一系列專案,但是由於經驗匱乏,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幾個月後,他又組織了40多人的研發團隊,開發了“大學盟”微信公眾賬號。通過策劃宣傳,一個月內便吸引3萬多粉絲。

  有了專案,有了網路平臺,如何引爆消費?策劃活動!於是,他又組織了4所學校共120多人執行了周邊卡專案。周邊卡只做黃家湖校區的幾所高校,一張卡在高校周邊店鋪通用打折、積分,通過此專案將之前的虧損全部彌補回來了。

  在經歷過多個專案的歷練之後,鎮小龍覺得校園內的發展有很大的侷限性,於是開始在校外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整合百家店“滾雪球”

  資產已上千萬

  很快,他就找準了方向——將商業地產規劃與高階資源對接。

  一開始,開發商都不相信這個年輕小夥,但幾輪談判後,與其說被商業利益誘惑倒不如說被鎮小龍非同凡響的口才、商業模式和規劃所折服,一些老闆寧願捨棄既得收益與他合作,看中的正是這個年輕人過人的經營頭腦。

  比如,黃家湖校區裡一個商業體3000多平方米,他整體中標後先規劃咖啡館、檯球室、圖書借閱等專案,再對外招商,而不是別人租下來由別人設計做什麼生意。僅此一個專案就盈利近百萬元。隨後,他又對這種模式進行復制,先後中標五六個商業綜合體。

  如果僅是傳統形式的招商,那仍是“一錘子買賣”。鎮小龍想到放棄一部分租金利潤,所有店鋪自己均按比例入股。這樣不僅將商家與自己公司捆綁在一起,還有利於他的“大高校消費聯盟”的形成,後期統一活動策劃時也方便管理。此間,不斷有實力雄厚的老闆提供資金、資源的幫助,使得他的商業雪球越滾越大。目前,鎮小龍旗下自有實體店30家,參股駕校、檯球館、賓館等商業實體上百家。

  鎮小龍感到很驕傲,短短兩年時間,自己不僅不再伸手向家裡要錢,還積累下上千萬元的資產。談及成功祕訣,他透露了自己的做法:每做一個創業專案前,他都會用圖形將所有的問題標註出來,然後權衡取捨,在這個類似於樹根的圖形上做減法。

  二

  80後大學生創業5年 掘得500萬財富

  拖延學費,負債兩萬,租7萬塊的門面開店,作為一名大三學生,你敢這麼做嗎?但是雲南小夥子蘇建益做了。蘇建益說,自己的創業經歷和“十一五”同步。5年時間,蘇建益的身份從一個窮學生,變成了身家500萬的商界新秀。“我正好趕上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好時候。”蘇建益說,“‘十二五’馬上就來了,我計劃在全國開500家店。 ”昨日下午,蘇建益坐在自己辦公室的陽光裡,信心滿滿地說。

  家鄉特產 覓到大商機

  蘇建益家在雲南鄉村,父母靠種地和養奶牛供他讀書。2002年,考取長春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後,他便開始了在長求學生涯。初來長春,南北的地域差距讓他既新奇又有點不適應,但正是這種地域差距,讓他抓到了商機。

  大一寒假結束後,蘇建益從家鄉帶回一些飾品,沒想到,引起了班上不小的熱潮,很多人對這些東西感興趣。蘇建益嘗試搞起了小生意,他把飾品做成海報貼出,留下寢室電話,竟不斷有人來詢問。後來,蘇建益乾脆在學校的書屋租下一角,不定期從家鄉進貨。

  懶散的午後,書屋一角,半壁牆面掛滿了雲南飾品,牆下襬放著一張圓桌,三兩好友稀疏圍坐,品酒、吹牛、暢想未來。蘇建益說,那時候,每個月能淨賺1000元左右,這對於每月生活費只有500元的蘇建益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別看店小,將來準能發展成大的連鎖公司。”蘇建益說,那時候,哥幾個相比,他吹的牛皮最大。但事實證明,蘇建益的理想並不是空談,通過精心經營,他打出了自己的招牌,並且在兩年後,擁有了自己的店面。

  “借雞生蛋” 掘第一桶金

  2005年,蘇建益大三下學期,為了保證資金鍊的完整,蘇建益已經拖欠了兩年學費。而此時,由於賺不到錢或不敢鋪入更大成本,校園內一起創業的同伴越來越少,可就在這時,這個雲南小夥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借錢到桂林路開店,店名就叫“茶馬雲南”。蘇建益說,大學生創業一直受到國家支援,他看好了這個方向,再一個,光提“雲南”兩個字就已經讓無數人神往,在東北地區銷售雲南飾品,他看好了這個市場。

  店面的啟動資金就要10萬,除從親戚處借來2萬,自己1萬多塊的積蓄外,錢遠遠不夠。蘇建益想到了“借雞生蛋”的辦法,他拉來了自己的一位老師和同學入股,湊夠了剩下的6萬塊投入資金。蘇建益說,那時,他從沒見過兩萬,卻已負債兩萬。後來,拿著7萬塊去交房租的時候,他手都在抖。

  2005年,蘇建益通過這家店,挖來了人生第一桶金。他說,當時長春還沒有云南方面的飾品出售,茶馬雲南開業後,營業額扶搖直上,並逐漸打出了品牌,開始有商家諮詢加盟的事。

  5年拼搏 創富500萬

  誰也沒想到,短短5年之內,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竟成了擁有上百萬資產的大老闆。

  陽光透過玻璃投入辦公室,厚厚的一摞檔案形成參差的陰影,蘇建益喜歡放鬆地靠在椅背上,聽《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這個在創業道路上披荊斬棘,在商戰中聰慧果斷的創業新銳,今年只有28歲,穿著短風衣,戴著眼鏡的他很斯文,還沒有完全褪去身上的男孩氣。

  經過5年的發展,“茶馬雲南”店已覆蓋吉、黑兩省,知音店和加盟店共計80多家。在蘇建益公司走廊的行程表上,還有多家店面即將開業,店面總數在年底將達到100家。蘇建益說,2005年是一個起步,現在公司邁上了一個臺階,已擁有資產500萬左右。

  目前,雖然長春已有20多家店面,但這並不是茶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展的本部。在雲南,他們已經建立自己的公司負責採購。蘇建益說,長春是他的第二故鄉,是茶馬雲南的發源地,並且他的愛情之花也在長春盛開。

  堅持學習 引進管理人才

  蘇建益把“平凡的人也有偉大的夢想”設為電腦桌面,他不懈地去追夢,也擁有普通人該有的愛好和困惑。

  蘇建益不抽菸,偶爾喝酒,酒後話略多。他喜歡打羽毛球,喜歡自由,喜歡聽《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偶爾會懷疑自己不擅管理……蘇建益說,如今公司的員工上百人,他一個人根本管理不過來,於是便拉來了親人幫忙管理。“但這種模式不會持續太久”,蘇建益認為,在企業發展初期,家族管理模式會有一定好處,但絕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蘇建益不但堅持學習,增強自己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引進中級管理人才。每次面對手下上百名員工,蘇建益知道自己肩上的重量,這不再是大學校園內喝酒侃大山的光景。

  8年以後 醞釀公司上市

  “5年以後,茶馬雲南店面將達到上千家。”提起未來,蘇建益信心滿滿,他預計,茶馬雲南發展的大目標在中國東部和中部,四川、重慶還可以,雲南、貴州、西北、新疆、西藏沒有多大發展前途。他說,全國的潛力在2000家左右,他要做的是做好每一個知音店和加盟店,控制好步伐,踏實地實現品牌升級,實現精品化。

  蘇建益說,8年以後,他將準備融資四五千萬,運作茶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上市,那時,茶馬雲南將實現另一個飛躍。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